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雄之城觀后感心得體會10篇(3)
關于英雄之城觀后感心得體會10篇
英雄之城觀后感心得體會5
新年伊始,沒有鞭炮聲也沒有熱鬧的街道,喧鬧的人群,來來往往的車輛也藏了起來,病毒在武漢肆虐,在全國蔓延。
武漢封城了,圍城守家,為了控制病毒的傳播,也是為了未感染人群的安全。醫(yī)生護士,許許多多的志愿者站在了一線。武漢在此刻安靜的有些無所適從,七點的武漢,像凌晨三點的武漢,平日活潑搗亂的孩子生病了,乖巧的不行。馳援武漢的部隊一刻也沒有停歇披星戴月,有些司機顧不上喝水,顧不上吃飯,顧不上休息,想早一分鐘把物資送給醫(yī)院,送給那些和病毒抗戰(zhàn)的勇士。愛心在網上流傳,炙熱在眼眶里打轉。質樸的環(huán)衛(wèi)老爺爺悄悄的捐了自己近五年的積蓄,他說了一番話,沒有家,哪有國,沒有國,哪有家,家有家的困難,國有國的困難,我現(xiàn)在能做的是捐點錢也算是做貢獻了。
全國各地的醫(yī)護人員奔赴武漢,工程建設者晝夜建設火神山醫(yī)院,雷神山醫(yī)院。值得稱贊的是近日火神山醫(yī)院已投入使用,接收重癥病患者,雷神山醫(yī)院也在加緊建設中。 據長江日報多路記者采訪獲悉,武漢全面著手將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為“方艙醫(y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癥患者。全市將建設13家“方艙醫(yī)院”。初步登記增加床位上萬個,接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癥患者。
我們期待武漢早日恢復往日的生氣,期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能早日康復。這也是人民群眾的期待,黨和國家的期待。
窗外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聲音,干凈的街道等待人們的光臨,我們相信會有那么一天,我們笑著打招呼:吃了冒?
英雄之城觀后感心得體會6
剛剛結束了20世紀10年代,在我們美好的期待里迎來了2020年。炮竹聲起,辭舊迎新,在這一年的開頭,迎接我們的卻是武漢的疫情,是每天不斷跳動上升的數(shù)據,是我們全國人民參與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
截止今日,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舊是扎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尤其是隨著病例的不斷增加和隨著的攀升,全國公眾尤其是武漢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時難以釋懷,也難以安心。但我們的背后是我們強大的國家,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所以我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如風暴一樣來得如此兇讓人措手不及。
面對這樣的突發(fā)事件,我們的國家沒有隱瞞,沒有封鎖,每天數(shù)據實時更新,信息公開透明,高度重視這次疫情,這是對武漢負責,對全國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簡短的八個字是醫(yī)護人員在堅守他們的信仰。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為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為輕——在醫(yī)護工作者身上,我們不難讀出這種鮮明的價值排序。在新冠疫情面前,白衣是他們的戰(zhàn)袍,醫(yī)療器械是他們的武器,他們在向危險深處逆行。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他們主動請纓戰(zhàn)場,在洶涌的病毒前,他們并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運。他們也會害怕,可不曾退縮。正如一位一線醫(yī)生的自白:“其實我也害怕,但我必須沖在第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險前總會有一群一群的英雄挺身而出,鐘南山院士84歲高齡親赴武漢,與白衣戰(zhàn)士在我們與病毒之間架起了高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局外人。
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在前線攻堅克難,我們在后方守望相助。社會各界人員盡己所能。前方物資緊缺,口罩廠不惜用三倍工資來召集工人恢復生產,熱心市民輪流來接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外賣小哥也在向危險中送去溫暖。武漢選擇封城,各省拉響重大突發(fā)事件一級響應機制,開建“小湯山”模式醫(yī)院。
每當國難當頭,總會有堪稱民族脊梁者,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一個個逆行的身影前仆后繼的奔赴武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普通人或許能力有限,但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正在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他們,解除后顧之憂。
期盼今年櫻花綻放時,我們都摘下了口罩。
武漢,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