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10篇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惟妙惟肖,真當之無愧為四大名著之一,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點擊獲取更多“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 ”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一
指尖游走在書頁之間,思緒伴隨著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歷史奔騰不息。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個中國歷史向來的規(guī)律。單道東漢末年,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有多少風流人物指點江山,不知有多少蓋世英雄大顯身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趙云、諸葛亮、周瑜他們一個個在中國的那一段歷史中披荊斬棘、翻云潑墨,將東漢末年的歷史書寫得蕩氣回腸!每次讀這部小說,英雄們那鮮活的面孔都會走出書來,向我展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向我講述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一將功成萬骨枯”戰(zhàn)爭用尸骨成全了英雄的英名,留下了后代人們多少感嘆!
這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如果要我給書中的英雄排座次,我首推關羽坐第一把交椅。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公爺!更難得的是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關羽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忠義與剛直,實在讓時人欽佩,也讓后人推崇備至。是呀,他忠于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武功蓋世無雙。憑他的一身本事,到哪個軍事集團不撈個盆滿缽滿?但是,關羽鐵心跟定了窮困潦倒的劉備,不因別的,只因一個“忠義”,重于泰山呀!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當人們都在為利而奔走的時候,千萬要回頭看看,關羽為我們豎起的那面不倒的大旗!
再看另一位英雄――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灑灑,頗有幾分神仙氣概。何人也?諸葛孔明也!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舌戰(zhàn)群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諸葛亮的智慧足以與神妖匹敵。但我佩服諸葛亮,不僅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本可以在南陽隆中高臥無憂、躬耕隴畝、優(yōu)哉游哉地安度一生,但是,身逢亂世,生靈涂炭,既許劉備以驅馳,他就庶竭駑鈍,攘除奸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唐朝大詩人杜甫當年經過城都,手撫相傳為孔明手植的松柏感時傷世、英雄相惜,留下了著名的詩篇《蜀相》,其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不僅是對赍志而沒的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更是代表了后世人們對一代賢相的敬仰與懷念。
最后,我再來說說一位特殊的英雄――曹操。我覺得曹操這個人并不像平常人們說的那么奸詐,“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確實是曹操講的,不要以為曹操講出了這驚世駭俗的一句話,就以為他是天下第一壞蛋。其實,縱觀歷史,比曹操壞的人有多少!只不過曹操坦率地說出了這句話。至少,曹操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更何況,他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憑這,我對曹操這個人充滿了興趣。
《三國演義》,一部有品位的書,是歷史、是人性、是道德、是文化的多重奏!它就如一面大鼓,無論你何時讀它,都會覺得有無數個身強體壯的鼓手――那一位位英雄,在烈日下捶打著它,那高亢遼遠的鼓聲,使你為之振奮,為止激昂!遺憾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是,真正的英雄,能被忘記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二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熱愛。我的床頭柜上也有一本,一有空我就翻開它閱讀,這其中的許多故事都令我難忘。
這部書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講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zhàn)火連年,百姓苦不堪言。其中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軍事集團的明爭暗斗是這部書描寫的重點。小說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四個人的故事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在“三顧茅廬”中,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第一、二次都因諸葛亮外出而未能相見,即使是諸葛亮在家的第三次,也因為睡覺而長久等待。而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的枉駕屈尊不以為然。終于,劉備的求賢若渴的精神感動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不僅接見了劉備,并獻出了“隆中對策”,諸葛亮出后就按照“隆中對策”來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政權。
著名的“出師表”充分體現出諸葛亮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堪稱一代賢相。且不說他運籌帷幄,身處茅廬卻能知曉天下大事;且不說他戰(zhàn)群儒,激將周瑜,讓東吳成為自己的聯盟;且不說他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方;且不說在他的帶領下,蜀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單說他的忠心,就足以讓一代代讀者嘆服!而三顧茅廬的另一位主人公——劉備,之所以能屈駕枉尊,向一個“山野村夫”討教治國之道,都在于他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為已任。這樣的人,善于識人,善于用人,他不成功誰成功?
在三國時期,不乏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除了赤壁之戰(zhàn)外,還有官渡之戰(zhàn)。曹操是這場戰(zhàn)爭的贏家,而袁紹卻從此一蹶不振。這是因為曹操在這場戰(zhàn)爭中,正確地采用了許攸的建議,偷襲烏巢,斷了袁紹的軍糧,做到了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而袁紹則把兩位忠臣——田豐、沮授關進監(jiān)獄。曹操的采納良言,袁紹的不聽勸解,決定了這場戰(zhàn)爭的以少勝多的原因。讀了這一部分我感慨良多,曹操不愧為一代知人善用的明君。我覺得,曹操之所以成為亂世梟雄,是因為他具備領導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這部小說有著極強的文學性,比如描寫戰(zhàn)爭,善于把宏大的戰(zhàn)爭場面幾筆帶過,而把戰(zhàn)爭的場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就說溫酒斬華雄,羅貫中把關羽和華雄廝殺的場面省略不寫,而關羽上陣前劉備等人溫了酒,等關羽取下華雄的頭,酒還是溫的。這是用側面手法烘托關羽武功高強,眾人難敵的華雄,遠不是關羽的對手,而關羽斬華雄不消片刻,可見關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極。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善于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語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經過羅貫中的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熠熠生輝,多少年來,他們在中國老百姓之間,婦孺皆知,這都得感謝羅貫中這位偉大的作家!
