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高考作文
2000字高考作文(精選4篇)
2000字高考作文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2000字高考作文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2000字高考作文(精選4篇)】,供你選擇借鑒。
2000字高考作文篇1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幾個行人順著河岸趕路。他們來到一處高地,望見一條大船順流而來。于是他們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當船靠近一些時,他們感到那是一條小船,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大,可仍然盼望它到來。等完全靠近時,他們看見原來是一堆樹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說:“它什么都不是,我們白等了。”有人卻說:“不如我們把它們綁成木筏,乘上木筏順流而下,也很好啊!”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試題分析
本次作文為比喻類材料作文,此類作文所給材料可能是一段含有比喻義的話、也可能是還有隱喻的漫畫、還有可能是寓言故事等,多揭示人生哲理或生活智慧等。對于比喻性的題目,要把握喻體的特點,弄清喻體含義;既要有整體意識,不能只抓一點不放,又要選擇立意;要善于從所提供的材料找到理解的突破口(關鍵句);寫作過程中要將喻體和本體結合起來寫,不可偏廢一方。
(二)審題立意:
1、把握材料核心內容。
材料的主要內容:幾個行人沿岸趕路,看見河的遠處飄來一條大船于是等待它的到來,雖然發(fā)現船變小依然在等,最后等來的是一堆樹干,結果有人失望覺得白等,有人卻認為可以把它們綁成木筏。材料涉及三個點:
(1)1、看見船來大家等船;2、等來一堆樹干,有人失望;3、有人認為該動手把它們做成木筏。本次作文應該圍繞這三個點去思考,形成一個合理的觀點。
(2)弄清比喻義。人們趕路看到遠處的船,對此充滿期待,選擇等待船的到來,“船”可視為人們想要的東西如:理想、愿望、希望以及外來的支持與幫助等。
當然船也可以視為人們不切實際的理想或愿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fā)現有問題,是放棄還是隨著情況去改變,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做決定,沒有固定的。所以本次作文的立意是多樣靈活的,只要緊扣材料的三個點去分析得出看法,能自圓其說,都可視為符合題意。
參考立意:
(1)希望經過一段時間后,也許會成為失望,也許會成為新的希望。
(2)美好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努力去創(chuàng)造。
(3)在希望落空之后一味抱怨不如行動起來,作出改變。
(4)樂觀面對才能化不利條件為改變處境的契機。
(5)嘗試過的錯誤,經歷過的失望,也是成功前的準備工作。
【佳作賞析】:樂觀,便是希望
當你滿心期待用以渡岸的工具,由大船變成一葉扁舟,最終卻是一堆樹干時,你會是怎樣的心情?當你對理想的期望值,由于現實的種種原因,不斷地下降的同時,最后卻發(fā)現結果事與愿違時,你又會作何心情?
