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歷史>

2023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3篇

時間: 燕純0 分享

  新航路的開辟,是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以發(fā)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2020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一

  概述

  《開辟新航路》是人教版歷史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五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歷史:東方的誘惑(即原因和條件),新航路的開辟(即經過),走向會合的世界(即影響)。由于新航路的開辟和“新大陸”的發(fā)現,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世界各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人類歷史。因此,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歷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課安排1·5課時完成。

  教學目標分析

  知 識 與 能 力: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達?伽馬開辟直通印度 的新航路;哥倫布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麥哲倫船隊 完成了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地的影 響。

  過 程 與 方 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當今社會,密切聯系現實,充 分調動學生參與,進行討論式教學。采用情境設置、設 題引思、探究互研、體驗感受的模式。引導學生分組討 論、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由易而難,步步推進。從廣 度、高度和深度上開拓學生的思維,也有助于學生形成 完整的知識體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新 航路的開辟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和客觀條件。 尤其是中國的羅盤針廣泛應用于歐洲航海,為航海家開 辟新航路和遠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將愛國主義教育 滲透于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對新航路開辟過程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勇于探索的 航海家為世界大部分地區(qū)之間的聯系做出了重要貢獻,使 人類開始走向整體世界。并要學習他們不畏艱險,積極進 取的精神;

  通過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 辟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 積累。但隨之開始的殖民活動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貧 困,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高一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學生在初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還沒有形成體系,對歷史現象和問題的認識分析還缺乏深度和廣度。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針對學生的特征,采用歷史情境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情境設題、質疑互動、啟發(fā)對比等教學手段,發(fā)揮老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

  學生通過課外自學和課堂學習,深入的探究、自主的合作、廣泛的參與,完成學習目標,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分析教材,設計制作或選用相關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運用類比的方法,通過設問中國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導入本課。

  問題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的大規(guī)模的遠洋航行應該是那一事件?(學生回答后,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

  【顯示字幕】中國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

  【展示圖片】鄭和的頭像和鄭和遠洋航行時的大海船。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遠洋航行,訪問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qū)。其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久、航行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問題2:那么,歐洲航海家最早的遠洋航行大約出現在什么時候呢?(引導學生計算時間并回答)大約在15世紀中后期,西歐人也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遠洋航海活動,出現了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新課教學

  第一目:新航路開辟的含義

  出示葡萄牙里斯本的地理大發(fā)現紀念碑圖片,闡述新航路的開辟的概念: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又稱“地理大發(fā)現”,它指從西歐穿過大西洋到美洲,進而橫渡太平洋完成環(huán)球航行和從西歐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好望角,到達東方的路線。

  看到課題,大家心中是否疑惑,為什么叫新航路?關鍵在于“新”字,顧名思義,這種提法是相對舊航路而言,那么哪些航線被稱為舊航路呢?大家先了解一下史實。

  “舊航路”指傳統的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航路。15世紀以前,從東方到歐洲主要有3條交通要道:陸路一條,從陸上絲綢之路經中亞沿里海、黑海到小亞細亞,由意大利商人轉運到歐洲;其余兩條海陸并用,一條由海上絲綢之路到波斯灣,通過阿拉伯商人轉運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轉運到西歐;另一條由海上絲綢之路抵達紅海,再穿越蘇伊士運河前往埃及的亞歷山大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轉運到西歐。三條傳統航路都要經過地中海東岸,再轉運歐洲。新航路則是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和對外擴張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實現不經過地中海而是繞過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東方的航路。

  師:既然有傳統商路,西歐各國為什么還要開辟新航路?選擇的方向是要去東方,那么,能去東方當時具備了哪些條件?

