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感悟: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師感悟: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教育中,有一種獨有的幸福。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yīng)該用心去品味、去享受。
或許有人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寫的不就是老師嗎?很傷感,很凄涼啊!
是的,辛苦勞累,嘔心瀝血,正是教師職業(yè)的特點。
一堂堂人生課,教師循循誘導,諄諄教誨;一冊冊作業(yè)簿,教師要輕輕展開,細細品評;一個個疑問,教師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師之苦在于勞心。
但是,教師職業(yè)又完全可以作另外的詮釋。
年輕的教育專家袁衛(wèi)星老師說:“對于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但它應(yīng)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應(yīng)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
教育市長朱永新教授也說過:“有一種態(tài)度叫享受,有一種感覺叫幸福。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獲幸福。”
用享受的目光來看待我們的教育,那么我們就會多一種生活的詩意。
“你就能從平凡中讀懂偉大,從失敗中咀嚼輝煌。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幸福從此熙熙攘攘。”(朱永新《享受教育》)
每逢佳節(jié),那些雪片般從遠方飛來的賀卡讓教師激動不已。在看到那些熟悉或者淡忘的一個個學生的名字時,快樂便油然而生。這時候的我們,不是幸福的嗎?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走進經(jīng)典的海洋,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這時候的我們,不是幸福的嗎?
創(chuàng)設(shè)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師生感情水乳交融。
這時候的我們,不是幸福的嗎?
用手中那支普通的筆,記錄、反思師生的日常生活,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這時候的我們,不是幸福的嗎?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教育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教育幸福的享受者。
特級教師李吉林有一種神奇的教育力量,她能讓學生愈來愈覺得身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學習是多么幸福。李吉林為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教育也給了她極大的精神享受。在教育的成功中,她和學生們一道品味無尚的幸福。
誠然,只有在不懈地耕耘與不斷地成功中,教師才能品嘗和擁有甜蜜的幸福;只有不斷地充實與完善自己,教師才能把學生送上幸福的彼岸。這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永遠的幸福。
教育決不是以損失教師的幸福來造福學生的活動,教師不是蠟燭,需要悲壯地熬盡生命帶給學生光明。
教育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的活動。還有什么比自我價值的提升更讓人幸福的呢?還有什么比看到自己學生的茁壯成長更讓教師感到幸福的呢?
教師的幸福是無限的。即使退休了,也不會減少他在教育工作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更不會妨礙學生對他的尊敬。隨著學生跨出校門,隨著學生進入各行各業(yè),隨著學生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教師勞動的意義就遠不止于校內(nèi)了。
學生的幸福,是教師的幸福;教師的幸福,是教育的幸福。學校,應(yīng)當是幸福的樂園。每一位教師,都要努力為自己建造成功的舞臺,讓自己的生命釋放輝煌,使幸福不斷充盈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
享受教育的幸福,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善良包容的人生觀,是對困難和挫折的坦然面對,是參與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主動實踐。
幸福,離我們很遠;但幸福,又離我們很近。
為了自己的理想,一路追隨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享受幸福!我們的教師生涯將變得異彩紛呈。
【本文作者:王福強(微信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