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個人音樂隨筆
音樂是人類精神活動的產(chǎn)物,可以讓人放松。那大家對音樂有何看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音樂隨筆,一起來看看。
音樂隨筆篇一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頭士的歌曲,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年輕必經(jīng)的彷偟、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征。
<羅密歐與朱麗葉>:每每聽到羅密歐與朱麗葉,總能達到心靈的井然有序,有所思有所憶。恰似乎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又依稀許久沒動筆了,是迷茫生活的迷途徘徊與生活的十字路口。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音樂它代表了什么呢?它是自己潛意識嗎?它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嗎?有時覺得聽著一些音樂像是不同時期靈魂的縮影。音樂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境,那種絢爛之后的沉寂,不知有多少人能聽懂!不去愛怎么懂得愛呢?開開心心每一天,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既然是那么無知,就好好把握現(xiàn)在,好好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善欲善欲善,惡欲惡欲惡。。
<思鄉(xiāng)曲>:不禁聽到了思鄉(xiāng)曲,是夢繞是寂寥。聽到了故鄉(xiāng)的聲音,嗅到了故鄉(xiāng)泥土的芬味,拂到了故鄉(xiāng)的輕風。讓我這顆久在的心有種思想的感覺,這音樂是那樣的貼切那樣的讓人心疼!
<摩天輪>:這首歌是無意間在空間音樂當中聽到的,沉溺與其中,恨不是主人公。在高中同學去紫蓬山踏青的旅途中讀懂了它,久別重逢之后,同學間的那種激動,隱約中帶著幾縷憂傷。。把我們帶進了這個夢幻與現(xiàn)實的空間,只有在攜手在走進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才能拾取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回憶。
<不裝飾你的夢>:偶然間聽到了蔡國權(quán)這首歌,里面的情打動了我。前幾天音樂評論家li說“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全世界都是情歌,但是只有歌沒有情”,不裝飾你的夢好容易打動人啊,因為夢是激動人心的現(xiàn)實,那種無法超越的心路里程,只有靜下心來聽這首音樂才能體會。
<星空-許巍>:聽著許巍唱的星空,那種吶喊,那種絢爛之后的沉寂。望著星空產(chǎn)生了敬畏,產(chǎn)生了距離,才會生成美,望著星空望著姑娘帶著距離夾著秋風的蕭瑟。仰望著藍色星空,只是將你擁在我的懷里,傾聽風中的聲音。好美的感覺啊!一種章法天成大美不言的兩難情懷出現(xiàn)了,挺好的一首歌,因為帶我做了一個夢--
<星空-理查德>:聽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星空,我又一次沉醉了其中,無意間邂逅理查德,結(jié)合了古典與現(xiàn)代的音樂風格,奏譜了一句句詩章。曲曲是精華,聽著聽著思緒在澎湃著,仿佛已經(jīng)進入了那種夢境星空敬意美麗。只有看的懂星空的人才能聽得懂星空。那種旋律擊蕩著音符,吹進了我的思想層面,沖擊著自己禁錮的心靈,啊,星空--
<愛上鯊魚的人魚>:聽著這首歌源于這個歌名,挺有意向的一個名字。"愛上鯊魚的人魚”--那樣的歡快自由,但為了彼此,為了那段愛而踩上那道傷,這就是愛的踐行吧。飄著陣陣憂傷的旋律,我自己是不是一個人魚呢?而且我會愛上鯊魚嗎?在這個路口我將如何徘徊,聽著這首韓文歌曲,自己只有感動感觸,希望自己能拔掉這根心弦,在棱角深處承載這段人魚之戀。因為悲傷止于戀歌。
<你的眼神>:這是首好老的歌啦,眼神會說話么,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憂郁的眼神的。雖然不言不語,叫人難忘記,那是你的眼神。好像現(xiàn)在看見慧慧的眼神,能不能打動我,我怕我不敢抬起頭看你。一個回眸的眼神也許什么都不用說,彼此都明白了,因為在用心和對方說話。雖然不言不語,叫人難忘記,那就是你的眼神。
<情感的禁區(qū)>:情感又禁區(qū)么?我葉不太明白。也許每個人的出發(fā)點、感觸點不一樣吧。聽著音樂我感覺情感應(yīng)該是有禁區(qū)的,當然禁區(qū)是廣義的,在情感上萬一觸及禁區(qū)必然會傷害了彼此,但同時情感又是萬物并包的。就像是一個淘氣的小孩,一會向左一會向右。究竟飛與不飛那一種才是幸福呢?大家都說不清,只有攜手去憶夢回憶的生活吧。
吳君星
音樂隨筆篇二
這個世界有我一直追求的唯美嗎?