有人會后悔抱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有人會悲觀絕望:生活是騙人的,我再也不相信生活。把人生逼到了生活的“死胡同”;可有人卻嫣然一笑,欣然接受現實,并重新出發(fā),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場精彩旅途。
這個中的差別在于:一個悲觀,一個樂觀。樂觀,人生才有希望。所以,即便最后等來的是一堆樹干,樂觀的人兒卻能把它綁成木筏,愉快地渡過岸去。
其實,生活里“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它往往更青睞樂觀的人兒。
樂觀的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面對半杯水,悲觀者會說“只有半杯了”,氣餒不已,最后因渴而死;而樂觀者卻說“還有半杯水”,滿心歡喜,充滿感恩之情,生命得以延續(xù)。還記得那兩個被派去非洲考察鞋的需求量的業(yè)務員嗎?一個回來說:“完了!一點希望也沒有。因為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绷硪粋€卻說:“太好了!希望無窮。因為這里的人都沒有鞋子穿?!边@兩個人的命運當然可想而知,一個一事無成,被公司冷落,一個充分發(fā)揮潛力,成功說服從不穿鞋子的人穿鞋,成為公司的得力人才。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只有看到不如意中的“如意”,人才有希望,才能容易被激發(fā)潛力,從而“扭轉乾坤”,使事情往好的方面發(fā)展。
樂觀的人,即便遭遇了人生的灰霾,也總能走出一片光明。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么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卻對老伴說:“不要緊,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并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被馂暮蟮牡谌齻€星期,愛迪生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留聲機,為自己的人生再添光輝一筆?!皢柸昶缴I(yè),黃州惠州儋州?!痹诮洑v了九死一生的“烏臺詩案”后,又一再被貶謫到黃州、惠州、瞻洲的蘇東坡,回顧自己的一生,仍能如此調侃人生,把“災難”看作“功業(yè)”,他是樂觀豁達的,也唯有如此的豁達與樂觀,才能吟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钡淖孕拧R参ㄓ腥绱说臉酚^與自信,他才能把陰霾的生活過得春意盎然,成就了一生的傳奇。
可見,樂觀的人兒總更容易擁抱人生的“種種可能”。
生活并不會總是萬里晴空,總會有風霜雨雪時,這時,樂觀便是人生的“保護傘”。請相信普希金的話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請以一顆樂觀的心擁抱生活吧,相信你必能遇見最美的自己。
2000字高考作文篇2
冬將盡,春可期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1:日前,武漢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邊人發(fā)出疫情早期預警時,知道這樣做有風險,是醫(yī)者仁心的擔當意識,讓他鼓起勇氣吹出預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堅守在抗疫一線,并不幸感染新冠疫情。他在病床上他對記者表示,希望盡快治愈,重返前線戰(zhàn)場。(來自《中國青年報》)
材料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摘自臧克家《有的人》)
材料3: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為人民開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荊棘。(摘自網絡格言)
武漢疫情牽動著億萬人的心,通過以上三則材料,你可以聯想到什么,請恰當引用三則材料,以“致敬這樣的人”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詩歌除外,文體自定。
【文題解板】:首先明確寫作要求,這是一篇任務驅動類作文,以完成任務為要。副標題“致敬這樣的人”已明確了寫作任務的內容。即寫:致敬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致敬,怎樣致敬。
再來看這三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中心。
第一則材料抓住關鍵詞“醫(yī)者仁心的擔當意識”,這種精神品質是是我們“致敬”的原因之一。
第二則材料寫“有的人”的表現,概括出兩類人,一類人作威作福,欺壓人民,如這次抗疫中不作為的官員;一類人不計名利,默默奉獻,如沖在最前線的醫(yī)務工作者。兩者可構成對正反比論證,而重點放在贊美后者,這也是我們“致敬”的理由。
第三則材料是理解“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荊棘”的含義??梢蕴釤挸鲇^點:不能讓有開拓、奉獻精神的人,首當其沖地受到傷害,我們應該尊重、支持、幫助、保護他們,愿意和他們同行。
【行文構思】
是什么:以疫情為背景,指出李文亮、第二種“有的人”、“抱薪者”等人的精神品質,引出致敬對象。
為什么:概括分析致敬的原因
例如:原因一:醫(yī)者仁心,擔當重任。
原因二:不計回報,默默奉獻。
原因三:敢做敢言,立德立行。
怎么辦:表明心志,表達我們的理解、支持;呼吁大家行動起來,聲援并保護我們的英雄。
【佳作賞析】:冬將盡,春可期
——致敬這樣的人
新年伊始,本是喜慶裝點神州之時,沒想到,冠狀病毒悄無聲息地拉開了戰(zhàn)爭的帷幕,沒有硝煙,沒有戰(zhàn)火,安靜得讓人害怕,猝然得讓人不及防備。
面對持續(xù)上漲的數字,面對血色加深的疫情地圖,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誰不為疫情肆虐下的武漢同胞憂慮、揪心?而誰又不對那些舍身忘己的逆行者肅然起敬?
