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2)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論東西
朱自清
中國讀書人向來不大在乎東西。“家徒四壁”不失為書生本色,做了官得“兩袖清風(fēng)”才算好官;愛積聚東西的只是俗人和貪吏,大家是看不起的。這種不在乎東西可以叫做清德。至于像《世說新語》里記的: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梢砸活I(lǐng)及我。”恭無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作人無長物”也是不在乎東西,不過這卻是達觀了。后來人常說“身外之物,何足計較!”一類話,也是這種達觀的表現(xiàn),只是在另一角度下。不為物累,才是自由人,“清”是從道德方面看,“達”是從哲學(xué)方面看,清是不濁,達是不俗,是雅。
讀書人也有在乎東西的時候,他們有的有收藏癖。收藏的只是書籍、字畫、古玩、郵票之類。這些人愛逛逛書店,逛逛舊貨鋪、地攤兒,積少也可成多,但是不能成為大收藏家。大收藏家總得沾點官氣或商氣才成。大收藏家可認真的在乎東西,書生里愛美的收藏家多少帶點兒游戲三昧。——他們隨時將收藏的東西公諸同好,有時也送給知音的人,并不嚴封密裹,留著“子孫永寶用”。這些東西都不是實用品,這些愛美的收藏家也還不失為雅癖。日常的實用品,讀書人是向來不在乎也不屑在乎的。事實上他們倒也短不了什么,一般的說,吃的穿的總有的。吃的穿的有了,別的短點兒也就沒什么了。這些人可老是舍不得添置日用品,因此常跟太太們鬧別扭。而在搬家或上路的時候,太太們老是要多帶東西,他們老是要多丟東西,更會大費唇舌——雖然事實上是太太勝利的多。
現(xiàn)在讀書人也認真的在乎東西了,而且連實用品都一視同仁了。這兩年東西實在漲得太快,電兔兒都追不上,一般讀書人吃的穿的漸漸沒把握;他們雖然還在勉力保持清德,但是那種達觀卻只好暫時擱在一邊兒了。于是乎談煙,談酒,更開始談柴米油鹽布。這兒是第一回,先生們和太太們談到一路上去了。酒不喝了,煙越抽越壞,越抽越少,而且在打主意戒了——將來收藏起煙斗煙嘴兒當古玩看。柴米油鹽布老在想法子多收藏點兒,少消費點兒。什么都愛惜著,真做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些人不但不再是癡聾的阿家翁,而且簡直變成克家的令子了。那愛美的雅癖,不用說也得暫時的撂在一邊兒。這些人除了職業(yè)的努力以外,就只在柴米油鹽布里兜圈子,好像可憐見兒的。其實倒也不然。他們有那一把清骨頭,夠自己驕傲的。再說柴米油鹽布里也未嘗沒趣味,特別是在現(xiàn)在這時候。例如今天忽然知道了油鹽有公賣處,便宜那么多;今天知道了王老板家的花生油比張老板的每斤少五毛錢;今天知道柴漲了,幸而昨天買了三百斤收藏著。這些消息都可以教人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家。這是掙扎,可也是消遣不是?能夠在柴米油鹽布里找著消遣的是有福的。在另一角度下,這也是達觀或雅癖哪。
讀書人大概不樂意也沒本事改行,他們很少會搖身一變成為囤積居奇的買賣人的。他們現(xiàn)在雖然也愛惜東西,可是更愛惜自己;他們愛惜東西,其實也只能愛惜自己的。他們不用說愛惜自己需要的柴米油鹽布,還有就只是自己箱兒籠兒里一些舊東西,書籍呀,衣服呀,什么的。這些東西跟著他們在自己的中國里流轉(zhuǎn)了好多地方,幾個年頭,可是他們本人一向也許并不怎樣在意這些舊東西,更不會跟它們親熱過一下子??墒菛|西越來越貴了,而且有的越來越少了,他們這才打開自己的箱籠細看:嘿!多么可愛呀,還存著這么多東西哪!于是乎一樣樣拿起來端詳,越端詳越有意思,越有勁兒,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似的,不知道怎樣親熱才好。有了這些,得閑兒就去摩挲一番,盡抵得上逛舊貨鋪,地攤兒,也盡抵得上喝一回好酒,抽幾支好煙的。再說自己看自己原也跟別人看自己一般,壓根兒是窮光蛋一個;這一來且不管別人如何,自己確是覺得富有了。瞧,寄售所、拍賣行有的是,暴發(fā)戶的買主有的是,今天拿去賣點兒,明天拿去賣點兒,總該可以貼補點兒吃的穿的。等賣光了,抗戰(zhàn)勝利的日子也就到了,那時候這些讀書人該是老脾氣了,那時候他們會這樣想,“一些身外之物算什么哪,又都是破爛兒!咱們還是等著逛書店、舊貨鋪、地攤兒罷。”
(原載1942年《抗戰(zhàn)文藝》)
19.根據(jù)文意回答:中國讀書人為什么“不在乎東西”?又為什么“在乎東西?”(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在乎東西”,是因為他們要保持自己清廉的節(jié)操和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乎東西”,是因為有些人有喜愛收藏的雅癖;時局動蕩使他們生計艱難,不得不計粟而食。