  大家知道,學習歷史,還原歷史現象,需要弄清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常用方法需要了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和產生的后果,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離不開考察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面,我們學習開辟新航路的背景,首先需要同學們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請同學們閱讀課本進行歸納要點。

  生:略

  師:透過幻燈片的史料總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材料1:“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發(fā)展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需求量日益大增”?!靶屡d的資產階級要用黃金來擴充資本”“社會上層用于奢華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材料2:“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一個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fā)現的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p>

  ——恩格斯

  “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是可以做到的?!?——哥倫布

  師:材料2描寫了當時西歐社會的什么共同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材料形象反映出西歐人無限地追求黃金的共同現象;原因可以在材料1中找到答案——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起來,對鑄造貨幣的黃金需求量日益增大。

  材料3:“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p>

  ——馬可·波羅

  師:分析:(結合材料1、2)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自然經濟日趨解體,作為普遍交換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商品經濟),不僅取代土地(自然經濟)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因此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醉心于搜尋黃金和財富。商人和新興資產階級需要黃金來擴充資本,社會上層需要增加收入,以購買更多的奢侈品。貨幣和黃金的需求量急增,但西歐貴金屬產量本來就不高,在與東方貿易中出現的巨額逆差使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西歐市場貨幣的普遍短缺。這就導致了歐洲人尋金的渴望。而自《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流傳以來,歐洲人一直把東方,包括中國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 這番渲染為苦于黃金匱乏,因此到東方尋金成為探索通往東方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由此可知,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他們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第二目: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板書)

  1.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根本原因

  2.尋金熱:歐洲人對黃金的渴求—《馬可· 波羅行紀》

  師:剛才我們從經濟因素分析了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那促使這一行動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

  師:分析:長期以來,許多東方商品如絲綢、茶葉和香料等在西歐市場都很暢銷,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須品,東方自給經濟卻不需要西方的產品,這樣的經濟關系導致了東西方貿易失衡,而東方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歐洲社會更強烈需求擴大東西方之間的貿易,中世紀原有的商道便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了,到了15世紀傳統商道出現新的問題,引發(fā)了商業(yè)危機:十五世紀中葉后,奧斯曼帝國勢力強大,占領地中海東部廣大地區(qū),傳統的東西方貿易雖然沒有完全中斷,但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長期戰(zhàn)爭使正常的商業(yè)秩序遭到破壞,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卻迅猛上漲,歐洲上流社會不惜高價采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財政不堪負擔。因此東西方商路受阻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

  3.商業(yè)危機:東西方貿易商路受阻——直接原因

  主要表現: ①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間壟斷貿易

 ?、趭W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商路

  材料4:“到世界各地去將福音傳播給每一個人”。

  “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

  上述材料中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師:漫長的中世紀時代是一個什么統治的時期?(神權統治)。西歐社會熱衷于傳播哪種宗教?(天主教)。宗教思想深入人們的生活,材料反映出的是宗教現象,說明了開辟新航路也是為了傳播天主教。

  4.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

  從思想根源來說,14、15世紀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思潮是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反對中世紀神學世界觀,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zhàn)并征服自然,大膽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歐洲才出現了一批向茫茫大海挑戰(zhàn)的探險者。

  5.思想因素: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師:有了開辟新航路的強烈動機,還需要具備實現的條件,才能使開辟新航路成為可能。假如同學們生活在當時的歐洲,要組織一次海洋遠航,需要具備了哪些條件呢?

  生:略

  2020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二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擴張時代的時間和含義

  (2)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客觀條件

  (3)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過的內容,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分析殖民擴張的不同結果,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形勢,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2)歐洲殖民者對亞、非、拉美的血腥掠奪,一方面給這些地區(qū)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打斷了其發(fā)展,造成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長期落后,另一方面促進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

  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雛形形成的重大意義。

  三、教學方法

  新航路的開辟,為促進世界各地區(qū)間的聯系、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是推動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客觀條件,所以本課應該以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過程和影響為主線展開教學。

  在教學中可層層設疑,進行問題探究。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以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貫徹面向全體的原則。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另外,新航路的開辟屬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應引導學生放眼世界,從宏觀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的變化。

  四、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歌曲導入:

  為學生播放美國鄉(xiāng)村音樂《I am sailing》,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曲中航海家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思鄉(xiāng)之情,由此引出本課所要接觸到的航海家。

  教學過程:

  首先解題:新航路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西歐各國開辟的由歐洲通往亞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圖說歷史]多媒體展示:

  15世紀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和16世紀中期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

  思考:從兩幅圖中,你能看出16世紀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比15世紀歐洲人繪制的世界地圖多了什么地方嗎?由此引出美洲是因新航路的開辟而發(fā)現的。

  問題探究之一: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州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州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 以哥倫布為代表的航海家們?yōu)槭裁匆_辟新航路?

