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技巧
高考歷史材料大題以其設問靈活、考查能力高、分值大等特點,在高考歷史試題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技巧
1.綜合多個材料的信息而得出總結性的認識或規(guī)律性的認識,即某種歷史結論。
要關注幾個高考歷史材料之間的共同問題及反映的信息的不同角度,注意完整性和概括性。如特征、主要因果問題、本質性的問題等。要求要有一定的高度、廣度和深度。如政治問題和文化問題一般要涉及到社會屬性、經濟屬性、或階級屬性等。
2.利用多個材料對某種歷史問題和結論進行思辨性的認識。
要關注高考歷史材料的引導作用,評價問題一定要注意兩面性,要依據四個標準,要從當時的客觀的實際出發(f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
3.圖表材料反映出的規(guī)律性和趨勢性的問題。
一定要關注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所反映出的高考歷史信息。此點切記。經常用的詞“上升”“上揚”“下降”“下挫”“停滯”“徘徊”“逐漸上升”“逐漸下降”“逐年上升”“逐年下降”“分布不平衡”“重心在??”,“比例上升或下降”“占較大或占較小比重”“占主導地位”“居次要地位”“出現新興產業(yè)”“傳統經濟或行業(yè)仍占主要地位或逐漸瓦解”
萬能經典高考歷史解題攻略
“根據材料回答”:概括歸納材料;
“根據所學知識”:教材(這種設問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拋磚引玉,真正的答案還得求助課本知識。先根據設問的指向,聯系相應模塊、單元或專題的歷史知識,根據高考歷史設問要求(特別是內容詞和限制詞),選擇相應層次的歷史知識)。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教材;
“根據材料獲取什么歷史信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煉信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什么影響等層次遞進);
“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認識或啟示”:根據高考歷史材料,逐一分析,史論結合,生成新結論,談評價、經驗教訓,切記不能沒有根據的隨意空談;
“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不能從高考歷史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據材料所涉及的現象,結合課本總結出本質。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第一步,審題型。高考歷史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
第二步,審范圍。所謂“范圍”,指的是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換言之,就是要審清試題的具體要求,找到歷史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跑題。
第三步,審重點。就是分析歷史試題的設問指向。試題所問的方式、角度、側重點不同,回答的重點也不同。
第四步,審字詞。就是從語法修飾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找出歷史試題的中心詞,然后再找出哪些是修辭或補充中心詞的附加成分和連帶成分,特別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時間概念、地域范圍、程度高低、數量多少的帶限制性的關鍵詞。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規(guī)律
1.每道高考歷史選擇題只有一個立意,即一個中心思想。因而,看到高考歷史選擇題試題后應認真閱讀,并很快歸納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話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設問,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高考歷史選擇題題目幾乎都有明顯的暗示信息。一般情況下,每道高考歷史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高考歷史選擇題題干的最后一句話中,如“范圍關鍵詞”: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等;“內容關鍵詞”: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詞關鍵詞”:根本……、主要……等;“動詞關鍵詞”:表明……、說明……、體現……等。立意和關鍵詞相結合的方法對做難度稍大的題目有較大的幫助。
3.高考歷史選擇題選項之間的對比可以幫助做題。高考題中有一部分是難度大的題目,甚至有些設置考生一時也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通??梢韵劝衙黠@錯誤的高考歷史選擇題選項去掉,然后進一步縮小范圍。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技巧
上一篇:高考歷史主觀題答題技巧總結
下一篇:高中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