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師德教育論文
加強師德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倡導全社會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從公平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師選拔和任用機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師德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師德教育論文篇一
《淺談師德建設》
[摘要]加強師德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倡導全社會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從公平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師選拔和任用機制。此外,教師高尚的人格是師德建設的基礎,應該重視教師人格的培養(yǎng);同時加強教育系統(tǒng)的廉政管理,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完善教師準入制度。
[關鍵詞]師德;職業(yè)教育;教師職業(yè)道德
[作者簡介]張華坤(1971―),男,貴州雷山人,本科,貴州省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口腔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腔職業(yè)教育,口腔正畸、修復臨床;郭倩(1976―),女,貴州黃平人,本科,貴州省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系主管護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護理臨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鄙鐣M步、民族振興需要發(fā)展教育,教育發(fā)展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在于師德建設。教師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塑造學生道德的基礎,教師道德缺乏制約學生的成長。 [1]師德建設關系著學生的成長、教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加強師德建設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師德建設需要良好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
教育的發(fā)展不僅依靠教師,還依賴于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從廣義上來說,發(fā)展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人人皆可為師,人人皆應有師德。從狹義上來說,作為教師,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師德是社會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的道德素質的要求,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行業(yè)中的體現(xiàn)。因此,社會道德的危機勢必影響教師道德的發(fā)展,動搖師德建設。要加強師德建設,首先要從社會道德發(fā)展入手,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讓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履行道德責任,成為一名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師。
二、師德建設的關鍵是社會對教師的尊重
師德建設有時候會走向極端,社會對教師道德的要求遠遠超出了教師職業(yè)對其提出的要求。一些“非道德”性質的思想、行為也被納入衡量教師道德的范圍之內。例如,要求教師要有舍生忘死、奮不顧身、任勞任怨、默默耕耘、嘔心瀝血、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但是社會只要求教師履行道德義務,卻沒有賦予教師相應的權利。教師的勞動成果得不到尊重,而他們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會被視為“超出了他所應得到的”“違背了教師道德的準則”。然而,我們忽略了一點,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理應享有其應得的權利,教師的辛苦付出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教師的勞動與其收入不相稱,他們有權利為自己討回公道。因此,我們不能苛求教師任勞任怨、默默耕耘而不求所獲,這是對教師權利的剝奪和踐踏,也是對教師勞動成果的輕視和貶低。
教師付出勞動除了獲得物質滿足以外,還應該收獲相應的精神回報。社會應該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形成尊師重道的社會風氣,從精神上滿足教師的要求。古人云:“國將興,必將貴師而重傅?!?/p>
三、公平是師德建設的砝碼,
“公正客觀”被視為理想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2]而信賴是教師影響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可能影響到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乃至整個地區(qū)。而社會要求教師公平對待學生,也應該給教師以公平的待遇。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盡最大可能地保證教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否則,這將是對教師的師德建設的致命打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不但適用于教育教學,同樣也體現(xiàn)在教師管理中。[3]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以免由此引發(fā)的道德危機直接動搖師德建設。同時,教育系統(tǒng)更應該加強公正、廉潔的作風建設。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家長以各種手段賄賂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對師德建設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教師具有高尚的人格是師德建設的奠基石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jù)。因為教育力量只能是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chǎn)生出來的,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師人格的作用?!笨梢娊處煹娜烁駥煹陆ㄔO的重要性。教師高尚的人格就像火種一樣,不僅可以照亮自己,還可以點燃別人。人格比語言更重要。[4]高尚的人格是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也必定具有高尚的道德。教師無意識展現(xiàn)出的人格魅力如沁人心脾的花香,如潤物無聲的春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人的靈魂!教師不應該僅僅是在道德的約束下向學生灌輸知識,更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受教育者,讓他們樹立起對未來的希望。
當欲望膨脹到極限,外在的道德約束即刻土崩瓦解。而人格可以從深層次控制欲望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人格是教師心中內化的道德意識。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形成完整的人格,成為一名具有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教師。
五、提高教師待遇,完善教師準入制度
社會對教師提出高標準,理應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職業(yè)聲望和社會地位,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否則教師職業(yè)將被社會大眾所厭棄,只有少數(shù)志愿者主動加入,成為窮途末路的學生和社會人員的無奈選擇。然而,僅僅提高教師待遇,這一職業(yè)又會成為不負責任的教師的享樂之所。因此,在提高教師待遇的同時應該規(guī)范教師職業(yè)的入職標準,完善其準入制度及考核制度,保證具有合格的教育教學水平和高尚道德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教師準入與考核除了考查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外,還應該增加道德水平的調查和評估項目。只有那些道德高尚的而又具備教師才能的人才能達到精湛的教學技藝。[5]
參考文獻:
[1]湯國明,劉東菊.師德素質與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4).
[2]尹海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師德建設中教師的人格魅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0).
[3]簡啟華.論“師德”[J].職業(yè)圈,2007(13).
