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隨著綜合科目的高考改革,高中歷史教學也在經歷著一場變革。很多學生苦于找不到一種理想的學習方法而煩惱,甚至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一、觀念轉變,早作準備
如今的高考形式,歷史作為高考科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歷史,而且作為綜合科來考,初中課時安排少,許多學校又缺乏專業(yè)教師,歷史在有的學校形同虛設。學生初上高中后,對當前高考改革形勢一無所知,在學習方法上,視機械背誦為唯一法寶,不愿認真聽講,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高一《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屬新編教材,從觀點到史實,從容量到質量,從廣度到難度,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是歷史學科本身發(fā)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和高考改革帶來的結果。緣于此,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課時少,進度緊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扎實的情況下,如何更新觀念,適應新形勢,學好新教材,是擺在每一個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二、講究方法,注重理解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時較為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高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①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后,有助于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必須的。總之,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②注重知識的聯(lián)系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xiàn)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③注重跨學科的聯(lián)系,學以致用。高考實行大綜合的趨勢,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清主線,建構體系
系統(tǒng)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但記憶并不等于死記硬背,透徹的理解是記憶和掌握知識的前提。對高一新生來講,教材內容看來是支離破碎的,只不過是按順序進行了編排,這種錯誤無疑是學習的最大障礙。因此,高一學生首先應在章節(jié)內部理出清晰的目,務必因果關系明了、邏輯清晰、概括精練、重點突出,這是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給章節(jié)以準確的定位,即闡釋清楚每一章節(jié)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位置,猶如電腦網絡,隨時可調用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第三,牽出串在章節(jié)之間的綱,即教材的主線。如新編《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四部曲: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階段(18401864)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形成(18601895)中國半殖民地地位的確立階段(18951901)中國半封建社會形成的階段(19011912)。這樣的揭示猶如登高鳥瞰,讓高一學生克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歷史的規(guī)律了然于胸。當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時間內達到這種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為他們指明了一個努力的方向。
高一歷史學好的方法
一、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之多看、多想、多練、多問
一旦拿起課本,就要人到、心到??礆v史書,不能單純地讀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習題是鞏固知識的最佳途徑,做錯的練習要及時解決,弄不懂就要發(fā)問?!皢枴钡姆秶軓V,可以與同學討論,可以與老師討論。
二、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之勤于記憶
記憶不等于背誦。若把背誦認為記憶,是不能牢牢記住知識點的。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采用以下記憶方法:
(1)閱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閱讀并識記每一章節(jié)的標題,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
(2)用有顏色的記號筆將重點的地方劃出,或作重點標注。
(3)要學會歸納總結,把同類型的歷史事件放到一起,學會比較記憶。
(4)經?;貞?,重復檢驗記憶效果。
三、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之自制輔助材料
將某些知識點歸類,摘錄在一頁獨立的紙張上。這便于記憶。還可以以課本為主題,適當訂閱有關歷史的雜志和歷史參考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這與課內歷史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四、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之課堂教學多樣化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僅僅在課堂上和書本中,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用學生喜歡的記憶方式記憶他們所喜歡的東西及知識。
五、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之自學歷史課本
1、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3、找出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fā)展是怎樣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搞清它的發(fā)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tǒng)結構。
4、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5、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并設法記牢。什么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高中歷史的換位思考方法
1.設身處地法
就是設想自己是生活在某個特定環(huán)境中的某一歷史人物,讓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角色”來想象、推斷事物發(fā)展的可能軌跡的一種學習方法。
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等總是有其時代特色的,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怎樣才能把這種情境再現(xiàn)出來,讓我們回到歷史中看歷史應如何發(fā)展下去才符合當時發(fā)展趨勢呢?
(1)應借用圖片、音像材料等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社會“情境”,以此來增強我們的“歷史感”,為實現(xiàn)“換位”,即由現(xiàn)實角色進入歷史角色提供條件。
(2)面對此情此景,揣測當時的國人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么辦?會有什么樣的感想?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當時日本處于日益落后的封建幕府統(tǒng)治時期,資本主義經濟水平有一定的發(fā)展,外國侵略不斷加深,階級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等等。針對這些情況,以明治天皇為首的維新派想把日本建成一個強大的國家,“跳出內憂外患的圈子”,應該怎樣著手呢?
(3)結合此發(fā)展情況思考,如果我是當時的某某,我會采取哪些方法,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革?如日本明治維新,如果我是日本天皇,如何進行改革才會使我的政府站住腳根,才不會被外國侵略?
(4)歸納、總結教材,把歷史人物的做法提煉出來,看看真正的史實是什么,歷史人物到底是怎樣做的,從而驗證鑒別自己的設想。然后進一步思考:歷史人物的這些措施,哪些是我沒有想到的?有沒有應該做到而明治天皇等沒有做到的?明治天皇等的做法有沒有不足之處?為下一步的評價改革措施打下了基礎。
(5)評價判斷,形成結論。
2.角色換位法,就是將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正反兩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換位后進行思考。
我們以學習“美國內戰(zhàn)”為例。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獨立后南北雙方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我們將南北雙方換位,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濟,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那么南方能否允許北方奴隸的存在?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經濟需要市場、原料和自由勞動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勝的主要原因是實力強大和人民支持。我們仍將南北雙方換位后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強大,那么北方還會取勝嗎?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況要更復雜,更因難些。因為資本主義經濟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北方取勝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進而,我們還可以得出更深一層次的結論: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者,任何背離民心者,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高一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相關文章:
高一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上一篇:高一歷史考試復習方法
下一篇:學習高一歷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