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
《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這里用以記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一
教學目標:
一、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虛詞,積累文言知識。
二、品味文中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看圖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據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并日夜賞玩臨摹之,以致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唐太宗駕崩,此真跡又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來此墓被盜,真跡永遠失蹤,成為千古憾事。我們現在所見的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它跨越千年,魅力長在,歷代文人吟誦品評,不能釋懷,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欣賞這篇傳世佳作。
(板書課題:蘭亭集序 王羲之)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背誦前兩段。
2、文言知識積累(見幻燈片)
三、研習課文
1.教師配樂范背課文
學生找出感情變化的詞語,把握作者感情變化線索。
明確:樂 ——痛——悲
2.回顧第一、二段:“信可樂也”,作者參加蘭亭修禊事,樂因何而生?
學生回答后明確:
時令宜人--樂,高朋滿座--樂,環(huán)境幽美--樂,活動高雅--樂,天氣晴朗--樂??偠灾堋坝文框G懷”“暢敘幽情”“信可樂也”。
(板書“樂”: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3、讀第三段
思考:王羲之參加蘭亭雅集如此快樂,但他筆鋒一轉,呼出“痛哉”,痛由何而來?“痛”什么?
討論提示:
第二自然段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夫人之相與…放浪形骸之外”。
“夫”字為抒發(fā)感慨的標志。作者從人們?yōu)槿颂幨赖姆绞饺胧郑源藶榍腥朦c,引出第二層的感慨:“雖趣舍萬殊…豈不痛哉!”
第一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態(tài)度——“晤言一室之內”與“放浪形骸之外”。 第二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體驗——“欣于所遇……快然自足”與“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第四句講了兩種人生“痛”事——“向之所欣……化為陳跡”與“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討論后明確:
這種“痛”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薄叭松喽蹋\難測”的痛惜。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tài)的共性——“情”“懷“出發(fā),抒發(fā)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雖然兩種人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但是,在此時此地,他們的生命體驗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痛!
(板書:痛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
學生再讀第三段。
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二
學習內容: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古詩文的賞析?!短m亭集序》集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語言凝練優(yōu)美、風格素淡雅致,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學習的過程中,從作品的語言入手,品味字詞用法、辨析修辭效果、體會句式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而品味、感受作品的結構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
知識結構圖:
一、作者相關知識
二、寫作背景介紹
三、文體知識——“序”
四、生字詞音形校正
1.課文翻譯
五、課文研讀 2.內容理解、問題探究
3.修辭的使用:對偶、引用
1.通假字
2.詞類活用
六、文言語法現象講解 3.古今異義
4.特殊句式
5.一詞多義
學習內容重要性:
《蘭亭集序》在書法藝術上,被稱為“行書第一”;文學上,不過廖廖數百字,卻堪稱魏晉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風澹泊自然,文筆清新幽雅,行文如“風行水上,略無沾滯”,給讀者極大的審美享受。除此之外,更值得我們欣賞文中所展示的風雅文化之美,蘭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的集中展示。透過聚會的盛況,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風雅文化的陶冶,文章雖無一字提雅,而又無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懷,真可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短m亭集序》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宴游之樂的渲染、鋪墊來引發(fā)自己對生命本體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線索,了解課文內容,進而理解有關作者的人生逸事和本文在書法史、文學史上的地位;
了解詩序體裁特點,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
感受本文悠遠的文思、清新的辭彩。
過程與方法目標
疏通課文,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及語法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揣摩作者文中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疏通課文,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及語法知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醫(yī)學護理和幼師專業(yè)的高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的高二學生,他們的文學功底要薄弱一些,對于傳統(tǒng)古文的興趣遠遠低于現代“速食”的網絡小說。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過程中較為困難的事;與此同時,還要將枯燥無味的文言語法現象傳授給學生,顯得尤為困難。
因此,我采取了半講半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加以肯定,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理解題目
二、走近作者、整體感知 第一課時
三、講讀課文、品味意境?
四、語法歸納、備考練習 第二課時?
五、課后作業(yè)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課文、理解題目
素有“書圣”美譽的王羲之不僅擅長書法,也長詩文。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出示臨摹圖),只可惜我們看到的是臨摹本,據說其真跡已隨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傳。
板書:蘭亭集序
王羲之
2.雖說真跡不存,但是,作為散文佳作的《蘭亭集序》卻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真可謂是“文質雙絕”。今天,我們就來一同欣賞學習這篇文章。
首先,我們一起看一下題目,大家一起回憶一下第一單元,我們所學習過的知識:什么是“序”?