[4]龔樂進.人民教師的職業(yè)道德[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5]〔德〕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師德教育論文篇二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摘 要:該文對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行了探析,從抓行為規(guī)范、學習培訓、制度考核、教學管理、典型示范等五個方面入手,為提升教師教學質量、打造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行為規(guī)范 學習培訓 制度考核 教學管理 典型示范
教師,不僅是靈魂的塑造者、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是良好道德品質的示范者和培育者。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學生心靈的滋潤劑,是學生良好人格塑造的航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高素質教師團隊的培養(yǎng)。
1 抓行為規(guī)范,樹師德師風
學校是塑造學生、培植學生的土壤和搖籃,教師不僅要會教書,更要育人,要教會學生先做人再做事,這是為人師者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建設,把教師行為規(guī)范建設作為教學質量提升的首要任務來抓,以政治學習、教研組學習和活動為載體,深入學習《職業(yè)教育法》、《高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等,明確教師的角色和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同時,學校應要求教師衣著得體,行為端莊,語言文明,學校更要結合校規(guī)校紀,對教師行為規(guī)范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以嚴格的制度規(guī)范約束教師,杜絕一切違背師德師風建設的現(xiàn)象,從而督促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典范。教師要以不怕苦累的實際行動感召學生,以樸實端莊的形象教育學生,以良好的品格感染學生,立德樹人、為人師表。
2 抓學習培訓,促素質提升
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學識,就難以勝任“太陽底下最高尚的職業(yè)”。尤其在現(xiàn)代科學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知識更新頻率越來越快,各學科間的縱橫交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態(tài)勢愈加明顯,因而作為教師必須具備大海的精神,海納百川,具有海綿的精神,時刻吸納新知識、新理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用新知識、新觀念淘汰洗滌舊知識、舊觀念,引入源源不斷的知識、思想活性水,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規(guī),讓知識的海洋永遠蕩漾著勃勃生機。
2.1 抓制度源頭,促學習制度化、規(guī)范化
要把學習作為教師素質提升的主渠道,制定學習制度,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保證學習時間,狠抓學習“七環(huán)節(jié)”,即計劃環(huán)節(jié)、考勤環(huán)節(jié)、筆記環(huán)節(jié)、檔案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交流環(huán)節(jié)和評優(yōu)環(huán)節(jié);做到學習“三結合”,即政治學習與業(yè)務學習緊密結合、理論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學習與調研緊密結合,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引導人,用制度促學習效果。
2.2 抓激勵機制建設,制度促人
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學習培訓,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積極營造學習氛圍。要積極鼓勵教師去相關高校進修、高訪,對外派培訓的教師,學校要與其簽訂學習培訓協(xié)議,敦促教師認真學、用心學,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確保學習培訓效果。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素質高低決定著學?!皬娚斫◇w”的根本。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其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格、敬業(yè)的精神對學生智慧、意志和情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因而要積極選送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和交流,從而開闊他們的眼界,拓展知識視野,豐富羽翼,用富饒的知識澆灌學生這片土地,幫助他們盡快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國家的棟梁。
3 抓制度考核,增強責任心
制度是一把標尺,它測量和約束著人的言行,幫助人們通過制度的“他律”逐步變成人的“自律”。因此,要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約束人,為師德師風建設掌好舵、導好航。制度的制定,既要考慮制度的嚴密性、科學性,又要考慮制度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要以學期和學年為單位,按德、能、勤、績、廉進行量化考核打分。同時考核方式應力求多樣化,避免單一考核中因人際親疏而導致考核的不公平現(xiàn)象。對教師的考核,應注重將組織考核與學生評教緊密結合,因為學生評教是教學對象(學生)對教師的最直接評價,是教師教學信息和教學效果的直接反饋。因此,要把學生評教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確??己说娜?、具體、客觀和公正。同時,要以學期考核和年度綜合考評為基礎,對考核不合格者,采取降聘、調整工作崗位或不聘等處理,從而加強教師的責任心,提高備課、上課、課后答疑的質量,有效促進教學相長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4 抓教學“三精”,嚴謹治學
教書育人,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所在,也是為人師者應盡的職責。作為教師,應積極倡導嚴謹、求實、啟智、育人的教風,把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練習輔導作為教師的主業(yè),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做到精備、精講、精練,把課前精備、課堂精講、課后精練作為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三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自覺參與學習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課前要精備,要把工夫和精力用在深入鉆研教材,廣泛搜集資料,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及教學方法上,認真研究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最簡潔的方法、最樸實的語言讓學生深入領會知識的要領,掌握重點難點,進而融會貫通。課中要精講,在課堂教學中要集中時間和精力,講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能力點、思路和規(guī)律,激活課堂氣氛,教得生動,學得主動,充分發(fā)揮課堂潛在的功能。課后要精練,在課后作業(yè)的安排上,要本著質量高、數(shù)量少、內容精、方法活、針對性強的要求,精心設計,合理分配,既要控制作業(yè)的數(shù)量,更要突出作業(yè)的質量,以題訓練思維,以考試激活自信,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5 抓典型示范,提升競爭實力
要通過開展教師講課比賽、課件評比等活動積極營造你追我趕、你強我追、你弱我超的良好氛圍,通過比、學、趕、超,激活教師的責任心和敬業(yè)精神,使敬業(yè)精神強、責任感強、備課認真、課堂組織科學合理的教師的典型經(jīng)驗得到較好的展示,使敬業(yè)精神差、責任心不強、課堂組織欠缺的教師思想上受到?jīng)_擊和洗禮。通過先進行為,要讓他們深刻深感到對學生教育的失職是對教師神圣職業(yè)的褻瀆,既誤人子弟,也貽害自身。使這部分教師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從而使其改變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大膽與過去說不,自加壓力,自加砝碼,努力朝選樹的目標追趕,促進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 李鐵英.新時期師德問題探討[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S1).
[2] 劉靜,蘆偉.議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宿州學院學報,2010(12).
[3] 屈冉佳.論高校新教師的校本培訓[J].科教文匯,2010(2).
[4] 祁金善.談高校外語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08(18).
[5] 王小琦.試論加強高校師德建設[J].才智,2009(31).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