  多媒體展示材料:1500年左右,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日益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金銀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金銀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

  學生根據材料思考并回答新航路開辟的第一個原因……

  1、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根本原因

  [高考鏈接](2007廣東卷)16世紀一位外交官說,在對東方的探險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黃金提供動機”。這反映了當時

  A.尋找黃金是為了傳播基督教?

  B.輸出黃金是殖民擴張的重要方式

  C.黃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力之一

  答案:D

  多媒體展示圖片:馬可?波羅(1254--1342)17歲時從意大利來到中國,回國后發(fā)表《馬可?波羅行紀》為學生講述馬可波羅到中國的所見所聞,并得出第二個原因——社會根源:對黃金的狂熱追求----“尋金熱”

  多媒體展示課文圖片:

  思考:觀察圖片中的男人在干嘛,女人又在干嘛?猜猜女人翻看的是什么樣的書?這說明了什么?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一:西班牙于1492年收復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后一個據點。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從長期的穆斯林統治下獲得了解放,但在斗爭中也產生了強烈的宗教情緒:熱衷于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

  材料二:(海上探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迪亞士

  學生思考并得出第三個原因——宗教因素:傳播天主教

  多媒體展示圖片:舊航路——14世紀前后歐亞之間的商路并進行分析,由此得出第四個原因——商業(yè)危機:奧斯曼土耳其占領傳統商路-----直接原因

  [感悟歷史]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名西歐商人,要到東方去,你會 ?

  A.乘飛機飛往東方

  B.利用帆船繞過地中海探尋到達東方的新航路

  C.發(fā)動戰(zhàn)爭侵入東方

  D.利用汽車繞道東方

  答案:B

  通過此道選擇題可知道第五個原因——思想因素: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的精神

  [步步為贏]15世紀“西歐人的發(fā)財夢做得很是時候”,這樣評論主要是因為:

  A、當時了解到東方有很多財富?

  B、當時已具備了海外探險和擴張的條件

  C、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

  D、東西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變化

  答案:B

  由此引出新航路開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多媒體展示指南針、當時的帆船圖片。

  1、客觀條件:

  (1)航海技術的提高

  (2)造船技術的發(fā)展

  (3)地理知識的進步

  2、主觀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步步為贏]馬克思認為幫助歐洲“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國古代發(fā)明是

  A.火藥  B.印刷術?

  C.造紙術 ? D.羅盤針

  答案:D

  問題探究之二:以哥倫布為代表的航海家們是怎樣開辟新航路的?

  [板書]二、開辟新航路的過程

  運用多媒體更形象地標示出航海家們開辟新航路的路線

  讓學生列表格:

  時間

  人物

  國別

  航線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1492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1497--1498

  達伽馬

  葡萄牙王室

  1519--1522

  麥哲倫

  西班牙王室

  [時光隧道]小明通過“時光隧道”來到了15世紀的歐洲。在街上,小明與一個自稱是哥倫布的人交談起來,但小明很快發(fā)現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倫布。你知道為什么嗎?

  小明:哥倫布先生,能講講您偉大的航行嗎?

  哥倫布:當然可以,我希望通過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也為我的祖國-----葡萄牙開拓新的土地,并且把伊斯蘭教傳播到東方,很遺憾我橫渡太平洋只到了美洲,并沒有到達真正的印度

  ?[步步為贏]哥倫布在第三次出航的時候被捕,證明他有罪的是:“一位葡萄牙人發(fā)現了真正的印度,他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答案:B

  [步步為贏]右圖是美國芝加哥為慶祝哥倫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發(fā)行的一枚郵票,請問該郵票發(fā)行的時間應在

  A.1492年? B. 1519年 C.1892年? D. 1897年

  答案:C

  [步步為贏]開辟新航路的環(huán)球航行,先后經過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C

  [步步為贏]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對當時的地圓學說提供了確證的是

  A.達·伽馬的航行?  B.哥倫布的航行?

