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電子課本
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tǒng)的記錄、研究和詮釋。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須v史七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電子課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歷史七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電子課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7】獲取七年級語文、七年級數學、七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fā)現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fā)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fā)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產生活狀況:
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木棒;
(生產工具)采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征: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征;
3、生產工具:已掌握鉆孔光技術和磨制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我國古代關于農耕的傳說: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chuàng)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 半坡人 | 河姆渡人 |
距今年代 | 約6000千年 | 約7000千年 |
生活地區(qū) | 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 | 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
房屋樣式 |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 干欄式房屋 |
生產工具 | 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 磨制石器,如骨耜; |
原始農業(yè) (種植作物) | 種植水稻 | 種植粟 |
原始畜牧業(yè) (飼養(yǎng)業(yè)) | 飼養(yǎng)豬、狗 | 飼養(yǎng)豬、狗和水牛 |
原始手工業(yè) | 制作彩陶;會紡織、制衣 | 制造陶器、玉器、樂器;會雕刻 |
二、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qū):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
不同點 | 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于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于長江流域; ②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欄式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藝術風格不同。 |
相同點 | ①都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于原始社會后期); ②原始農業(yè)和原始畜牧業(yè)發(fā)展; ③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會制造陶器 |
影響 | 農耕文明的發(fā)展導致剩余產品的出現,進而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巨大進步。 |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qū)潮濕溫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干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3)兩種房屋結構的不同,是由什么決定的,說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決定的。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能夠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huán)境。
(4)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類的生產生活必須要順應大自然的規(guī)律,做到因地適宜、科學合理。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zhàn):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zhàn):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fā)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制作樂器琴瑟等。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德才兼?zhèn)?以身作則);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民主推選、首領沒有特權)
4、繼黃帝之后,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堯、舜、禹。
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
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5、大禹治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現了刻苦耐勞,堅持不懈,大公無私的精神。
七年級歷史學習綜合方法有哪些
一. 簡化背誦
簡化復雜內容,丟棄次要內容,記住關鍵字,然后擴展,達到全面記憶。
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上,記憶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是非常復雜的。但是,經過仔細審查,該條約分為四部分。如果在每一篇文章中只找到一個關鍵詞,可以將其簡化為“割、賠、開、關”,然后展開記憶。
二. 記住推導過程
所謂“推導”,就是根據所記憶的歷史日期,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日期。
這之間只要有一個基點,然后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以推斷出歷史年代。它可以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同時推進,也可以相互推動。
1.前推法
從基點出發(fā)。例如,郭沫若在1944年寫了《甲申三百年祭》。三百年前,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隊占領北京,明朝滅亡,清軍進入海關。
2.后推法
從基點向后推導。馬克思1818年出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也就是1820年;列寧生于1870年,比恩格斯小50歲。
3.雙推法
從基點向前和向后同時推導。如果你記住它開始于1937年,往回看,十年的內戰(zhàn)剛好開始于1927年;而歷時八年的戰(zhàn)爭于1945年結束。
三.聯想記憶法
在某些歷史年份里,存在著一種偶然的巧合。如果你有意識地把它們聯系起來,就能最好地記住它們。
關鍵是有意識,也就是所謂的“技巧滿地跑”,看你找不找。例如,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近代世界歷史的前奏:1840年爆發(fā)的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連接起記憶,清晰而深刻。
七年級歷史單科學習方法
一、做好預習
預習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學習工作。通過預習,自己首先可以對課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找出其中理解和不理解的知識點。
這樣,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針對性地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做好筆記,不要盲目抄老師的各種話語,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文本的整體框架,填充一些不知道的知識點,為進一步宏觀地把握歷史事件的框架和過程提供指導。
二、按類別記筆記
學生可以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抄寫整理過的筆記。同樣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筆記本上,或者抄在一本筆記本的同一部分,也可以用卡片抄寫,這樣方便以后復習。
三、掌握有效的記憶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去掉這些就不會成為歷史。學習歷史,記住名字、地點和年代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艱苦的努力,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
四、大事年表
初中生可以整理一份大事年表,將所學的時間事件一一排列。也可以只整理出重要的歷史事件,或者整理你沒有記住的東西,這種整理不是一次性的,每次都會有很多自己已經記住的,整理的內容會逐漸減少,成就感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