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圈子文化對照演講稿(3)
關于圈子文化對照演講稿
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環(huán)境下,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這種考驗尤為突出和尖銳。因為,我們不像世界上許多國家那樣是從自然經濟發(fā)展到市場經濟的,而是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的,即是通過政府放權讓利一步一步擴展市場因素的,因此經歷了雙軌制階段、政府與企業(yè)共同開發(fā)市場階段等一系列許多國家所沒有的特殊發(fā)展階段,這就形成了權力與利益多重契合的復雜局面,形成了尋租的廣大空間。在這樣的市場經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不是商品的權力竟然也被一些人用于商品交換,不僅扭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且導致以權謀私的腐敗現(xiàn)象頻發(fā)高發(fā),甚至被一些權欲熏心的人用于擴展其野心的小圈子。
之所以在權力和市場的扭曲運用中會導致“圈子文化”,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封建主義傳統(tǒng)的國家。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國從政治上、土地制度和生產關系上蕩滌了封建主義,但是這種思想文化影響并未因此而完全絕跡。““””的教訓,我們記憶猶新。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告誡過不要輕視封建主義的影響。我們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干擾,也要警惕封建主義的影響。這在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中,尤其要重視。比如鄧小平在1980年12月25日明確指出:“要繼續(xù)批判和反對封建主義在黨內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種種殘余影響,并繼續(xù)制定和完善各種符合于社會主義原則的制度和法律來清除這些影響。”他還在1985年9月23日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深刻地指出:“我們?yōu)樯鐣髁x奮斗,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fā)展生產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xiàn)象。這幾年生產是上去了,但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流毒還沒有減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絕跡已久的一些壞事也在復活。我們再不下大的決心迅速改變這種情況,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怎么能全面地發(fā)揮出來?我們又怎么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們的人民和后代?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應該講,在鄧小平這些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進步是明顯的。今天,重溫鄧小平的這些論述,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清除封建主義殘余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一樣,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決不能掉以輕心;同時,也使我們認識到,在今天之所以會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圈子文化”,不是偶然的,抵制和反對源于封建主義的“圈子文化”也是一項長期的思想政治任務。
(三)
既然我們同這種“圈子文化”的斗爭是長期的,就要找到長治久安的辦法。
首先,要抓價值觀建設。“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極端利己的維護幫派私利的價值觀。共產黨人的文化,內核就是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取向,就是由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這種共產黨人的文化,同“圈子文化”是根本對立的,同時又是克服“圈子文化”的有力武器。我們共產黨人,既要成為全社會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又要弘揚和踐行共產黨人特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搞小圈子,不走腐敗路,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其次,要抓陽光制度建設。“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極大地破壞了黨的各項制度。圈子里的人,不論是大官,還是跟屁蟲,總是把宗旨、黨章、準則、紀律看作是一紙空文。他們最擅長的,是搞暗箱操作、幕后操縱。他們即使講制度,也是為了套住別人的手腳、限制別人的行動。因此,不僅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而且還突出地強調,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同時,他還指出,要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敗問題多發(fā)領域和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過深化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理,解決“圈子文化”,也要把建立陽光制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抓手。
再次,要抓法治建設。“圈子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是無法無天文化。用法治管圈子,才是正道。以為的黨中央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同時,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整套戰(zhàn)略布局,把法治和發(fā)展、改革、治黨聯(lián)系起來、結合起來,是為了找到一個治本之策、長治久安之道。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只要我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把我國建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封建主義就沒有了滋生的土壤,“圈子文化”就失去了蔓延的空間。因此,認真貫徹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由黨的高級干部帶頭,各級干部身體力行抓法治,有針對性地抓,堅持不懈地抓,一定能抓出一個風正氣清的黨建新局面。