  C.迪亞士的航行 D.麥哲倫的航行

  答案:D

  [步步為贏]有一本名為《歸來沒有統帥》的傳記,記述歐洲航海家環(huán)球航行的事跡,其主人公肯定是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

  答案:D

  多媒體展示哥倫布的旗艦“圣?瑪利亞”號剖面圖,為學生講述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的奇聞逸事。

  2020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三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包括經濟根源、社會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觀條件)和經過(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條航線);

 ?、?、學會辨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能夠比較并正確認識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以及新航路開辟給不同地區(qū)帶來的不同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等),從而感受歷史發(fā)展的對立統一性。

  2、過程與方法

 ?、佟⑼ㄟ^圖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凇⑼ㄟ^地圖動態(tài)演示、表格歸納、歷史比較、問題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開辟新航路的經過,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

 ?、?、通過與鄭和航行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比較、綜合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引用史料、討論(或辯論)、問題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并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佟⑼ㄟ^對新航路開辟的動機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擴張惟利是圖的本質;感受學習探險家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通過比較認識當時的中國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先進性;

 ?、?、通過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辟是歷史的進步,該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味和罪惡感。

  2.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 辯證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進步性與災難性)。

  3. 教學用具

  幻燈片。圖片。

  4. 標簽

  開辟新航路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為紀念地理大發(fā)現,人們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個紀念碑。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都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終于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fā)現”。地理大發(fā)現改變了世界各大陸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狀態(tài),加強了世界范圍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準備了條件。地理大發(fā)現也是充滿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奪和殖民地瓜分的開始。

  【講述內容】

  一、東方的誘惑

  設問:何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都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fā)現”,而把發(fā)現新航路的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為“擴張的時代”、“發(fā)現的時代”。

  設問:請同學們再來想一想,假如你們是當時西歐的各階層人士,你們?yōu)槭裁匆_辟新航路呢?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經濟根源(根本):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對貨幣的需求日增

  (2)社會原因:歐洲人狂熱的追求作為貨幣的黃金、白銀,特別是《馬可·波羅行記》的流傳,誘使人們到東方“尋金”。

  指導學生P22看“西歐商人清點錢幣圖”,并結合圖片提問,圖畫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書是什么書?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說明了什么?

  圖中男主人公正在數金幣和銀幣。他身邊的女主人在看著他或者幫著他數錢。女主人手下是書。在當時的情況下,女主人會讀《圣經》或者祈禱用的書,總之與宗教有關的書。女主人并沒有專心致志地讀書,而是眼睛緊緊地盯著丈夫手中的錢幣,這說明他們喜愛金錢,渴求金錢,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宗教信仰。

  這幅畫實際上反映了當時歐洲人普遍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對金錢的崇拜。

  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導致自然經濟日趨解體,作為普遍交換和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因此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醉心于搜尋黃金和財富。十五世紀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黃金成為國內外貿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歐貴金屬產量本來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黃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隊從非洲中部轉運而來,這種傳統的供給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同時,與東方貿易中出現的巨額逆差又使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西歐市場貨幣的普遍短缺。當時的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由于《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廣泛流傳,歐洲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黃金。(“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薄R可·波羅)

  “尋金熱”就此形成。哥倫布就曾閱讀過《馬可·波羅行紀》,并在書中作了許多批注,可見深受其影響?!包S金”是咒語,是魔鬼,是驅使歐洲人不顧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動力。

  過渡:既然歐洲社會強烈的需求擴大東西方之間的貿易、渴望前往東方獲得商品和黃金,那么中世紀原有的商道便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了,何況到了15世紀原有的商道還出現了新的問題。

  (3)商業(yè)危機(直接原因):

  引起商業(yè)危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間壟斷貿易,使歐洲獲利甚少;

  二是15世紀中葉以后,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商路,導致商路不通,引發(fā)商業(yè)危機。

  早在15世紀以前,歐洲和亞洲就有了貿易往來,商路主要有三條:

  一條是完全的陸路,由中亞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達小亞;