板書:一、題目理解
1.復習“序”
文章的題目應該如何劃分節(jié)奏?
4.明確劃分方式:
板書:蘭亭集/序
學生觀看PPT中《蘭亭集序》的摹本圖片。
學生思考問題,小組內進行討論,可結合之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回答。
小組討論并明確劃分方式。
?、偬m亭/集序②蘭亭集/序 給予學生以視覺上的欣賞,進而產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復習第一單元第一課《胡同文化》所學的有關“序文”的相關文學常識。
理解課文題目,明確本文是序文中的“詩序”體裁。
走進作者、整體感知
1.王羲之其人其事其書
(1)王羲之生平介紹
(2)王羲之的相關故事
①東床快婿
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三
教學目的:?
1、學習并掌握相關文言文知識點。
2、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正確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3、學習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協(xié)作手法,感受幽遠的文思,清新的辭采。?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式:誦讀、引導啟發(fā);?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作 者 簡 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世稱“王右軍” 。
是東晉也是我國古代最杰出的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名家。父子齊名,世稱“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詩文寫作上也是高手。東晉文壇盛行駢文,王羲之是少數仍沿用散文寫作的作家。文風清洗,不尚辭藻而多情致。
二、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本書有關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
古人宴集時,常常一同賦詩,詩后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蘭亭集序》 。意思是蘭亭會詩集的序,屬書序,還有一種叫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章。
三、蘭亭是怎么來的?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guì稽jī郡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12.5公里的蘭渚山下,相傳越王勾踐曾在這一帶種過蘭花 , 漢代為驛亭所在,因名蘭亭。幾經反復,于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四、《蘭亭集序》又怎么來的?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為求消災除兇,到水邊嬉游,稱為修禊(xì)。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1人來到這里修禊,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詩歌會。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眾皆列坐曲水兩側,將酒觴(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飄流,停在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據記載,當時參與其會 的41人中,12人各賦詩二首。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罰酒三觴。王羲之將37首詩匯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并借酒興寫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為“天下第一行書”。
五、字詞強化:
癸(ɡuǐ)丑 會稽(kuài jī) 修 禊 (xì) 湍(tuān)流
流觴(shānɡ) 管 弦(xián) 悟(wù) 言 萬 殊(shū)
嗟(jiē) 悼 彭殤(shānɡ) 形 骸(hái) 感慨系(xì)之
游目騁(chěnɡ)懷
六、課文研讀:
EMBED PowerPoint.Slide.8
EMBED PowerPoint.Slide.8
EMBED PowerPoint.Slide.8
第二教時
(三)第三段所議論的中心問題是———。死生亦大矣。
作者由開始時“信可樂也”的感覺,聯想到人的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美麗的山水,盡情的歡娛,可以令人忘記煩憂,“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覺中時光已經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后,往日的美好已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留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八郎啻笠印?,自然轉而為“痛”的感覺。
(四)本段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是哪個?
痛惜 痛苦? 痛心? 悲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
這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薄叭松喽?,命運難測”的痛惜。
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tài)的共性—“情懷”出發(fā),抒發(fā)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急劇動蕩,“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就是保全性命。有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但時光飄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也無法擺脫“死”給內心帶來的煎熬。此處之“痛”,痛在時光易逝,世事無常,人生短暫。
EMBED PowerPoint.Slide.8
七、第4自然段
EMBED PowerPoint.Slide.8
EMBED PowerPoint.Slide.8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
作者認為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
八、主 旨:這篇書序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抒發(fā)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慨,強調了生死問題,批判了莊子把死生等同起來的虛無主義觀點,表明了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
九、這篇課文中,哪幾個字可以顯示作者情感的變化?
樂(相聚之樂 )、痛(死生之痛) 、悲(今昔之悲)
樂:蘭亭盛會 痛:人生感慨 悲:作序目的
本文的感情基調:表面:沉郁、悲涼(寄情山水) 內心:執(zhí)著(反思生命)
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
一篇奇文傳世: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兩種人生態(tài)度:一死生齊彭觴 死生亦大矣
三種不同心境:樂---痛---悲
四種表達方式: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
十、文言知識點歸納
【通假字】
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6.蘭亭集序默寫題
9.名著閱讀
高考語文《蘭亭集序》教學教案
上一篇:高中語文《蘭亭集序》教案設計大全
下一篇:高三年級語文《蘭亭集序》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