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二基礎知識點總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門捷列夫提出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大大促進了化學的發(fā)展。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砘瘜W高二基礎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化學高二基礎知識點總結
第3章、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
一、水溶液
1、水的電離
H2O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H+][OH-],25℃時,KW=1.0×10-14mol2·L-2。溫度升高,有利于水的電離,KW增大。
2、溶液的酸堿度
室溫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H+]>1.0×10-7mol·L-1,pH<7
堿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
(1)強電解質
強電解質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強酸、強堿和絕大多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2)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態(tài)存在,少部分以離子形態(tài)存在,存在電離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堿、水及極少數(shù)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 ”表示。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及鹽類水解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之比為一常數(shù),叫電離平衡常數(shù)。
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越大,達到電離平衡時,電離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每步電離都有各自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2)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堿、升溫,使CH3COOH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加入CH3COONa固體,加入濃鹽酸,降溫使CH3COOH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2、鹽類水解
(1)水解實質
鹽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離子與水電離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酸或弱堿,從而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繼續(xù)電離,稱為鹽類水解。
(2)水解類型及規(guī)律
①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強酸強堿鹽不水解。
④弱酸弱堿鹽雙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動
加熱、加水可以促進鹽的水解,加入酸或堿能抑止鹽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陰離子與弱堿陽離子相混合時相互促進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于水時,固體溶于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淀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tài),稱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叫做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與沉淀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并不改變溶度積。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jù)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guī)則如下:
Qc=Ksp時,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淀至平衡。
Qc
(2)沉淀的轉化
根據(jù)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淀可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這叫做沉淀的轉化。沉淀轉化實質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四、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離子直接結合為沉淀,又有沉淀的轉化。
(2)生成弱電解質
主要是H+與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與弱堿陽離子生成弱堿,或H+與OH-生成H2O。
(3)生成氣體
生成弱酸時,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氣體。
(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大多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
2、離子反應能否進行的理論判據(jù)
(1)根據(jù)焓變與熵變判據(jù)
對ΔH-TΔS<0的離子反應,室溫下都能自發(fā)進行。
(2)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判據(jù)
離子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很大時,表明反應的趨勢很大。
3、離子反應的應用
(1)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間能發(fā)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用于物質的定性檢驗
根據(jù)離子的特性反應,主要是沉淀的顏色或氣體的生成,定性檢驗特征性離子。
(3)用于離子的定量計算
常見的有酸堿中和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
硬水的形成及軟化涉及到的離子反應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熱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軟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例題分析】
例1、在一定條件下,將2mol/LSO2和1mol/LO2放入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O22SO3,在2s時測得物質的量濃度c(SO2)=0.8mol/L。求用SO2、O2、SO3表示該反應的速率分別是多少?
解析: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若用反應物表示:
則v(反應物)=
若用生成物表示:
則v(生成物)=
解: 2SO2(g) + O2(g) 2SO3(g)
起始濃度: 2mol/L 1mol/L 0
變化濃度: 1.2mol/L 0.6mol/L 1.2mol/L
2s末時濃度:0.8mol/L 0.4mol/L 1.2mol/L
例2、25℃下,在1.00L、0.30mol/LAgNO3溶液中加入0.50L、0.060mol/L的CaCl2溶液,能否生成AgCl沉淀,生成AgCl的質量是多少?最后溶液中c(Ag+)為多少?
解析:(1)兩溶液混合后離子被稀釋
離子積Qsp=c(Ag+)·c(Cl-)=0.020mol/L×0.040mol/L=8.0×10-4(mol/L)2
查表可知Ksp(AgCl)=1.80×10-10
Qsp>Ksp(AgCl)
所以有AgCl生成。
則 AgCl(s)Ag(aq) +Cl-(aq)
開始濃度(mol/L) 0.020 0.040
變化濃度(mol/L) 0.020-x 0.020-x
平衡濃度(mol/L) x 0.040-(0.02-x)
(2)因為c(Cl-)>c(Ag+),所以Cl-是過量的,沒有達到沉淀平衡時溶液中c(Ag+)=0.020mol/L
Ksp(AgCl)=x·[0.040-(0.02-x)]=1.80×10-10
x=9.0×10-9 c(Ag+)=xmol/L=9.0×10-9mol/L
析出AgCl質量為:
m(AgCl)=(0.020-9.0×10-9)mol/L×1.50L×143.5g/mol=4.3g
答:能生成AgCl沉淀,生成的AgCl的質量是4.3g,最后溶液中c(Ag+)是9.0×10-9mol/L。
例3、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的離子有K+、SO42-、Fe3+、Na+、Cl-、NO3-、S2-、HCO3-。取試樣加蒸餾水全部溶解,溶液呈無色透明,用硝酸酸化,無明顯現(xiàn)象。取上述酸化后的溶液分別做以下兩個實驗:①先加入Ba(NO3)2溶液,無明顯象,然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②濃縮后加入銅片、濃硫酸共熱,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對試樣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淺紫色。
試回答下列問題:
(1)這包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肯定存在的離子是 。
(2)寫出試驗①中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實驗②中的化學方程式 。
解析:因溶液無色透明,肯定無Fe3+,用硝酸酸化無明顯現(xiàn)象,肯定無S2-和HCO3-。加Ba(NO3)2無現(xiàn)象說明沒有SO42-;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存在Cl-;加銅片濃硫酸共熱,有紅棕色氣體產生,也不能說明原溶液有NO3-,因為加硝酸酸化時引入了NO3-;焰色反應呈淺紫色說明有K+。
答案:(1)Fe3+、S2-、HCO3-、SO42-;Cl-、K+;(2)Ag++Cl-=AgCl↓
KNO3+H2SO4(濃)HNO3+KHSO4;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化學高二必修知識點
一、鈉Na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單質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O2==Na2O2(鈉先熔化后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②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xiàn)象:“浮——鈉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③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④鈉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鈉的存在:以化合態(tài)存在。
4、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5、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xiàn)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著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后在固體表面出現(xiàn)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產物是Na2CO3)。
二、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三、鐵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①鐵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②與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
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③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化學高二常考知識點
1,有機物的分類(主要是特殊的官能團,如雙鍵,三鍵,羥基(與烷基直接連的為醇羥基,與苯環(huán)直接連的是芬羥基),醛基,羧基,脂基);
2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不包括鏡像異構),一般指碳鏈異構,官能團異構;
3特殊反應,指的是特殊官能團的特殊反應(烷烴,烯烴,醇的轉化;以及純的逐級氧化(條件),酯化反應,以及脂的在酸性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產物等);
4特征反應,用于物質的分離鑒別(如使溴水褪色的物質,銀鏡反應,醛與氯化銅的反應等,還有就是無機試劑的一些);
5掌握乙烯,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的聚合方程式的書寫;
6會使用質譜儀,核磁共振氫譜的相關數(shù)據(jù)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7會根據(jù)反應條件確定反應物的大致組成,會逆合成分析法分析有機題;
8了解脂類,糖類,蛋白質的相關物理化學性質;
9,物質的分離與鑒定,一般知道溴水,高錳酸鉀,碳酸鈉,四氯化碳等;
10,有機實驗制取,收集裝置。甲烷,乙烯,乙酸乙酯,乙醇的制取以及注意事項。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適用的情況,分液法制取液體。還有就是分液,蒸餾,過濾的裝置及注意事項
化學高二基礎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 高二化學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