關于圈子文化對照演講稿篇3
近期,在中央巡視組對外公布的被巡視央企反饋情況中,“小圈子”問題屢被提及。“小圈子”已成為危害黨肌體健康的一種頑癥。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黨員、干部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但社會上對如何認識“圈子”,還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領導干部可不可以有“圈子”?“圈子”能不能得到凈化?要消除的是“圈子”,還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危害是什么?為澄清認識,辨明是非,本論壇特約請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圈子”可以有,“小圈子”不能碰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圈子”范圍廣泛,類別眾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聯(lián)系較為松散。雖有優(yōu)劣之分,但這樣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狹義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拉山頭、搞宗派,結黨營私、謀取私利的小團體。這樣的“小圈子”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背離,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規(guī)矩,違反組織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我們黨堅決反對的。
江蘇省阜寧縣紀委王國柱:實際上,“圈子”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之分。領導干部也是人,只要參與社會交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況且領導干部正常的、適度的社會交往,有利于調節(jié)情緒、放松身心,有利于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擴大信息來源。只要不用來謀取私利,領導干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
井岡山干部學院姚玉珍:我認為,現(xiàn)實中的“小圈子”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形式,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運行規(guī)則和文化價值觀念。從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們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標,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負面說,“小圈子”會使得社會關系異化為金錢關系、利益關系、裙帶關系等交織而成的不正當關系網。領導干部對“圈子”要慎重,要警惕“圈子”變“圈套”,以免掉入陷阱。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柴杰:我這里講的“圈子”是特指搞山頭主義的“小圈子”。我們黨一貫堅決反對“小圈子”。黨章明確規(guī)定,黨員必須“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祿相勾結,以升遷相依附。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從規(guī)矩抓起。對此類問題,如不下力氣整治,就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最終危害黨的肌體。
凈化“圈子”須監(jiān)督和自律并重
現(xiàn)在,社會上各種“圈子”魚龍混雜。領導干部必須堅定信念,自覺凈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對領導干部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嚴格要求,督促其凈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關系圈”,心無旁騖地投身到工作中。
江蘇省建湖縣紀委胥加洲:我認為光靠外部監(jiān)督很難凈化領導干部的“圈子”?,F(xiàn)實中,有的人認為干部的“圈子”活動涉及個人生活,不少內容屬于個人隱私,過多干涉有侵權之嫌,不宜監(jiān)督。有的認為基層招商引資、發(fā)展經濟任務重,一些干部在外應酬多,自然要接觸企業(yè)老板,與“大款”交友,其真實目的,局外人難以界定,無從監(jiān)督。還有人認為領導干部在“圈子”的活動具有隱蔽性、私人性、復雜性,圈內人員之間又有相容性、保護性,監(jiān)督起來難度大,不易凈化。
湖北省利川市紀委陳登帆: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凈化自己的“圈子”。我們注意到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機關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專門把交友過多過濫,工作圈、朋友圈、關系圈復雜,作為一項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提了出來,很有針對性,紀檢干部作為監(jiān)督者,如果自己的“圈子”過多過濫,更容易出問題?,F(xiàn)實生活中,黨員干部包括紀檢干部在內,都要在社會交往中做到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善于識人,要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廣越好,應堅持原則,做到擇善而交、擇人而友。
江蘇省阜寧縣紀委王國柱:凈化“圈子”,自律很重要,但也離不開外部監(jiān)督。必須構建家庭、組織、社會“三位一體”的監(jiān)督網絡,形成監(jiān)督防線。家庭監(jiān)督,宜采取多種形式教育領導干部家屬多關心、過問領導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況,當好“廉內助”,為廉潔從政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組織監(jiān)督,通過狠抓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加強日常監(jiān)督管理,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及時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交友情況,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監(jiān)督格局。社會監(jiān)督,暢通群眾監(jiān)督渠道,多形式、多方面了解領導干部“生活圈”、“朋友圈”的情況。通過新聞媒體、社會輿論對領導干部“圈子”存在的違紀違法行為公布于眾,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促使領導干部自覺凈化“圈子”。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關于圈子文化對照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