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箏的遙指手形
關于古箏的遙指手形
為什么有的人的搖指搖不起來?因為手型不過關。那么,什么是搖指手型不過關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古箏的遙指手形,歡迎閱讀。
古箏的遙指手形
大指、食指捏的不對;中指無名指狀態(tài)不對;小指沒有放好等等,這些都是手型問題,任何一個手型問題,都會阻礙學生搖指的彈奏。
所以,如果彈奏有問題,必須先從手型開始調整。
手型的調整也就是1+1古箏基礎教學法中的放弦部分,那么搖指在放弦時需要調整什么呢?
1、首先是大指和食指捏的位置,大指義甲捏食指纏膠布的地方,食指不要太過用力;
2、其次是中指和無名指,放松狀態(tài),可以自然伸縮即可;
3、第三步,將大指的義甲對準要彈奏的兩根琴弦中間部分,并且將小指自然落下;
4、第四步,手腕下壓;
完成了以上的手型調整,這時候才能開始彈奏哦,否則,一定很困難。
古箏撮音在樂曲中作用
撮音在樂曲中有推動性的作用,在演奏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4點:
1、手型的穩(wěn)定
我們要想聚集更多的力量,一定要用手掌撐住,而手掌撐住的話,就一定要有手型作為基礎,無論是左手三個音,還是右手兩個音,都需要保持每一個關節(jié)都要自然地彎曲。
2、手掌的呼吸
每個撮音之間都是有呼吸的,這樣才能讓樂句更有彈性地表達出來,所以,手掌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它與身體的氣息緊緊地連在一起。
3、身體的帶動
這里的帶動與氣息相連,有了氣息必然就有身體的帶動,它的起落一定是與氣息結合在一起的。
4、雜音
由于很多音都有很多重復的,并且低音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的觸弦一定要快而干凈。
學古箏的十大訣竅
一、勤。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勤天下無難事!越是巧奪天工的技藝,就越需要勤快地練習,天下不會掉下餡餅,也不會因為你做了一個夢然后就突然融會貫通,古箏就更是如此。光是指法沒有幾個月的扎實練習,都不會做到手隨心動,更不要說一首完整的曲子了。也許是幾年的積累,也許是一輩子的沉淀,你的手才會和琴弦融為一體。
二、苦。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學琴是一個很苦的過程,重復,不斷地重復,手指練到抽搐。你看著大師們隨意的揮手間,優(yōu)美的旋律就隨手而出,殊不知這背后有多少辛苦!有一句老話說得很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琴的苦是一個過程,沒有這個過程,不會有甘甜優(yōu)雅的琴音。
三、拼。90年代有一首很流行的閩南語歌曲,叫著《愛拼才會贏》。應用在古箏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如果你僅僅是想會彈一曲簡單的曲子,或者你只是要求會即可,那么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練練停停,停停練練,說不定幾個月之后,一首小區(qū)也能大概地彈出??墒?,如果你想追求更好層次的水平,想達到更好層次的境界,那么,你就需要拼,拼命地練習,拼命地思考,拼命地請教,不拼,你就止于入門。
四、信。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信念,那就是——我一定能夠做好!沒有這個信心,那么開頭就頹廢了一半。說實話,古箏還是比較難學的。很多人在開始的練習階段就覺得怎么會這么難啊,我一定是難以學好的!那么真的如他所愿,果然學不好,因為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在暗示自己的失敗。作為一個愛好古箏的琴人,作為一個想追求高超技藝的琴技,作為一個有夢想的人,我們首先得有這個信心——我一定可以的!
五、求。千年以來,古箏的傳承是靠口耳相傳,手把手的指導,不像是書本的文字,看懂就能理解,必須要大量的動手練習,沒有一個好的老師的親手傳授和指導,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胡亂亂竄,終究是不成事的?,F如今雖然條件要好上很多,各種學琴的書籍和視頻都有,可比起那種手把手的指導交流,看視頻和看書籍,頂多就像依葫蘆畫瓢,畫成什么樣子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求得一個好的老師,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傳授古箏的技巧和曲目,更是讓你感受一種氣氛,一種熏陶,帶領你走上學琴的正途。
六、靜。初學古箏的時候,總是為了一些小小的錯誤而心煩意亂,煩心不已。比如老是挑錯弦,老是音總是不對,或者手指總是不聽指揮??傊?,心中有千萬只馬在奔騰,越是煩亂越是彈不好,越是彈不好就越心亂,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讓人產生放棄學琴的念頭。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這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調整好呼吸,一遍再一遍。
七、思。學琴過程中雖然有不斷地重復,但這與流水線上的重復完全是兩個概念。開頭的重復不過是一個熟悉的過程,并不是結尾,等到入門之后,要有一個更大的提升,就需要不停地思考。手指的位置,挑動的力度,節(jié)奏的快慢,琴曲的理解等等,都需要深入的思考并實踐,要想有高層次的琴技,光是練習還是不夠的,思考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借用孔子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八、悟。悟性這東西,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有,也都是大不相同的,高者高,低者低,有些人一點就通,有些人半天反應不過來。學琴的快慢,掌握的多少,琴技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悟性的高低。也許很多人會說這不公平,憑什么我學了這么長的時間,這么辛苦地練習,反而不如別人花的時間少的?我們提倡勤快,刻苦,努力,因為這些對我們學琴至關重要,可也不能否認悟性,那些為琴而生的人雖然鳳毛麟角,可每一個都是一個巔峰。
九、積。古箏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精湛的琴技令人驚嘆,飄逸的琴姿,高尚的琴德更是讓人向往??蛇@一切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人生需要沉淀,優(yōu)雅不是憑空出現,是看盡人世百態(tài),而仍然保持內心平靜,自內而外散發(fā)出的從容。一位大師就是一部古箏文化的活字典,那是學習不來的,只有時光的點滴積累。
十、融。琴樂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卻高于自然,高于生活。提煉其中精華,匯成一曲。無論是《高山流水》、《漁舟唱晚》、《出水蓮》等都是自然的一個部分,或者像《戰(zhàn)臺風》都是生活的境遇。所以,彈奏琴曲,最后的最后都是源于自然和生活,然后又融入自然和生活,琴人合一,天人合一,琴就是我,我就是琴,我和琴已經是自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