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指導:詳解高考物理主要題型和考點及考試經驗
名師指導:詳解高考物理主要題型和考點及考試經驗
導讀: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一起學習吧!下面學習啦網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名師指導:詳解高考物理主要題型和考點+考試經驗》供考生們參考。
名師指導:詳解高考物理主要題型和考點
對于理科高考生而言,得理綜即得天下,物理占據理綜的近半壁江山,向來被很多人視為理綜成績的殺手。由于高中物理知識點多,難度大,導致很多人對物理產生了恐懼心理,談物理而色變,很多同學到了高二學到電學的時候,往往就什么都聽不懂了。到了高三去補課,才發(fā)現落下的東西太多,沒有時間慢慢理解。最后往往只能選擇放棄。
其實,單就高考來說,物理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關鍵是對高考考點的把握。現在北京的高中教材一共有6本書,但是考試只有13道題,而且考察的知識點相對固定,考試的模式也幾乎沒有改變。因此,如果能夠精確把握考點和考試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迅速達到高考的要求。
從近幾年的物理來看,盡管每年的考綱都有些許變化,但是考試考察的內容和方式、對考生的能力要求、題目題型和分值分布基本上保持不變??偣?20分的試卷,選擇共八道題,占據了48分,實驗兩道題占18分,計算三道題共54分。
下面我按照題型分析一下主要的考點。
選擇題
選擇題中,純粹考察基礎知識的題目有大概5道,從以下章節(jié)中抽取:相對論、光學、原子物理、萬有引力與航天、機械振動與機械波、交變電流。這些考題的特點是:知識點相對獨立,沒有綜合應用,題型簡單、易掌握。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時,只需老師把這些知識點講透、學生吃透就沒問題了。而搞定這些知識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精講精練。老師除了講解,就是督促學生完成做題之后的歸納總結,做歷年北京市的高考原題、所有期中、期末的考試題,以及所以有區(qū)的模擬題,每章最多50道。把這些題弄明白了,考試沒有理由在這些題上丟分。30分到手,輕而易舉。
余下的三道選擇題中,有兩道會涉及到力學和電學的主干知識,需要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比如機械能守恒定律、帶電粒子的運動、電磁感應等等。這些問題需要較強的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如果后面的大題能解,那么這兩道題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最后一道選擇題有很強的綜合性,可能是考察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2011年的就是考察了量綱知識,2010年的是考察用圖象法表示物理公式。而2008、2009兩年考察的是推測的能力??梢哉f這道題完全是能力的體現,考的是智力和應變能力,知識點倒是次要的。
綜上所述,一個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在經過一個月的特訓以后,選擇題達到做對6道的水平是非常輕松的。
實驗題
再看實驗題。實驗題會考兩道,基本上一道電學一道力學。力學實驗共有八個、電學實驗七個、光學實驗兩個。并且命題還有一個特點,上一年考過的實驗,接下來的幾年肯定不會再考。因此只剩下十個左右的實驗。每個實驗有三到五個固定的考點,也就是無論怎樣出題,都離不開這幾個知識點。對于北京實驗的復習指導,其實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細,老師必須強調出每個實驗中的具體的細節(jié)。對于學生,除去認真重做一遍這些實驗外,也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背,背完之后,把各城區(qū)的期中、期末考試、模擬考試上面的題研究明白。16分以上,穩(wěn)穩(wěn)收入囊中。至于花費的時間,一個月最多了。
好了,現在學生還沒做大題,分數大約是五十多分,答卷所花費是3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于復習的時間是兩個月,每天約90分鐘足矣,還是挺值的。
計算題
計算題,就是我們整天講給學生的那些東西吧,什么牛頓定律、曲線運動、動能定理、動量守恒、電場力做功、磁場中的曲線運動、電磁感應之類的。這三道題中:
第一道是白送的,只要學生能平時認真聽講,有一定基礎,那么肯定沒問題。16分等于白撿。
第二道,肯定是應用題,考察的內容包括電磁感應、復合場、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能源等等,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建模能力。說實話,這道題要想完全做對很不簡單。但是,它一般會分為三個小問,第一問和第二問幾乎還是白給的,必須拿到手,把題目讀完就往上寫吧,一般一步就出來了。當然,學生還是要對這道題考察的模型有一定的了解的。這就取決于學生平時的功夫了,沒別的。如果學生是速成型的,那最好放棄最后一問。理綜試卷題量太大,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如果學生平時的基礎較好,可以專門找些綜合性強的題目做些專項的練習,一般在各種參考書上都會找到相應的模型。總的來說,這道題再難學生至少也得拿下10分吧。
第三道,現在的命題者是越來越傾向于給學生一道探究型的問題。一般會是純力學或者純電學,考查的是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其中會設有兩到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還是最基本的模型,只要學生有基礎是一定能做出來的。后面的問題就量力而為吧。除非學生基礎特別好,或者已經做完其他兩科并檢查過一遍然后沒有什么事情做,鼓勵學生可以沖擊一下理綜高分了。不多說,這道題8分是一定要拿到的。
好吧,算算學生這時的最低成績:選擇題6道36分,實驗題16分,計算題16+10+8=34分,共86分,滿分120。對于僅僅是中等偏下基礎的學生來說,是很容易得到的。
當然,學生可能基礎要好一些。那么,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在清理完基礎知識以后,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各種模型,做各種綜合題吧,千萬別忘了在把題目做完之后進行歸納總結,因為在最后的考試中,我們總會發(fā)現,其實那些題平時給學生講過,學生做過,只要學生按照我們歸納出的基本思路解題,一般都能解決的。
過來人傳授物理考取高分的五大經驗
我當了三年物理課代表,對物理的學習深有感觸,也經歷了從疑惑迷茫到豁然開朗的過程,高考中我物理考了143分,雖然離最高分還有差距,但我愿意跟同學分享我學習物理的幾點心得:
1.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fā)揮作用。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qū)別嗎?你觀察過發(fā)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我覺得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2.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3.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4.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后,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是按層次分的。比如,力學知識從基礎到最高級可以這樣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公式,牛頓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級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關于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5.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提供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