大寒適合吃什么養(yǎng)生
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斗指丑;太陽黃經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日-21日交節(jié)。那么你知道大寒適合吃什么養(yǎng)生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1、冬瓜
冬瓜的膳食纖維很多,可幫助降低血糖,還能降低體內膽固醇,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冬瓜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也是不錯的食療佳品。
2、彩椒
紅、黃、綠的彩椒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可以抗氧化的VC,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維持免疫機能,在感冒頻發(fā)的冬季經常吃一些彩椒可以提高抵抗力,是預防感冒的好食物。
3、紅棗
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而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可以提高身體耐寒能力,還能補氣血。
4、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促進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磷脂和維生素E,這些營養(yǎng)素對于抗寒都有一定的幫助。
5、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yǎng)較為豐富的食品。由于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fā)生。
6、糯米
大寒節(jié)氣,在民間有吃糯米飯的習慣。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吃后全身會感覺比較暖和。而中醫(yī)學更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在寒冷的季節(jié)吃糯米飯最適宜。
7、山藥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8、梨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yǎng)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于冬季發(fā)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疼,大便燥結癥較為適宜。
9、香菇
香菇能夠有促進消化,能夠起到養(yǎng)胃的作用,不僅僅如此,香菇還可以延緩衰老、防癌抗癌、治療便秘。早在古代文獻上就記載,菇菌類具有益氣補虛、健脾胃,治療皮膚病等多種功效。
10、羊肉
羊肉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鈣、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有暖中補虛、開胃健脾、益腎養(yǎng)肝、御寒祛濕之功效,歷來被用作冬季御寒和進補壯陽的佳品。冬季常食還能保護胃腸黏膜,增加消化酶分泌,促進消化吸收。
11、海帶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養(yǎng)生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12、甘蔗
甘蔗能補血潤燥,不但提神,還能清熱、下氣、補肺益胃。甘蔗含有大量的鐵、鈣、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含量特別多,素有“補血果”的美稱。入冬后,很多上班族常會感到頭暈嗜睡,反應能力下降,這時吃些甘蔗就大有益處。
1、大寒迎年
大寒節(jié)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jié)氣中,除順應節(jié)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lián),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jié)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jié)日意味更加濃厚。
2、防風御寒
寒冬歲暮,經過一年辛勤勞動的人們,也該適當進補為來年儲備身體能量了。民間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古訓,這一時節(jié)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具有辛溫解表、發(fā)散風寒的食物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
3、大寒進補
大寒節(jié)氣也是進補的時節(jié),對于體質弱的人來說,大寒進補仍是一項重要內容。舊時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的說法。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jié)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而富貴人家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致。因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將來春天萬物的升發(fā)。
4、大寒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jié),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jié)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jié)慶春節(jié)也處于這一節(jié)氣中。大寒節(jié)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jié)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jù)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xiàn)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wěn)年。
5、大寒祭灶
唐宋以后,南方祭灶在臘月二十四,北方則在臘月二十三。除此,民間又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即官府臘月二十三、百姓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臘月二十五祭灶。
祭灶的習俗在各地則略有不同。在北方,如《天津志略》上說:二十三日,祭灶,供以糖餅、糖瓜、黏糕、胡桃等品,又備草料、涼水,謂用以秣灶君之馬。祭時,必使爐火熾盛,以糖餅置爐口,亦有緣而涂之者。相傳灶君朝天,白人間善惡于玉帝,以行賞罰,置糖爐口,則口粘,不復能語。故焚神紙時,必祝曰“好話多說,不好話少說”。祭畢,以糖果與家人食之。
大寒吃糯米飯是一種習俗。大寒是二十四氣節(jié)最后一個氣節(jié),也是整個冬天感覺最冷的一天,故名曰“大寒”。在這一天,廣東人不僅穿得最多,而且也會吃一些暖胃的東西以御寒,比如糯米飯。糯米暖胃養(yǎng)胃,補氣血,最適合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全身上下都感到暖呼呼。
舊時窮苦人家屋漏墻透,被席單薄,防寒條件太過簡陋,每到這一天都要面對苦寒的煎熬。而中醫(yī)認為,糯米其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于是老百姓們一試,果然覺得胃里暖烘烘的,就像揣了個小暖爐,不再怕寒氣入侵了,于是大寒日吃糯米飯這種風俗開始流傳起來。
中醫(yī)認為寒為邪佞,最寒冷的節(jié)氣也是邪佞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yǎng)生的角度講,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中醫(y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jié)吃糯米飯最適宜。廣東人俗語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毙『?、大寒,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吃糯米飯的習慣。
大寒適合吃什么養(yǎng)生相關文章:
★ 大寒適合吃什么
大寒適合吃什么養(yǎng)生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