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復習知識點
要學會把新的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沓跻粴v史下冊復習知識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一歷史下冊復習知識點
1.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隋煬帝時開通的大運河(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我國歷的女皇帝:武則天。(其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唐朝的全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辦法開始于:隋文帝時期。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志:隋煬帝時設“進士科”。
6.科舉制中最早設立殿試、武舉的是:武則天。
7.科舉制中,詩賦最早成為進士的主要內容是在:唐玄宗時期。
8.科舉制廢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紀中亞.印度半島及我國新疆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
10.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由隋朝李春設計主持修建造的趙州橋。
11.宋代最重要的糧倉:太湖流域(“蘇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興起的景德鎮(zhèn)。
13.宋代的娛樂商業(yè)場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的:交子“。
15.兩宋、元朝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
16.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時期。
18.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制度建立的標志: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管轄,建立的“行省制度”。
19.臺灣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qū)的標志: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當時臺灣叫“琉球”).澎湖列島。
20.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qū)的標志:元朝設宣政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和西藏事務。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標志: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
24.明朝科舉制變化的標志:采用“八股取士”(為選拔能聽命于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壯舉: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他的隊伍人稱“戚家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泉州籍抗倭將領: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的標志:雍正帝設──軍機處。
28.臺灣歷第一次被外國侵占:1624年,被荷蘭侵占。
29.1662年,鄭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30.施瑯(泉州人)率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31.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32.我國現在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宮。
33.明朝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細的藥物理學著作:明朝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yī)藥巨典”)。
初一歷史下冊基礎知識點
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發(fā)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fā)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000多公里。
2、開鑿的目的:①加強南北交通②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2、注重發(fā)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jié)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的女皇帝。
歷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jié)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
(1)農耕技術的發(fā)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fā)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yè)
(1)絲織業(yè)
(2)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yè)
(1)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初一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同一全國。
3、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大趨勢。
4、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的國家糧庫。
5、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6、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7、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12345)
8、修建大運河的目的是加強南北交通
9、隋文帝鞏固統治的措施:a發(fā)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C意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