總之,這部小說不僅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享受了文學之美。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三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只一個梟雄,怎么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郁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tǒng)的劉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tǒng)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國,什么兩晉南北朝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啊!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huán)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什么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定三分隆中對策,什么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燒赤壁,什么關云長水淹七軍,什么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虛實夸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chuàng)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但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啊!因為書本上的歷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tǒng)一,可是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軍隊政權了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很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tǒng)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zhàn)領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辟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伙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后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啊!也許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么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伙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云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是一個充滿了紛爭的年代,一個英雄與梟雄輩出的年代,讓人向往,因此《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我最愛看的一本,它不但內容精彩刺激,更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根本。很多人都知道,劉備在三國中是最得民心的一位君主,那為何如此呢?并不是他有多高尚、多賢明,只不過是他在擁有了大權之后,并沒有像別的君主一樣,高高在上,不理會一般百姓,而是待百姓以友善,沒有擺架子,而是以雙方平等,正是如此,他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試想,若是劉備高傲,不友善,那么也就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了吧,他也就得不到諸葛亮的幫助,他也就不會做到成立蜀國這樣的事了。在看張飛,他就是因為沒有平等看待士兵,對待士兵不友善,才導致他死去的。由此看來,要做一個人生不留遺憾的人,首先就要學會待人平等、友善。平等、友善,是一個人的做人之基。
誠信、和諧,是一個事業(yè)的根本??催^三國的人都知到,三國中的吳國是三個國家中最繁華最富有的國家,也是三個國家中存在最久的國家。為何他是最繁華的國家呢?其實是因為它長期處于和諧的環(huán)境。吳國地處江南,有長江之險的保護,長期沒有戰(zhàn)事,得以和平發(fā)展,才能變得這么富有。然而,一個事業(yè),真的是只要有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就可以變得成功嗎?不然,就如蜀國,它亦有蜀地山川的壁障,那他為何在后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是因為它失去了盟友,失去了荊州!正是蜀國的不誠信,導致了吳國攻打荊州,以及后來的吳蜀大戰(zhàn),讓一個基業(yè)毀于一旦。就如現在的企業(yè),只有在競爭中和諧相處,誠信對外,才能不斷進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這個企業(yè)才能長久、強大。和諧、誠信是一個企業(yè)的立業(yè)之基。
公正、法治,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正如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原因就是由于漢帝荒淫無度,輕信宦官,使朝廷內出現大量的派系,從而使朝政混亂,公正被破壞,法治被無視,從而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才起義,一個泱泱大國就因失去了公正和法治產生的混亂而走向了滅亡。如今,我國能如此富強,正是因為我國的公正法治。若是一個社會沒有了公正和法治,那么這個社會就一定會陷入混亂之中,那么社會又如何能和平發(fā)展,這樣的社會只會剩下落后與動蕩,而這樣的國家絕不會富強,這樣的國家絕對會走向滅亡。公正、法治,確立了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
要做到平等、友善、誠信、和諧、公正、法治,并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在喊空口號就行了的,而是要每個人都能從心里認同這些觀念,發(fā)自內心地去實踐它,從身邊、從日常中做到這些觀念品質,這個國家才會富強,這個社會才會繁華!
讀三國,品處事之基,奏響成功的序曲!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五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深入淺出地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險狡詐的曹操;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義甘云丹的關羽;審時度勢的司馬懿無一不極盡其態(tài)、膾炙人口,對于這些,每位讀者深有所悟,各有所感,但我最贊賞本書所傳承的道德情操,其中“孝道”是我此次讀后的最大收獲之一。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霸谏?,兒女為下”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的生命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皯验龠z親”中陸績是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中人物。雖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說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郞乎?”但仍不影響它成為古代二十四孝之典故,陸績六歲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三枚,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郞來我家做客,走時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嘗?!痹g見他小小年經就懂得孝敬母親,十分驚奇,后來陸績之所以投奔孫策,為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孫權也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道德操守,陸績小小年經,心里時刻想著孝敬母親,孝的可愛,孝的可敬,我們做人應如此,心中存父母,胸里有孝道。
除孝以外,忠也是我這次品三國的另一收獲。
曾記否,那一年。白帝城劉備托孤,一位即將死去的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緊緊握住了諸葛亮的手。目光里有著數不盡的內容。他這一生,都是為了匡扶蜀漢。他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斑@句話,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發(fā)自內心!可是諸葛亮比沒有取而代之劉備的子嗣。他哭泣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而后諸葛亮六出祁山,與老對手司馬懿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較量。七擒孟獲,對孟獲七擒七放,最后收取一方之地。諸葛亮終其一生,雖九死其尤未悔,只為忠。現如今,我們國家雖得到發(fā)展了,然而卻有多少人為了利益忘了忠、缺了誠。
關羽的勇武可以說是貫穿于他的整個人生。從出場不久,便一戰(zhàn)成名。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際,關羽主動請纓,在溫酒未冷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溫酒斬華雄”也成了傳承千古的經典名段,至今仍為人們茶余飯后所津津樂道的談資。此后的“斬顏良,誅文丑”、“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更是讓關羽的萬人敵和大無畏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便是我在閱三國所收獲的勇。
品閱三國使我從中獲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引發(fā)深思。如果我們國家每個人都能做到孝、忠、勇,那么我們國家就能更加強大。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釣魚島和海南島的事了,臺灣也可能會回歸祖國的懷抱了。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去體會孝、忠、勇,努力去實踐他們,讓祖國更加強大,以最好的姿態(tài)踏向未來。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1000字10篇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