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主義法》四大看點
我國《反恐怖主義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反恐怖主義法共十章97條,對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的認定、安全防范、情報信息、調查、應對處置、國際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guī)定。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講解。
反恐怖主義法的四個特點
首先,該法對恐怖活動的預防、發(fā)現(xiàn)、打擊、處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系統(tǒng)周密的設計,為有關部門依法采取反恐怖手段打擊恐怖活動、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增強應對處置能力提供了保障。
其次,該法中關于情報交流、執(zhí)法合作、司法協(xié)助等國際合作的規(guī)定,有利于我們通過國際反恐合作形式與有關國家一道打擊境外的“東突”恐怖勢力,清除刺激國內暴恐活動滋生的境外源頭。
第三,該法強調聯(lián)動配合、專群結合的工作原則,有助于國家統(tǒng)籌全局、統(tǒng)一指揮、廣泛發(fā)動各領域力量參與反恐怖工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活動,維護國家安全。
第四,該法規(guī)定兼顧了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對于其中涉及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重大舉措,如認定恐怖活動組織和恐怖活動人員,設定了相應的救濟條款等。
看點一:設立反恐情報中心
美國911事件、法國11·13恐怖襲擊,一個重大疏漏,就是反恐情報工作存在失職,所以反恐情報工作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有鑒于此,反恐法第四十三和四十四條規(guī)定,在反恐辦下設反恐情報中心,統(tǒng)籌反恐情報工作;同時,還要有更多的“朝陽群眾”。
反恐法第四十三條: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建立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實行跨部門、跨地區(qū)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統(tǒng)籌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
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對搜集的有關線索、人員、行動類情報信息,應當依照規(guī)定及時統(tǒng)一歸口報送國家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
地方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建立跨部門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工作,對重要的情報信息,應當及時向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報告,對涉及其他地方的緊急情報信息,應當及時通報相關地方。
看點二:重點防范機構有哪些
反恐一要反,同時還要防。哪些是重點防范機構,通過的反恐法明確要求對這些機構備案,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但沒有明確具體是哪些機構。其實,查反恐法草案,對這些重點機構有明確界定,分10類。
反恐法第三十一條: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將遭受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較大以及遭受恐怖襲擊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或者社會影響的單位、場所、活動、設施等確定為防范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報本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備案。
看點三:誰是最高反恐機構
設立反恐工作領導機構,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全國反恐怖主義工作。感覺應該是國家反恐辦,類似現(xiàn)在的國臺辦、網(wǎng)信辦。反恐法第七條:國家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全國反恐怖主義工作。
設區(qū)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縣級人民政府根據(jù)需要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在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領導和指揮下,負責本地區(qū)反恐怖主義工作。
看點四:恐怖主義與宗教是什么關系
眾所周知,現(xiàn)代恐怖主義,與一些極端原教旨主義思想有關,因此反恐法對這種思想予以了特別關注,但同時也強調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風俗習慣。
反恐法第四條:國家反對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義或者其他方法煽動仇恨、煽動歧視、鼓吹暴力等極端主義,消除恐怖主義的思想基礎。
反恐法第六條:反恐怖主義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應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風俗習慣,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視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