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的種植時間是什么時候如何種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龍須菜,具有“蔬菜之王”美陳。下面一起來看看蘆筍的種植時間及技術吧!
蘆筍的種植時間
蘆筍種植時間一般是春季。
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前一年貯藏的養(yǎng)分供應。嫩莖的生長與產量的形成,與前一年成莖數和枝葉的繁茂程度成正相關。隨植株年齡增長,發(fā)生的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多。隨著根狀莖不斷發(fā)枝,株叢發(fā)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量和質量也逐漸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為盛產期。
如果您想種露天的蘆筍,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種植。如果大棚種植蘆筍的話,八九月份也可以育苗,十月份種植。
蘆筍的種植條件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比較廣,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度,營養(yǎng)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0-30度,15度以下生長緩慢,嫩莖發(fā)生少,30度以上嫩莖外皮容易纖維化,筍尖易撒開,品質低劣;35度以上停止生長。
另外蘆筍是喜歡陽光的植物,要求強光照,日照充足,枝繁葉茂,光合作用與溫度有密切關系。當然高溫季節(jié)對蘆筍生長是不利的,長期陰雨對蘆筍產量也有影響。
還有蘆筍是深根作用,而幼莖又需培土遮光,應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5.8-6.5最佳。
蘆筍的種植技術
1、播種育苗
①播種期:春季3-4月,秋季8-9月。
?、诜N子處理
將種子放入50%多菌靈或70%基托布津400倍溶液內,水溫保持25-30%,消毒24小時,再用清水淘清后,將種子放在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3天。物種子充分吸水后,再用紗布或毛巾包裹放在溫箱或暖和的地方催芽,其間要經常噴水或漂洗,2-3天種子破口露白即可播種。
③苗床準備
苗床以排水良好,疏松透氣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底肥按每畝苗床施優(yōu)質農家肥1500-200kg,尿素10kg ,普鈣7kg,硫酸鉀6kg,均勻撒施,再翻入土層與土壤混合。
?、?播種方法
撒播每畝用種量約10kg,點播和條播每畝約需種1kg左右,播后用稻草或松毛覆蓋畦面,然后用噴壺均勻澆透水,播后15-20天開始出苗。
?、菝绱补芾?/p>
種子80%出土后即可陸續(xù)揭去覆蓋物,注意輕洗水,除草追肥,發(fā)現地下害蟲及時防治。
⑥分苗假植 當幼苗約有10cm高時進行。
2、定植
?、龠x地挖溝
栽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翻挖曬垡,熟化土壤,然后按1、5m的行距挖定植溝,溝深50cm、溝上寬40cm、下寬50cm。蘆筍應重施底肥,首先在溝內填表土約10cm、然后每周施月機肥4000-5000kg,復合肥150-200kg或油枯100-150kg,普鈣50kg、硫酸鉀15kg、呋喃丹2kg防地下害蟲、混合拌勻,再回填土層表土均20cm,混拌并踩實。最后將表土回填入溝內,但溝面仍需低于畦面約10cm左右。
?、凇⒃灾矔r期及密度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種白蘆筍行距以1、6-1、8m,株距30-35cm,每畝1000-1200株,綠蘆筍行距1、4-1、5m,株距20-25cm、
③將選好的蘆筍苗莖葉切去一部分,留下20 cm即可,按所定株距將根群拉開,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活后結合中耕除草再覆土兩次,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 cm為好。
3、田間管理
?、傩轮裁绲墓芾?/p>
定植后一個月即可追肥,以清糞水為主,以后兩個月追一次,濃度可適當增加,中耕松土除草,結合中耕淺培土1-2次,防根系外露,定植當年長出的嫩莖應全部保留。
②摘除雌株花果
雌株由于開化結果要消耗大量養(yǎng)分,影響當年及次年產量,故應及早摘除。
?、酃嗨贩?/p>
采筍期要保證灌溉、不能受旱,一般7-10天灌一次,產量最高在第3-4年后,每年還要重施以有機肥為的秋發(fā)肥和冬肥,注意避免偏施 N肥,應N、P、K合理搭配。
4.主要病蟲害
危害蘆筍的病蟲害比較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莖枯病,此外還有褐斑病、銹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小地老虎、蠐螬等。
5、采收
可有第二年開始少量采收,每天早上或傍晚,當嫩莖高15-20cm時,離土面1-2cm處用利刀割下,用濕毛巾包好。每次采收時必須將所有嫩莖,不論大小全部采完。
蘆筍種植常見問題
1、白筍變色:白蘆筍作為罐頭加工原料,是在收獲前經培土軟化長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蘆筍要求筍為白色或乳黃色,若為綠色或筍尖為綠紅色,則為變色。變色的原因,一是土壤過黏或過沙,前者易龜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縫隙透光而使蘆筍見光變色;二是土壤溫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過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為防止蘆筍變色,栽培中應注意選用沙壤土,精耕細作,使土壤顆粒粗細均勻,水分適中,培土松緊一致。若地溫過高,應適當澆水,增加土壤濕度,減少龜裂。如有條件,可覆黑膜代替培土進行軟化栽培,效果更好。
2、畸形筍:采收時蘆筍嫩莖彎曲,粗細不均,橫斷面不圓或呈扁圓形等均為畸形。發(fā)生原因主要是施用沒有腐熟的有機肥或一次施肥過多,燒壞了嫩莖生長點,或抑制生長點的正常發(fā)育所致;其次是土壤黏度大,土塊多,培土松緊不一,妨礙了嫩莖的正常生長;再次是嫩莖抽生時,遭受蟲害等。防治措施:精細耕地,使土壤疏松,無石塊、土塊,此外培土時要松緊一致,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蟲。
3、空心筍:嫩莖中間組織呈空心狀的為空心筍。多因營養(yǎng)比例失調,缺少磷、鉀肥,采筍期過多追施氮肥,植株徒長造成。防治方法:采筍期要注意合理施肥,特別要注意追施磷、鉀肥,不要單施氮肥,以確保地上部分生長粗壯。
4、嫩莖開裂:采筍期,嫩莖縱向裂成褐色深口,并引起腐爛。原因是土壤缺磷、鉀肥,植株徒長;其次是久旱遇大水,使嫩莖膨大過快而導致開裂。防治措施:應注意增施磷、鉀肥,澆水應均勻,忌忽干忽濕。
5、異味:蘆筍味淡,苦味過重或有其他異味,會影響商品價值。產生的原因是受農藥污染和澆灌城市廢水,或被有毒廢氣和工業(yè)垃圾等污染所致。為此,在培土時不要施用無機肥料;培土前后或采筍期,應嚴禁使用農藥、垃圾肥和澆灌工業(yè)廢水。
猜你喜歡:
1.種植萵苣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