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教育論文(2)
英語教學教育論文篇二
《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
摘要: 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密切,語言是載體,文化是內(nèi)涵。因此外語知識的傳授應與文化知識教育緊密結合。本文主要論述了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中西文化的融合與差異,以及英語文化知識教育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文化教育 文化差異 教學方法
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密切,語言是載體,文化是內(nèi)涵。外語教學不能單純只是外語知識的傳授,而是要與文化知識、社會背景等知識的講解緊密結合。例如,英語中有這樣一個句子:“I see men as trees,walking.”如果僅僅從字面上來看很難理解它的真實意義,這實際上是《新約?馬可福音》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并且行走”。用來比喻重見光明。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教育。
一、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語言和語言的應用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就會出現(xiàn)歧義、誤解和語用失誤的現(xiàn)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卻不知道這是一句冒昧的問話,會因為侵犯別人隱私而引起對方反感。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時,如果中國人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過獎)來應答,就會讓對方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而用“Where? Where?”來回答,則會弄得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作為語言學習者,不學習這個民族的文化,就無法真正學好該民族的語言。外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更應該把這種學習與訓練放到文化教學的大背景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中西文化的融合與文化差異
人類生活的世界、人類的思維和情感有共通之處,各種文化和語言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相融性和共同點。在英語和漢語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例如:“公正”英語為“fair and square”;“為……說句好話”英語為“put in a good word for...”;“同舟共濟”英語為“in the same boat”;“破土動工”英語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語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藍圖”英語為“blue print”,等等。中西文化的這種融合現(xiàn)象,可以促進語言學習。
但是,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對相同的事物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導致了他們獨特的崇尚和忌諱心態(tài);不同的民族因其發(fā)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chǎn)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中西文化的這種差異可以從英漢習語的差異上窺見一斑,因為習語承載著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與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連,不可分割。
1.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方面。
習語的產(chǎn)生與人民的勞動和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直接產(chǎn)生了不同的習語。如: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2.習俗差異方面。
英漢習俗差異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tài)度上。狗在中國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如“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卻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厲害”用sick as a dog,“累極了”是dog-tired,等等。
3.宗教信仰方面。
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現(xiàn)在英漢語言中。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而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____,相關的習語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
4.歷史典故方面。
英漢兩種語言中還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習語,這些習語結構簡單,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異還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間打招呼時的差異(中國人見面多問“你吃了沒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國人則說“Hello”);人們接受禮物時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不會當著送禮物人的面看禮物;而外國人往往會當面拆開禮物并高興地向人家連聲謝“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體態(tài)語的差異(如:中國人召喚他人走近時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內(nèi)連續(xù)彎曲的手勢,這種手勢在英語中是在使喚小動物走近時用的;外國人在召喚他人走近時使用四指彎曲食指向內(nèi)勾動的手勢,而這種手勢在漢語中則是極富挑釁的)。
三、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方法
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nèi)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傳授文化知識,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講解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
例如在講到單詞lion時,就不能只翻譯為“獅子”,而應該著重講解單詞所涵蓋的文化內(nèi)容:lion在英語中是百獸之王,是“勇敢、兇猛、威嚴”的象征,英國國王King Richard I 由于勇敢過人,被稱為the Lion-Heart,英國人以lion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國。除此之外,可以介紹一些英語中與lion有關的習語,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頭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同時需要注意lion譯成漢語時,習慣上用“虎”代替“獅子”,因為中國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用“虎”來表示勇敢、兇猛、威嚴。如:虎視眈眈、放虎歸山、談虎色變、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又如講到“dragon”(龍)這個詞,就應講清它在兩種語言中的文化差異。中國人對“龍”懷有至高無上的尊重,認為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對“dragon”卻沒有好感,認為它是一種能噴煙吐火、兇殘可怕的怪物,是災難的象征,英語中,如果把一個人叫做dragon,意思則是他很兇狠,令人討厭。
2.課前練習。
在課前的幾分鐘做一個關于英美國家文化知識的練習或文化差異的練習,通過學生的討論來進行中西文化的比較和了解。例如:學到禮儀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對比中國和英語本族人的行為舉止差異,以及飲食習慣的異同,來掌握相關的文化差異。
3.專門講解。
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結合教材內(nèi)容對相應的文化知識進行詮釋。例如:講到有關英國歷史的知識時,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介紹相關歷史背景、歷史事件等文化知識。
4.對比講解。
教學中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來講解英美文化知識。例如:對比英美人和中國人對稱贊的不同反應;對比英漢兩個民族對家族關系稱謂的區(qū)別等,讓學生既學習英美人的風俗習慣又掌握了本民族的習俗。
5.圖片、實物展示。
用圖片或?qū)嵨飦斫忉屇骋粋€“文化現(xiàn)象”。如教材中遇到的hamburger,pudding,sandwich,salad等均是西方文化所特有。通過給學生展示圖片或照片,可以讓學生對它們有一種感性認識,也可以采用實物展示的形式給學生講解中西方習慣上的差異,如講到信件、信封的格式、式樣時,找一封英美國家的來信,直接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確切的認識,以免在實際運用中出錯。
6.分組討論。
英漢兩種語言中許多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和詞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對此,可采用游戲的方式給學生講解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內(nèi)涵。例如,在講解landlord,owl,peasant,restroom等一些具有文化涵義的詞匯時,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列出這些詞在英語里的聯(lián)想意義,讓另一組列出這些詞所對應的漢語詞的聯(lián)想意義,然后進行對比分析。
7.大量閱讀。
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英美文學原著、英文報刊、雜志,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或者觀看一些有關西方文化的影片、電視節(jié)目,感知和體會英美社會文化。
總之,英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的關系密不可分,只有通過滲透在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語言。
參考文獻:
[1]葉紅.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中國建設者,2005年第2期.
[2]劉潤清.漫長的學習道路.外國語,2003年第4期.
[3]汪福洋.漢譯英中的習語翻譯.外文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謝金良.英漢圣經(jīng)名言.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第1版.
[5]劉海化.論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五角星,2006.10.
英語教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2.英語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