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語文學習>

2017高考語文古詩意象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意象是構成詩歌的基本因素,a那么高考語文的古詩意象你又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2017高考語文古詩意象,一起來看看吧。

  2017高考語文古詩意象:柳

  ⊙惜別,留戀,祝愿。

  古代詩歌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合,以折柳表惜別,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 種“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別人對離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該詩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詞·折楊柳歌辭》“上馬 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xiāng)的 感情呢?”

  例 2: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時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 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 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 聯系。

  例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例5:《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guī)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

  ★像“柳”這樣的意象,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 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剛正有節(jié)”的節(jié)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征,“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 圍。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 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一 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 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2017高考語文古詩意象:芭蕉

  ⊙孤獨憂愁、離情別緒、凄涼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例2: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

  例3: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涼的,巷口,送別之所。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2017高考語文古詩意象:梧桐

  ⊙凄涼、悲傷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結,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fā)人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典型的落葉喬木,“望秋先殞”,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來寫悲秋,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例2: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例4: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例6: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猜你感興趣的:

1.高考語文古詩文飛鳥意象含義總結

2.2017年高考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模板

3.2017高考語文古詩文名句理解性默寫

4.2017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知識

5.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家庀髤R總

338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