20.你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請簡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通過讀書人對東西(物質(zhì)利益)的不同態(tài)度的論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在艱難困苦中堅守高尚節(jié)操的信念。
21.文章最后一段在語言表達上有何特點?請舉例進行簡要賞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段以幽默的筆調(diào)和比喻、反語、對比等手法表現(xiàn)了文人們面對艱難時局的辛酸和無奈。例如:“嘿!多么可愛呀,還存著這么多東西哪!”寫文人們的驚喜,實則表現(xiàn)的是他們欲哭無淚的辛酸和苦中作樂的心態(tài)。再如:“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似的,不知道怎樣親熱才好”,將過去不屑一顧的東西比作“老朋友”,而且“不知道怎樣親熱才好”,足見對這些東西的喜愛,與上文形成鮮明對比。(手法正確,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2011年高考廣東卷)(1)請在下列關(guān)聯(lián)詞語中,選取最恰當?shù)?個,分別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
既然 不管 盡管 無論 既而 因而 然而
?、賍_______古代的一些現(xiàn)實主義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義者,但是他們②________是現(xiàn)實主義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義成分,③________他們能夠從藝術(shù)描寫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觀現(xiàn)實。
?、賍_______ ②________?、踎_______
答案:①盡管?、诩热弧、垡蚨?/p>
(2)將下面的3句話整合為一個單句(含標點符號不超過35個字)。(3分)
①真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②善的東西總是同惡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勖赖臇|西總是同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示例2)真善美的東西總是同假惡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23.依照下面的例句,從課本中任選一篇所學(xué),仿寫兩個句子。要求:內(nèi)容相近,形成排比句式。(6分)
猶記得悲情萬丈的《哈姆萊特》,在復(fù)仇里延宕猶疑,成就一個不朽的藝術(shù)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書當如此,在閱讀中,永遠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帶來心靈的滌蕩。
答案:猶記得晦澀難懂的《詩經(jīng)》,在臂彎里淺唱低吟,開創(chuàng)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猶記得翔實的《史記》,在歷史中百轉(zhuǎn)千回,千百年獨成一家之言。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國青年報》“八卦紅樓”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內(nèi)容如下(摘錄):
晴雯美麗能干、風(fēng)流靈巧,是大觀園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這是眾所周知的。但筆者認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與平級同事襲人比地位,她與下級丫頭麝月、小紅、芳官在寶 玉面前爭寵,她還與跨部門的上級領(lǐng)導(dǎo)黛玉、寶釵比聰明……她的拌嘴吵架、爭強好勝,多源于這種比較??傇诒容^中生活,難怪晴雯不快樂,動不動就惡語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澤東“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比,展現(xiàn)了泳壇名將菲爾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奧林匹克學(xué)科競賽場上學(xué)子的風(fēng)采……
你對“比”有怎樣的認識和感悟呢?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套作或抄襲。
看了"粵教版高一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