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化學人教版電子教材
九年級下冊化學人教版電子教材(高清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中文“化學”一詞,若單是從字面解釋就是“自然人為變化的科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下冊化學人教版電子教材,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九年級下冊化學人教版電子教材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9】獲取九年級語文、九級數(shù)學、九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化合價是什么
化合價是一種元素的一個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即構成化合物}時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化合價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性質。
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shù)比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據(jù)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的。比如,一個鈉離子(化合價為+1,失去一個電子)一定是和一個氯離子(化合價為-1,得到一個電子)結合。
而一個鎂離子(化合價為+2,失去兩個電子)一定是和2個氯離子結合。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離子的化合價代數(shù)和不為零,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成為穩(wěn)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
化學的電子層知識點整理
1.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shù)),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2.把原子最外電子層有8個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具有2個電子)的結構,稱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稀有氣體元素,如氖、氬等,它們的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氦為2個),屬于相對穩(wěn)定結構(不易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有通過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趨向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
3.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
化學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制取物質的化學方程式
1、實驗室制取氧氣一:2KMnO4===K2MnO4+MnO2+O2↑
2、實驗室制取氧氣二:2H2O2===2H2O+O2↑
3、實驗室制取氧氣三:2KClO3===2KCl+3O2↑
4、實驗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實驗室制取氫氣:Zn+H2SO4==ZnSO4+H2↑
6、電解水制取氫氣:2H2O===2H2↑+O2↑
7、濕法煉銅術(鐵置換出銅):Fe+CuSO4==FeSO4+Cu
8、煉鐵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鈣)制取方法:CaCO3===Ca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