  其余兩條則海、陸并用,一條先由海路到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抵達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一帶;另一條從海路進紅海,再穿越蘇伊士地峽前往埃及的亞歷山大。

  這三條商路最后都匯聚于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qū),東方商品一般先運抵此地,然后轉運歐洲。當時,東方的商品,如香料、樟腦、檀香、絲綢、寶石、布匹等在歐洲市場上極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波斯人、阿拉伯人、東羅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極度昂貴的奢侈品。

  而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歐洲商人要想直接經營東方商品獨占豐厚利潤只能繞開阿、意商人,另辟蹊徑。更嚴重的是十五世紀中葉以后,奧斯曼帝國勢力強大,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傳統的東西方貿易雖然沒有完全中斷,但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長期的戰(zhàn)爭使正常的商業(yè)秩序遭到破壞,商旅裹足不前。從此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數量急劇減少,價格卻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一貫視東方奢侈品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價大批采購,由此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財政不堪負擔。加上西歐商人和消費者早就對居間盤剝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聲載道,于是各國紛紛采取行動,希望另尋出路開辟能夠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4)宗教原因:教會鼓勵人們到東方傳播天主教。

  設問:假如你要組織一次遠洋航行,都需要些什么?

  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1)主觀條件:

  驅使歐洲人遠涉重洋、不畏艱險去探尋新航路的除了有黃金的魔力(物質利益的誘惑)外,還有無形的精神動力:

  a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zhàn)并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

  b西班牙、葡萄牙統治者的支持。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過海外探險獲得財富,以鞏固并加強自己的統治。

  (2)客觀條件: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fā)展,為遠航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a物質條件:包括海船、物資和資金。

  b航海技術:指南針的應用是最突出的表現。中國發(fā)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后于14世紀時在歐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沒有羅盤針的使用,遠洋航行簡直是不可能的,由此凸現中國古代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重大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c造船技術:已出現了新型的輕便、多桅多帆、快速、艙寬的大船(建議請學生閱讀【歷史縱橫】,了解有關內容)

  d地理知識:當時,歐洲已經開始流行地圓學說,繪制地圖的技術也已很先進。

  【合作探究】1: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開辟新航路?

  第一,兩國都位于大西洋沿岸,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它們向海外發(fā)展。

  第二,兩個國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在航海技術上比較先進。

  第三,兩國已建立起君主專制的政權,統治者希望通過海外探險獲得財富,以鞏固并加強自己的統治

  第四,新航路的開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緒有關。

  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從8世紀初起就處在外來穆斯林的統治和壓迫下,經歷長達幾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到1492年西班牙才收復了阿拉伯人在半島上的最后據點格拉納達。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爭中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情緒和宗教情緒,因此,當他們在向海外擴張時也把傳播基督教作為自己的精神動力。

  二、新航路的開辟

  1、向東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迪亞士船隊

  1487年7月,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之命,率3艘探險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駛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當船隊到了南緯33度的地方時,突然遇上了風暴,在海上漂泊了13個晝夜。船隊已在風暴中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隊改變航向朝正北航行,幾天之后果然看見了東西走向的海岸線和一個海灣(今南非的莫塞爾灣)。但船員們都不愿繼續(xù)東行冒險,船長只好率船隊返航。返航途中接近一個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風暴再次降臨,海面巨浪滔天。船隊在風浪中經過兩天奮力拼搏,才繞過駭人的海角,駛進風平浪靜的非洲西海岸。望著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長將它命名為“風暴角”。1488年12月,船隊回到里斯本,船長向國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險經過和命名為“風暴角”的海角。國王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進入印度洋,到達朝思暮想的黃金國印度,于是就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好望角就成為歐洲人進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標。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沿著迪亞士開辟的航路,終于到達了印度。

  達·伽馬船隊

  1497年,船長達·伽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從里斯本出發(fā),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南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前進,進入印度洋,到達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領航,順利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返航時,我們帶回了大批香料、象牙、絲綢、寶石等物品,帶來的收益高達航行費用的60倍。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收獲!

  2、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哥倫布船隊

2020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教學教案3篇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必修二開辟新航路練習試題

開辟新航路高考知識點梳理

46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