致敬中國醫(yī)者。他們轉身時的背影,那么悲壯決絕,用防護服做鎧甲,以口罩為盾,迎戰(zhàn)可惡的病毒。耄耋之年的鐘南山,臨危受命,掛帥出征,再度前往疫情現場。古稀之年李蘭娟,為戰(zhàn)疫情,一天只睡幾個小時……而那道守衛(wèi)生命的城墻背后,不過是一群凡人的血肉身軀。徹夜通明的白熾燈,口罩印在臉上的勒痕,被汗水浸透的防護服……醫(yī)護人員熬制著“生命”的偏方,贖回人人向往的安康。
致敬中國工人。建一座醫(yī)院需要多長時間?十日十夜!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過是生死時速,一座設計科學、設施完善的“火神山”醫(yī)院,令人驚嘆地拔地而起。某國外節(jié)目甚至感嘆道:“在美國,想裝個有線電視都不止十天。”并不是有神力相助,僅僅是人力使然。它的骨骼是由專家們通宵達旦塑造的,它的血肉是由普通工人披星戴月澆筑的。正如冰心在詩中寫道:“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p>
致敬千千萬萬中國人。敬值班的警官,為生命堅守崗位;敬基層干部,為安康絕不怠慢;敬快遞員,為生活提供保障;敬患者,為希望不言放棄。你我在此刻,也是可敬的。我們不是一團散沙,而是心在一起。哪怕我們深居簡出,也必定在為遠方的疫情,牽腸掛肚,徹夜難眠。每一個患者的逝去,就如同天上星星的隕落,讓我們的天空也暗淡一分。這個時候,中國人不能退,更不能亂。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曾言: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是啊,隱忍頑強的中國人,尤其那些無名英雄,甘當牛馬,愿做野草。千百年來,他們一直這樣,千百年后,他們還會是這樣。他們或許不光鮮,卻自帶人性光芒。
而當英雄們苦干、硬干的時候,卻有一線醫(yī)者忍饑挨餓累到在地,有醫(yī)護人員被肺炎患者吐口水,有患者攜毒私自逃離武漢……我們都應該去反思:有沒有尊重、保護好為我們拼命的人?有沒有避免為他們添亂添堵?有沒有拿出點實際行動?每個人力所能及,一線抗疫者才不孤單無援。
挨過這個有些漫長的寒冬之后,暫閉的城門將會被春風敲開,人們走上熱鬧的街頭,擠上熙攘的公交,吃一碗熱干面,看一場櫻花。那時,紅裝突展,古城明艷。而我的目光越過人潮人群,終與你深情相遇。
2000字高考作文篇3
守本心,見真我,何懼未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家都有夢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F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是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袁隆平還表示,他“最擔憂”的是“年輕人不搞農業(yè)”。
——《光明日報》,2019年10月18日
②互聯網時代,“有趣”成為“95后”擇業(yè)的重要指標。調查顯示,“95后”最向往的職業(yè)排名是:網紅、配音員、化妝師、游戲測評師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人群中,46%的人會選擇海淘、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項目。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1月22日
③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擬題目,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三則材料都在講述同一個話題,那就是青年人的擇業(yè)觀念。材料一是袁隆平院士對青年擇業(yè)的期望,他希望青年要向前看而不能專門向錢看,“向前看”意味著志趣高雅、胸懷遠大;可以賺錢,但同時也要服務社會、造福百姓。材料二闡述了95后的擇業(yè)觀,“有趣”凸顯出他們擇業(yè)要符合個人意趣的特點。材料三是馬克思的擇業(yè)觀——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有益于人類的幸福,即將自身利益和人類利益完美結合。
立意時,考生可以圍繞一則材料,如圍繞材料一寫擇業(yè)當志存高遠,心懷天下;圍繞材料二寫擇業(yè)當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滿足自身需要;也可以綜合三則材料,寫我們擇業(yè)時既不能只顧自己,陷入精致的利己主義泥潭,也不需要完全公而忘私,不恤己身投身光榮偉大的事業(yè),而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和兩全。此外,立意時若選擇擇業(yè)要結合自己利益和人類利益,結合現實材料,分析如何做,寫出深度,讓文章具有實踐性。
【正確參考立意】
①擇業(yè)當志存高遠;②選擇“有趣”,方可“有為”;③青年擇業(yè),當利己利他;等等
【偏題立意】怎一個“有趣”了得(圍繞材料二批判95后的擇業(yè)觀,全盤否定個人興趣在擇業(yè)中的意義)。
【佳作賞析】:守本心,見真我,何懼未來?