有,久石讓的這曲<<天空之城>>,每個音符都碰觸到心靈深處了,美啊!
傳說在那天上/在天際的深處/有座美麗雷泊地/隱隱的飄浮云中央
在天空中有座城/有小野花飄香/鳥聲似歌柔揚/我仰望天上/在心里輕輕唱
誰愿意伴我一路/盡力找到她的方向/向天空飛去/飄揚,飄揚 ......
久石讓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讓我在心曠神怡中做著飛一樣的視聽體驗。在純凈而愉悅的童謠曲風中,意外揉入的悲天憫人的味道,讓我有了淡淡的哀傷。
在這如天籟一般的音樂體驗中,你會想起什么 ?是否能想起我們自己少年時代的美好夢想?想起了我們在成人后對世界的失望以及對舊有時光的留戀。還有,那閃耀、漂浮在大地上的夢想之國--天空之城……
啊哈,雖然是聽者的童真,卻已如云端之上那般遙遠,讓我無法觸摸。
簡單的音符中,流露著對逝去時光的祭奠與對愛的呼喚,是一種讓你于靜默中逐漸忘我的情感。
又是一部電影與主題曲的完美結(jié)合,又是一次大師與大師的聯(lián)袂!
正是久石讓的音樂,讓宮崎駿的電影魔力無限擴張延伸,其動漫幻想更加打動人心。兩位大師交相輝映的巨作必流芳百世。
你看當希塔和帕蘇千辛萬苦乘滑翔機終于來到空城之城--拉普達時,音樂緩緩升起。同樣是由遠及近,如同作品中的畫面,清風拂來,尋找已久的城市漸漸拉開神秘的面紗。管樂與弦樂交替領(lǐng)銜,主題再次響起,小號的演奏仿佛展示著這個奇妙城市的壯麗雄偉,而小提琴的飄渺則表現(xiàn)出整個城市的輕靈與深邃。隨后出現(xiàn)風格不同的音節(jié),如水的豎琴襯托著悠揚的長笛再次緩緩拉開天幕。似乎帶著觀眾和主人共同飛翔在幽藍的天空,呼吸著滌腸洗肺的空氣.....之后小提琴略帶憂郁的調(diào)子,給人以一個惆悵萬千的引子,那就象是一個少女在云端的企盼,在告別著自己最美好的時光與記憶。小提琴緩緩進入心跳的節(jié)奏,就像人生中終于遇到了讓你心跳的事情或者人物,愉悅而歡快,一點點讓人忘記傷痛,一點點地讓人告別冰冷。簡單的旋律,多元的演繹,直到鋼琴的加入,突然升華出一種催使人落淚的煽情,旋律一再重復,漸漸有力,就像是一個跌倒的理想又被重新揀起一樣,重新讓人感受到自信的深呼吸。
《天空之城》的主題是久石讓音樂生涯的高峰,從此深入骨髓,成為其配樂靈魂,以至于他在后來的一些宮崎峻作品的配樂里,都隱約閃現(xiàn)著這個主題的影子。
目前<<天空之城>>演繹成了不同的版本。有鋼琴版、吉他版、交響樂版、合唱版、吟唱版等.
