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學習方法以及技巧_學好會計的方法和技巧
不少人認為學習會計很枯燥很繁瑣,但是會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學習一下會計知識還是由好處的,那么應該怎樣學習會計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會計的學習方法以及技巧,希望對您有用。
會計的學習方法以及技巧一
1、一定要帶著問題進行經濟法的復習
強調要帶著問題進行經濟法的復習,理由有兩個:一是經濟法考試的題型有四大類,分別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案例分析題),而這四類題要求記憶的深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案例分析題往往要求記憶的層次最深,判斷題次之,而其它幾類題又次之,因此在進行記憶時,針對不同的題型所花的精力可稍有不同,從而避免平均分配時間;二是經濟法的專業(yè)性、實務性很強,要求大家記憶的數字規(guī)定、法律條文規(guī)定很多,而其本身又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如果不帶著問題看書,我們就很有可能因為經濟法內容的枯燥,而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而要做到帶著問題進行復習,本人認為對歷年的經濟法基礎考試試題及其答案進行分析非常重要。因為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把握考試出題的規(guī)律、考試的深度和層次,以及答題的要求,進而可以很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忽視了對歷年試題及其答案的分析。
2、盡量找比較完整一些的時間來進行經濟法的學習
所謂“比較完整一些的時間”,也就是連續(xù)較長的時間,如2小時、3小時等,而非零零碎碎的時間(如20分鐘、30分鐘)。人的記憶高峰存在—個進入和退出的過程。如果找30分鐘的時間來學習,前15分鐘剛剛靜下心來進行學習,后15分鐘又因準備干其他事情而分神,這樣就不存在什么記憶的高峰(即最佳狀態(tài)),起不到好的記憶效果。相反,如果找比較完整一些的時間,我們則會獲得一段比較長的記憶高峰,在這一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很多頁的書、記住很多很多的內容,從而取得很好的復習效果。
3、采取“回憶法”進行復習
所謂“回憶法”是指大家在每天看完經濟法書睡覺之前,不妨躺在床上閉目回憶一下當天所學的內容:我今天看了哪些章節(jié)?都包括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出什么類型的題?如果能夠回憶起來,說明你的記憶效果不錯;如果回憶不起來的地方,那么在第二天進行新的內容的學習之前,請先把昨天記不得的地方再看一看,然后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而切忌把一本書分幾等份,不管有沒有記住,今天看30頁,明天看新的30頁,后天又再看更新的30頁。這種平均分配時間,片面追求數量的完成,而忽視記憶效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相關閱讀: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成功過關的技巧
掌握學習方法
1、目標。制定一個好的學習目標,能使你集中精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學習。
2、初步評估。評估的方法有多種,如瀏覽標題、如游覽問題、找一套模擬題或去年的考試題進行自測,等等。通過評估,你可以了解哪些內容知道,哪些問題能回答,哪些章節(jié)沒把握,哪些試題你以前根本沒有見過,哪門課比較起來掌握較好,等等,從面為你進一步學習做好思想和時間上的準備。
3、提出問題,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并做出回答,以便理解所學的內容。
4、預測考題。按照標準化考試題型,在平時學習中將某些重點題作為假想的考試試題,予以解答。
5、總結評價,有計劃地、定期地、分階段地總結評價所學的知識,是提高考試成績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結可以在學完一章或一科后進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評價:
(1)這一章的中心內容是什么?與其他章節(jié)的關系如何?該章內容在去年考試中占多大比重?
(2)對于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或復習資料中所列示的重要問題,現在你可以應付自如嗎?
(3)對于有些確實比校棘手的問題,你將采取什么態(tài)度?是繼續(xù)學習將它拿下呢,還是干脆放棄?由于資格考試的特點是要示及格過線,在我們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有時必要的放棄也是一種策略,只要管種放棄不影響全局,不影響對后面內容的進一步學習就行。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是一樣的,都很有限。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節(jié)省和巧妙地利用你的時間,應該支持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獲得高分。
〈〈〈返回目錄
一、會計六大要素的概念和內涵爛熟于心: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概念幫助我們判斷新事項如何歸類,內涵幫助我們判斷常規(guī)事項如何處理。其中這六大要素又可以分為兩組:收入、費用和利潤為動態(tài)要素,屬利潤表考慮范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為靜態(tài)要素,屬資產負債表考慮范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通常將利潤表形象的解釋成流量、攝像機,而將資產負債表解釋成存量、照相機的原因。因為利潤表反映的是一個期間數,這個期間可以根據實際業(yè)務的需要分為月度、季度和年度,流量和攝像機的特點在于有開始有結束,在這段時間內發(fā)生了什么;而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數,存量和照相機的特點在于反映當下是什么樣子。
二、深刻理解、熟練運用“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和“借正貸負”(復式記賬法),而不是讀完之后腦子里面一片空白或者模棱兩可。具體推導規(guī)則如下:
會計恒等式
教材版: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利潤=收入-費用
小卡版:
已知:
資產T=負債T+所有者權益T
利潤T=收入T-費用T
所有者權益T=所有者權益T-1+(收入T-費用T)
推出:
資產T=負債T+所有者權益T-1+(收入T-費用T)
資產T+費用T =負債T+所有者權益T-1+收入T
