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經(jīng)過,它還告訴我們,發(fā)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述的是發(fā)明家阿切爾由身邊小事而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本課要求學生會認十二個、會寫十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懂得在生活中應善于動腦,樂于思考。
在本學期全校教學示范課中,我結合了本學期教材培訓的點滴體會,借鑒優(yōu)秀教學設計,沒有使用課件,比較成功的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在這堂課上,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了課后的“我知道”等知識點的內容。
導入新課時,在學生欣賞了教師出示的郵票圖片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郵票的認識,并相機出示課后“我知道”的內容,讓學生讀一讀,同時把第一段作為資料展示在學生面前,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生字詞的出示、學習方法新穎。
在復述課文梗概的過程中,邊復述邊出示生字詞并認讀生字,學生既在復述課文的過程中了解了課文內容,又理解了生字詞的意思,還輕松的識記了生字詞,避免在識記二類字時占用大量的時間這一弊病。
三、重視文中插圖,圖文對照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要求學生觀察文中插圖,找找畫面上哪個人是課文中提到的這位先生?并請他說說理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圖文對照,輕松理解了這段課文。
當然,每堂課都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最大的是弊病不使用課件造成的。如導入時出示的圖片,學生看的不是很清楚。小黑板,紙條的出示很占時間,導致指導寫生字時間不夠。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2
我教學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的第十四課,這篇課文是第四組的第二篇課文。本組課文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而本篇課文是一個發(fā)明齒孔郵票的故事,一個有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本篇課文我安排了2個課時。
第一課時的主要目的是以識字為主:
1、我先用課件導入,是為了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
2、教師先范讀課文,要求同學們認真聽,這是為了鍛煉同學們聽的能力,并初步感知課文。
3、然后合作學習生字,并運用到我們的識字方法,是為了鍛煉同學們的小組合作能力。
4、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是為了鞏固本堂課所學的生字。
5、接著安排了游戲,是為了讓同學們加深生字的印象,寓教于樂。
6、最后用課件顯示了“我知道”的內容,是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的了解、認識郵票。
讓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fā),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利用身邊的材料做起,經(jīng)常自己動手,或者互相協(xié)作做做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造。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3
1、目標的完成: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2、學習方法的運用:
會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如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組詞會意等)。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方法掌握情況:
學生的識字方法掌握的很熟練,運用起來也很輕松。
4、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我認為這是一節(jié)較為成功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課。學生能夠當堂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成功之處:
能夠抓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設計教學,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使得原本枯燥的生字學習興趣盎然。為第二課時的學文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本節(jié)課的不足與不滿意的地方:
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有些拖堂。
7、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8、對今后教學、學習有較大影響的問題,怎樣改進:
正音問題在課上雖出現(xiàn)一個漏洞,但我想著個問題不容忽視。日后我在平時生活中盡最大努力說標準音。時刻嚴格要求自己。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