《莊子》中“辨乎內外之分,定乎榮辱之境”寫出莊子心中那不為世間紛擾亂心懷的圣人之心、天籟之境,意思是,無論世俗是如何態(tài)度,我們只是堅守自我,不改本心。近日一則關于大學生從事“賣豬肉、做保姆”等低技術水平職業(yè)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我卻從中發(fā)現這35名研究生的做法,頗有守本心、見真我,莊子筆下的一點“圣人”之境。
許多人都認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備了豐富的學識,他們應該承擔社會的重擔,應該扮演符合大眾一貫認識的精英人士的形象,讓他們去做賣豬肉等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莫大的浪費,極端的不合理,是教育的失敗,因而對此百般批評。然而我認為,從他們的身上恰恰反映出教育的成功。所謂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培養(yǎng)一些所謂的高端人才,讓他們利用豐富的學識來做那些所謂“體面”的工作。教育正如伏爾泰所言,應是“以知識來啟發(fā)人的心智,開拓人的思想,使人講文明有修養(yǎng)有品德,成為一個人格上獨立、思想上健全的人”。這35名大學生,他們并沒有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那些看似低下、卑微、令人看不起的職業(yè),他們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判斷,如屈子筆下的“蘇世獨立,濁而不流兮”的橘,他們守住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守住了本心,“辨乎內外之分”,未被世俗左右。同時,他們不僅認識到賣豬肉等職業(yè)并不低賤還將之付諸實踐。在此過程中,他們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實習完后卻并未抱怨與后悔,反而有了很多的收獲,他們并沒有因公眾輿論對他們的指責、非議而后悔,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本心去體會觀察,這正是“知乎內外之境”的真實投影了。綜觀全過程,我想他們已在接近莊子的“圣人”之境了,而這恰恰就是教育使他們能有如此平等的認識,健全的認識,獨立的人格。他們已經成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人說,青年人從事這些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一種資源浪費。這是真的嗎?我想正相反,在那些尚未被開發(fā)的領域,往往含有巨大潛力,青年人完全可以用他們豐富的知識去開拓本行業(yè)的發(fā)展空間。如袁隆平院士從事農業(yè)培育出雜交水稻;屠呦呦堅守底層研制中藥發(fā)現青蒿素;大學教授李保國入貧困鄉(xiāng)村幫太行山區(qū)脫貧。這些院士、教授們都是在最平凡的職業(yè)中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從教育的世俗意義上來看,他們從事這些職業(yè),同樣是在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若有“深固難遷,更壹志兮”之志,守住本心,能“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見真我,達到“圣人”之心,“天籟”之境,哪怕賣豬肉,我們一樣能夠踏步向前,何懼未來?