有的如田野間傳來的童謠,有的則如教堂里輕靈的圣歌,我最喜歡的還是詠唱和鋼琴的版本----相同的曲調(diào),給我以各不相同的心靈體驗。我驚詫,這么簡單的曲風,這么素淡的聲調(diào),怎會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穿透力。-----久石讓所賦予的傳神魅力,已經(jīng)遠遠溢出宮崎駿的動漫畫面之外,締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遐想空間供人們徜徉。
另外,還有著陶笛版與八音盒版,與主題音樂的蓬勃與大氣不一樣的是,這兩組簡單到極致的演奏倒是真象是映現(xiàn)了孩子的夢想。一半愉悅,一半哀愁,返璞歸真。
人 類能否離開土地而生?
《 天空之城》表達的正是這種困惑,離開大地也許只會得到孤單。
先進的科技使人類擁有離開大地母親的機會,大地母親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喚無時無刻表達著對我們的愛。這也是現(xiàn)代人面對的困惑。
離開了家,離開了悉心撫養(yǎng)我們的父母,離開了真實的自我,我們渴望回歸,重新投入母親的懷抱。每次聽《天空之城》,都感到一種孤單,就像心靈再次被喚醒,讓自己知道母親在那里依然愛著我,自己還有個港灣,從此不在孤單。
當這個城市的夜空中,音樂響起,我 內(nèi)心 的澎湃無以倫比,每一首歌代表著我心里思念的每一個值得紀念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中,也許我只是個過客,但是,我曾經(jīng)來過,那是我 想念 你們的證明。當天空之城彌漫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那是我對你們的祝福。
我用有限詮釋無限、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用笨拙演繹美妙、用語言表達萬物、用小斗度量海洋……當我提筆寫下這些音樂隨想時,總有“蚍蜉撼大樹”之感。不過,音樂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無論用多么笨拙貧瘠的語言也能展示出些許的美好吧。
中文歌詞:---
誰在遙遠的夜空 /等飛過的流星 /看它照亮誰的路 /誰走入了誰夢中 /誰用燦爛的笑容
畫天邊的彩虹 /誰的歌誰輕唱 誰在聽 /溫柔的心在跳動 /彩虹之上的幻城 /像愛情的憧憬
誰的夢誰沉醉 誰在醒 /誰笑 誰心痛 /誰站在城中等著你 /誰在城外等我
看天空之城的焰火 /照亮的是寂寞 /彩虹之上的幻城 /像愛情的憧憬
誰的夢誰沉醉 誰在醒 /誰笑 誰心痛 /誰站在城外等著我 /誰在城中等你 /看天空之城的煙雨 /淋濕的是別離.
音樂隨筆篇三
在朋友"云"的空間里聽到這首曲子,很熟,跟著吟唱了起來,但怎么也想不起曲名,問云原來是《長相思》。哦,"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這是晏幾道的<<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這是白居易的<<長相思>>。
長相思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diào)名。調(diào)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多寫男女相思之情。流傳下了很多名篇,有李白的、歐陽修的、李煜的等等。我聽到的這首是江蘇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二胡大師朱昌輝耀先生根據(jù)李白<<長相思>>改編的。
長夜當空,萬籟俱靜;一段蕭的聲音,引出了二胡的悠遠。簫和二胡的精彩對答,如男女二人,纏綿相思之苦盡在其中。
二胡弦音,如泣如訴,它表達了相思人的哀怨傷感。樂曲漸行漸高,相思之情宛如開閘之水,一發(fā)難抑。……隨后,若隱若現(xiàn)的揚琴輕聲再次引出了相思主題: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p>
閉上眼睛,仿佛回到遠古時候,緊鎖深閨、癡盼夫君的幽怨女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那是怎樣的一種“望斷千帆皆不是”的凄絕心情。
