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群眾路線要克服“三種傾向”
黨的報告指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wù)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踐行群眾路線,是加強黨的建設(shè)的一項重大舉措。當(dāng)前,各地不斷興起踐行群眾路線熱潮,制定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觀來講,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踐行群眾路線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筆者認為,踐行群眾路線,除了需要科學(xué)的方法、好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切實克服“三種傾向”。
要克服“封閉式”傾向。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本意就是要通過深入群眾,進一步密切和鞏固黨群關(guān)系。如何密切黨群干群關(guān)系?毛澤東就曾指出:“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笨梢姡`行群眾路線,最根本的還是要真正到群眾中去,真正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當(dāng)前,少數(shù)黨員干部還習(xí)慣于“閉門辦公”,患有“封閉式”傾向,只是把群眾路線放在嘴上,坐在辦公室、空調(diào)房內(nèi)自說自話、自拉自唱,踐行群眾路線只在做方案、編材料、作匯報上下功夫,即使到了基層一線調(diào)研,只與黨員干部打交道,只看典型、看“門面”,腳上不愿沾泥土,無形之中把自己封閉起來,在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砌上了無形之墻。這樣踐行群眾路線,不僅得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甚至?xí)l(fā)群眾的反感。因此,踐行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要自覺克服“封閉式”傾向,敞開心門,主動深入基層接“地氣”,堅持在與群眾零距離、面對面中深化聯(lián)系,取得實效。
要克服“差不多”傾向。“差不多”傾向,就是一種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散懶拖拉的外在表現(xiàn)。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wù),容不得“打折扣”、“講商量”。在當(dāng)前踐行群眾路線中,少數(shù)黨員干部“差不多”、“過得去”傾向較為嚴重,缺乏一種“較真”、“釘釘子”的精神,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滿足于做完了、“過關(guān)了”,下鄉(xiāng)調(diào)研訪民情,滿足看過了、問過了。孰不知“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踐行群眾路線中,“差不多”心態(tài)只能讓黨員干部的眼光停留在表面,接觸不到基層問題的實質(zhì),體會不到群眾內(nèi)心的真是想法,最終只能導(dǎo)致工作推進難、效果差。因此,要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克服“差不多”傾向,不滿足于看表面、聽匯報,而要實打?qū)嵣钊牖鶎右痪€、百姓人家摸實情、聽民意,真正把自己擺進去,力爭每一項工作都做的完美,經(jīng)得起檢驗。
要克服“一陣風(fēng)”傾向?!熬艑又_,起于累土”。當(dāng)前,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活動剛剛起步,廣大黨員干部勁頭足、熱情高、成效顯,但也仍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還有“走過場”、“一陣風(fēng)”的傾向,認為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回歸原樣。比如在“四風(fēng)”問題整治上,總認為活動不過是“一陣風(fēng)”,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輕描淡寫、泛泛而談,怕批評的深刻影響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對自己的評價;對身邊同事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做“老好人”,怕問題提的尖銳影響與同事感情,影響自己的“選票”,最終使得活動流于形式,難以取得成效。因此,踐行群眾路線,要切實克服“一陣風(fēng)”的傾向,摒棄僥幸心理,以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真正改作風(fēng)、出成效。
踐行群眾路線要克服“三種傾向”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