那么“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可以這樣來記憶,任何一筆會計分錄可能涉及恒等式的一項或者多項,你最后做出的會計分錄在反映經濟業(yè)務實質的前提下使得上面Highlight綠的式子依舊成立?!敖枵J負”是指該恒等式的左邊兩大要素(資產和費用)在復式記賬法下滿足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而右邊的三大要素(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在復式記賬法下滿足借方表示減少,貸方表示增加。至此,復式記賬法理論上的問題解決了。
三、明確經濟業(yè)務什么時候影響損益(利潤表),什么時候影響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表),將這兩類不同的影響理解成審計的靈魂也不為過,為什么這樣說?從企業(yè)內部來看,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直接同企業(yè)預算掛鉤,而預算的實現程度和好壞又直接關系到企業(yè)中每個個體的切身利益;從監(jiān)管層面來看,證券法對于上市公司的盈利有相應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就會面臨ST或者退市的風險。當然,潛在的原因遠不限于以上兩點。這種背景下,如果沒有相應的準則來指引,那么企業(yè)自由裁量的權利就太大,必然導致報表的失真,不同企業(yè)的報表不具有可比性。(這里我之所以使用了準則和指引這兩個詞,而沒有使用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規(guī)定的原因其實涉及對于會計監(jiān)管理念的爭論,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此處我們不過多展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相關材料。),也是出于這個原因,我們國家從2007年起至今制定和更新了一系列會計準則。此外理解這兩類不同影響對于我們學習過程本身也是有益的,對于大多數初學者而言,會計的兩大攔路虎無疑是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企業(yè)合并,對于前者如果你按照影響損益還是影響所有者權益的思路來學習,我相信學習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四、明確報表科目的初始計量、后續(xù)計量以及處置,由于會計是一個動態(tài)記錄企業(yè)發(fā)展變化的系統(tǒng),所以幾乎所有的報表科目均涉及這三個過程。那么提到這三個過程就不得不提各種計量方法: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NRV)、現值和公允價值,其中又以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爭論為焦點。圍繞的核心就是哪種計量方式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yè)實際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相關方面的文章,這又是一個宏大的問題,作者才疏學淺,無法駕馭。)
五、了解企業(yè)做賬的一般流程,不要陷入在某個細節(jié)中無法自拔。對于企業(yè)而言,會計處理的起點是經濟業(yè)務,終點是這項經濟業(yè)務如何在報表中得到呈現。具體流程如下:
經濟業(yè)務真實發(fā)生→原始憑證(證明經濟業(yè)務發(fā)生的相關證據)→通過原始憑證形成記賬憑證&明細賬→根據明細賬匯總形成總賬→科目余額表(總賬的匯總版)→報表(科目余額表的匯總版),當然這個匯總不是一個簡單相加的過程,還包含著在不同的階段過入不同調整的過程,也就是會計當中常說的調整分錄、抵消分錄以及調表不調賬(即在報表層面進行調整,而不修改明細賬,發(fā)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yè)的內部控制一般是在企業(yè)結賬之后就無法再在財務系統(tǒng)中新增賬務處理,但是此時又發(fā)現錯誤,要保證報表最終披露的準確性,才有了這種做法)。
〈〈〈返回目錄
會計的學習方法以及技巧三
一、題型、題量分析
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采用無紙化形式,其中,《會計基礎》科目考試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四個題型。
二、考題特點與學習方法
(一)考題特點
考題的特點是點多面廣、時間緊、題量大、單題分值小。
(二)學習方法
基于這種特點,學習的方法是:
(1)全面系統(tǒng)學習
考生對于參加考試的課程,必須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對于課程的所有要點,必須全面掌握。很難說什么是重點,什么不是重點。全面學習并掌握了考試課程,應付考試可以說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任何投機取巧的方法,猜題、押題的方法,對付這樣的考試,只能適得其反。
(2)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應該說,考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課程和相關法規(guī)的內容還是很多的。大量的知識點和政策法規(guī)要學習,記憶量是相當大的。一般考生都會有畏難情緒。其實,這種考試并不是傳統(tǒng)的需要“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排除了簡答題、論述題、填空題等題型,考試的目的是了解考生掌握知識面的情況。如果考生在理解了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輔以高頓題庫的練習,充分鞏固考點了,面對考試就有一定的把握。而且,理解也就是記憶的最好前提,尤其是考生通過學習在工作學以致用的前提。
(3)抓住要點
在很短的時間內,考生要學習習大量的課程內容和法律法規(guī),學習任務很重,內容很多。面對繁雜的內容,學習的最佳方式是要抓住要點。想完全記住課程所有內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知識都有一個主次輕重,需要考生從浩繁的課程內容和相關法規(guī)中提煉出要點,以便考生消化吸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條理化記憶
根據人類大腦特點,人類的知識儲存習慣條理化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考生如果能夠適當進行總結,以知識樹的方式進行儲存,課程要點可以非常清晰地保留在考生的記憶里??忌€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做一些歸納總結。
(5)注重實用
考試的大量內容是考生工作中要碰到的問題,包括各種目前實用的和最新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則、操作規(guī)程等,既是考試的重要內容,也是考生在工作中要用到的。
只是考生在工作中能只是側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已。在學習當中,側重從實用的角度進行學習,即符合考試有大量實物內容的特點,又幫助考生緊密聯系實際工作,一舉兩得。尤其是實際工作中就能接觸到的東西,是很容易理解和記憶的。
總之,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了課程的要點,考試起來會很輕松。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