聽這首曲子,是凄傷卻不覺得悲慘,是幽怨卻不覺得絕望,只是沉醉、迷醉到不想離開。
任時間流逝,任斗轉(zhuǎn)星移,任由二胡的弦撥動心底最深處的情感,任由自己隨著這溫柔到滴水的旋律飄到天堂世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把塵世間的煩惱與紛爭都統(tǒng)統(tǒng)拋開,只愿一動不動,一遍又一遍的傾聽這相思的情。
這真是一首憂傷而美麗的曲子,沒有刻骨銘心的相思,不能體味音符中那流瀉的切切情懷。
人世間最痛是相思,最美的也是相思。痛得無法言說之時,就請聽<<長相思>>。
巜長相思>>的演奏我覺得還是二胡的好。
二胡是悲哀的樂器,沉悶,輕輕一拉,就有一種對世事洞察的悲涼。而中國民樂是線性的,講究旋律,不重和聲,也不張揚,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適合表達中國人的感情不過了。也最能表達相思之情,相思之苦。二胡特有的憂郁,會一絲絲,一縷縷地飄蕩,纏繞在里頭,你會聽得一清二楚。
說起二胡,人們的第一反應(yīng)肯定會是阿炳的“二泉眏月”。而我,卻不喜歡,那是一種過于直白的凄慘與悲傷,讓人一聽就會有感嘆身世飄零的絕望心情。
二胡在民樂中的地位,相當于西方音樂中的小提琴,但二者差別卻很大。
二胡就像中國古代深閨里的美人,初次接觸,感覺生澀難近,但潛質(zhì)卻很好,表現(xiàn)力很強,稍加點撥,便長袖善舞,纏綿不盡。
小提琴呢,像個芭蕾舞蹈演員,始終帶著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zhì),即使表現(xiàn)一些悲情色彩的音樂,那也是貴族式的憂傷,難于象二胡那樣徹底的悲傷甚至是哀傷。
這兩種樂器的差別主要來自它們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二胡屬于民間樂器,民間需要表達的最多的是悲情,所以就形成了二胡低沉陰郁的音色特征。小提琴屬于宮廷樂器,理所當然就有貴族高貴的血統(tǒng),典雅的氣質(zhì)。其實,中國民樂的主流就是民間音樂,也就是平民音樂,也可以說是貧民音樂、悲情音樂,正因為如此,二胡才能在民樂中占據(jù)很重要的位置。
西方音樂的主流是貴族音樂,是經(jīng)過有名有姓的大音樂家創(chuàng)制加工出來的,適合在社交場合公開演出,能夠渲染出強烈的氣氛,能給人震撼的效果,我個人認為是一種社交音樂,主要產(chǎn)生一些社會效應(yīng),比如交響樂、進行曲、圓舞曲等等。而中國民樂,特別是古琴、二胡類的民族器樂曲,適合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獨自品味,其細膩委婉的風格容易從內(nèi)心深處打動人,是用來修身養(yǎng)性的,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民樂是一種教化音樂。中國古時候講究禮樂治國,大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聆聽西方音樂容易產(chǎn)生激情,隨著音樂節(jié)奏舞之蹈之,甚至能使身體每一個細胞都興奮,但也容易使人狂躁、傲慢、不可一世。西方音樂家往往有些怪癖或者心理疾患,就很能說明這一點,中國那些研究西方音樂的人也往往披頭散發(fā),舉止怪誕,像瘋子一樣。
聽中國民樂,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與銳氣,但真正懂得欣賞民樂的人,卻會在民樂中品悟超脫、飄逸的感覺,并不聽悲就悲,聽喜就喜,悲喜之外,是身心的愉悅,象心靈療傷的良藥,對個人身心比較有益。
從在中國,真正高深的東西都去掉了風格,趨于平淡,“大道無形”、“上善若水”是中國文化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二胡,這種去掉了風格的樂器,要拉出韻味來,全靠演奏者的功底和個人修養(yǎng),才能使這無聲無形的樂器,演奏出動人的樂章。
暮色四合,推開四樓的窗,眺望遠處,《長相思》委婉的旋律仍回蕩在房間內(nèi),心底涌出淡淡的憂郁和傷感,余音悠悠,揮之不去。
音樂隨筆相關(guān)文章:
2.寫音樂的隨筆
4.小學音樂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