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
進入高三以后,很多學文科的孩子在學習地理方面會感到很吃力,一方面是因為地理復習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覆蓋了初高中的九本教材,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三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
(1)特征描述性表達
特征描述是近幾年高考試題中考查比較多的一種能力,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個方法。
(2)歸納總結性表達
高考地理試題中,經常會利用新聞熱點報道,從地理要求、地理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象(事物)的發(fā)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后,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系,層層推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少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跳躍。
(5)區(qū)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qū)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qū)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著區(qū)域比較,如“為什么水稻種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著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qū)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借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jié)省時間。
高三地理復習發(fā)散型思維的運用
一、以果帶因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四重,即重過程教學、重學法指導、重技能培養(yǎng)、重實際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要授人以魚而要授人以漁,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復習河流與湖泊一節(jié)時,書中講到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而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這一結論是無可厚非的,讓學生記住它,也并非難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這就要讓學生知道大不單單是指其長度,而且還要從其徑流量、流域面積等多角度來分析,因為珠江位于我國華南地區(qū),流經降水較多的濕潤地區(qū),而黃河則位于我國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qū),珠江的流量是黃河的6-7倍,故黃河只能被稱為第二長河,而不能稱第二大河。爾后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分析: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而不能稱之為第一大河?通過以上分析,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對問題的遷移和分析能力。
二、以線帶點
通過對《地理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而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太緊密。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去識記,學生會感到既枯燥又無味,同時遺忘率又高。即使學生記住了,也很難應付靈活性、綜合性強的高考模擬試題,從而給學生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下了功夫,卻考不出好成績。使學生對地理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進而產生一種恐懼感,真可謂:見地而無理,有理講不清。為此,本人在復習時,設置了多條線,如:經線、緯線、交通線等,用這些線把一些素不相識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如在復習《世界地理》知識時,本人以赤道為紅線,要求學生回答:
①自西向東,赤道所經過的大洲、大洋的名稱?
②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氣候類型?成因?特點?
③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地形區(qū)?成因?特點?
④赤道所經過的國家?首都?經濟?特有的農產品、礦產品?近年來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過以上復習,學生不但了解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看圖、識圖以及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三、以點帶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我們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qū)看成一個點,以點為中心,向外畫圓,輻射其它地理知識,形成一個面。例如:講北京時,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出北京的氣候類型、成因、特點?進而引出北京的沙塵天氣:爆發(fā)的時間?源地?原因?解決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幾月份舉辦可避免沙塵的襲擊?等一些問題)、歷史的變革、城市職能(引出城市職能的種類?以及我國主要城市的職能?)、人口(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經濟的發(fā)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業(yè)部門?今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經濟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等。課后讓學生再了解一下倫敦、巴黎、紐約、舊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熱點城市。這樣,不但使學生識記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四、以圖帶文
古人云:學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書右圖,由此可以看出地圖對于地理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種強調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再把圖像信息儲存?zhèn)溆玫淖鞣?,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多樣而豐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圖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記憶和再現,所以通過圖像建立起來的地理表象,在記憶心里活動中具有特殊意義。再說有些地理知識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而用圖表表示則比較直觀形象。更何況高考要求考生對圖的能力不斷提高:不但要求學生學會識圖、讀圖、分析圖,還要求學生能繪制圖表。因此,在復習時,就要重視圖。如:在復習世界氣候時,本人采用了以圖帶文的復習方法,先出示圖表,然后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①判斷該圖是何種氣候類型示意圖?判斷的依據?該氣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該氣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植被及其特點?
②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找出該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qū)?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qū)有該氣候存在?
③假如該地是南非的開普敦,此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如不符合,該圖應如何改動?(多媒體演示該氣候類型的其它圖表)
④假如把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改成:高溫多雨,低溫少雨,那么,該圖表示的又將是何種氣候類型?
高三地理后期學習策略
一、攻克必修模塊的重點知識高考大綱要求考察的地理知識點很多,但??键c往往只是一部分。例如:時間計算、氣候和天氣系統(tǒng) 、洋流、等值線問題、農業(yè)區(qū)位、工業(yè)區(qū)位、交通、城市、人口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高考的重點,學生對這些知識點一定要理清學透不留死角,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二、總結選修模塊答題模式
選修雖然是三本書,但高考命題角度變化不大,《旅游地理》往往考察旅游資源的評價、規(guī)劃,開發(fā)的意義;《自然災害》往往考察自然災害的成因、影響、應對措施;《環(huán)境保護》往往考察環(huán)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危害、防治措施。這些問題有固定的答題思路和角度,只要學生善于總結,認真分析試題,拓展知識面,選作題就不會有大的失分。
三、針對性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高三學生在經歷一輪復習后,不同考生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只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提升學習效率,事半功倍。下面就近期學生試卷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解決問題措施總結如下:
1、重點知識不清 —— 一輪復習不扎實。二輪復習勤學好問,查漏補缺,練考試卷讓老師面批,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補救,不留死角。
2、區(qū)域定位不準—— 地圖沒記住。通過繪圖、填圖、描圖等方式將圖熟記于心,特別是重點區(qū)域。
3、答非所問 —— 審題不準。平時做題時養(yǎng)成用筆畫出重點字、詞、句等重要信息點的習慣,加強材料題的訓練,提高閱讀、分析、歸納、總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答題角度單一——審題不清或對熱點問題關注不夠,知識面窄。每天堅持看新聞,多觀察多思考,隨時能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身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5、圖表題丟分多——對圖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差。解讀課本、地圖冊上的各種圖標,重視圖例和注記的解讀,加強圖表題的專題訓練。
6、答題不規(guī)范 ——不能用專業(yè)術語答題,答題沒有條理。記住重要知識的專業(yè)術語,養(yǎng)成答題時一個角度一個點的習慣,并保證字跡工整,清楚可辨。
高三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相關文章:
高三地理常用的六大表述法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高三地理的五種題型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效復習的七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