2000字高考作文篇4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家都有夢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F在有些年輕人有不太好的傾向,理想是賺大錢。當然可以賺錢,但是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袁隆平還表示,他“最擔憂”的是“年輕人不搞農業(yè)”。
——《光明日報》,2019年10月18日
②互聯網時代,“有趣”成為“95后”擇業(yè)的重要指標。調查顯示,“95后”最向往的職業(yè)排名是:網紅、配音員、化妝師、游戲測評師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人群中,46%的人會選擇海淘、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項目。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1月22日
③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擬題目,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三則材料都在講述同一個話題,那就是青年人的擇業(yè)觀念。材料一是袁隆平院士對青年擇業(yè)的期望,他希望青年要向前看而不能專門向錢看,“向前看”意味著志趣高雅、胸懷遠大;可以賺錢,但同時也要服務社會、造福百姓。材料二闡述了95后的擇業(yè)觀,“有趣”凸顯出他們擇業(yè)要符合個人意趣的特點。材料三是馬克思的擇業(yè)觀——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有益于人類的幸福,即將自身利益和人類利益完美結合。
立意時,考生可以圍繞一則材料,如圍繞材料一寫擇業(yè)當志存高遠,心懷天下;圍繞材料二寫擇業(yè)當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滿足自身需要;也可以綜合三則材料,寫我們擇業(yè)時既不能只顧自己,陷入精致的利己主義泥潭,也不需要完全公而忘私,不恤己身投身光榮偉大的事業(yè),而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和兩全。此外,立意時若選擇擇業(yè)要結合自己利益和人類利益,結合現實材料,分析如何做,寫出深度,讓文章具有實踐性。
【正確參考立意】
①擇業(yè)當志存高遠;②選擇“有趣”,方可“有為”;③青年擇業(yè),當利己利他;等等
【偏題立意】怎一個“有趣”了得(圍繞材料二批判95后的擇業(yè)觀,全盤否定個人興趣在擇業(yè)中的意義)。
【佳作賞析】:守本心,見真我,何懼未來?
《莊子》中“辨乎內外之分,定乎榮辱之境”寫出莊子心中那不為世間紛擾亂心懷的圣人之心、天籟之境,意思是,無論世俗是如何態(tài)度,我們只是堅守自我,不改本心。近日一則關于大學生從事“賣豬肉、做保姆”等低技術水平職業(yè)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我卻從中發(fā)現這35名研究生的做法,頗有守本心、見真我,莊子筆下的一點“圣人”之境。
許多人都認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備了豐富的學識,他們應該承擔社會的重擔,應該扮演符合大眾一貫認識的精英人士的形象,讓他們去做賣豬肉等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莫大的浪費,極端的不合理,是教育的失敗,因而對此百般批評。然而我認為,從他們的身上恰恰反映出教育的成功。所謂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培養(yǎng)一些所謂的高端人才,讓他們利用豐富的學識來做那些所謂“體面”的工作。教育正如伏爾泰所言,應是“以知識來啟發(fā)人的心智,開拓人的思想,使人講文明有修養(yǎng)有品德,成為一個人格上獨立、思想上健全的人”。這35名大學生,他們并沒有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那些看似低下、卑微、令人看不起的職業(yè),他們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判斷,如屈子筆下的“蘇世獨立,濁而不流兮”的橘,他們守住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守住了本心,“辨乎內外之分”,未被世俗左右。同時,他們不僅認識到賣豬肉等職業(yè)并不低賤還將之付諸實踐。在此過程中,他們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實習完后卻并未抱怨與后悔,反而有了很多的收獲,他們并沒有因公眾輿論對他們的指責、非議而后悔,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本心去體會觀察,這正是“知乎內外之境”的真實投影了。綜觀全過程,我想他們已在接近莊子的“圣人”之境了,而這恰恰就是教育使他們能有如此平等的認識,健全的認識,獨立的人格。他們已經成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人說,青年人從事這些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是一種資源浪費。這是真的嗎?我想正相反,在那些尚未被開發(fā)的領域,往往含有巨大潛力,青年人完全可以用他們豐富的知識去開拓本行業(yè)的發(fā)展空間。如袁隆平院士從事農業(yè)培育出雜交水稻;屠呦呦堅守底層研制中藥發(fā)現青蒿素;大學教授李保國入貧困鄉(xiāng)村幫太行山區(qū)脫貧。這些院士、教授們都是在最平凡的職業(yè)中成就輝煌的事業(yè)。從教育的世俗意義上來看,他們從事這些職業(yè),同樣是在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
若有“深固難遷,更壹志兮”之志,守住本心,能“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見真我,達到“圣人”之心,“天籟”之境,哪怕賣豬肉,我們一樣能夠踏步向前,何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