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學習必須與實干相結合。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但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數(shù)學其實和語文英語一樣,也是要記、要背、要練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數(shù)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上學期數(shù)學知識點歸納
分式方程
一、理解定義
1、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數(shù)的方程——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在方程的兩邊都乘以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這個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帶入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為零,使最簡公分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舍去。
(4)寫出原方程的根。
“一化二解三檢驗四總結”
3、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增根是最簡公分母為0;(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4、分式方程的解法:
(1)能化簡的先化簡(2)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驗根;
注: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5、分式方程解實際問題
步驟:審題—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方程—檢驗—寫出答案,檢驗時要注意從方程本身和實際問題兩個方面進行檢驗。
軸對稱圖形:
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ハ嘀睾系狞c叫做對應點。
1、軸對稱:
兩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其中一個圖形能夠與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互相重合的點叫做對應點。
2、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區(qū)別。軸對稱圖形討論的是“一個圖形與一條直線的對稱關系”;軸對稱討論的是“兩個圖形與一條直線的對稱關系”。
(2)聯(lián)系。把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旁的部分看作兩個圖形”便是軸對稱;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便是軸對稱圖形。
3、軸對稱的性質:
(1)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
(2)對稱軸與連結“對應點的線段”垂直。
(3)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4)對應點的連線互相平行。
用坐標表示軸對稱
1、點(x,y)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x,-y);
2、點(x,y)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x,y);
3、點(x,y)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為(-x,-y)。
四、關于坐標軸夾角平分線對稱
點P(x,y)關于第一、三象限坐標軸夾角平分線y=x對稱的點的坐標是(y,x)
點P(x,y)關于第二、四象限坐標軸夾角平分線y=-x對稱的點的坐標是(-y,-x)
八年級數(shù)學重要知識點
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shù)淖冃?,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運用公式x2+(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須先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且這兩個因數(shù)的代數(shù)和等于
一次項的系數(shù).
2)將常數(shù)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shù)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列出常數(shù)項分解成兩個因數(shù)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shù)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項系數(shù).
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減.
初二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