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歸納

時間: 麗儀1102 分享

  對于理科生來說,高二最重要的考試是,學業(yè)水平考試,歷史的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不知大家都掌握了沒?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一:近代西方代議制民主

  1、英國君主立憲制

  (1)過程: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實施限制國王權力,保證議會權力;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

  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獲益。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8世紀20年代,第一任首相是沃爾波爾)

 ?、賰乳w與首相關系: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在政治上與首相共進退。

 ?、趦乳w與議會關系:內閣實際對議會負責;如果議會通過不信任案,內閣應辭職,或者首相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③首相:議會下院多數黨領袖;掌握行政權,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實際掌握國家大權。

  2.美國聯邦制--1787年憲法:

  (1)背景:獨立戰(zhàn)爭后的邦聯無力穩(wěn)定社會秩序,也無法維護國家利益;資產階級領導人深受共和思想影響。

  (2)內容:規(guī)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各州有一定自治權。意義是既能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又能發(fā)揮地方積極性。

  (3)實行三權分立:國會(參議院+眾議院)掌握立法權;--總統(tǒng)(元首、軍、政首腦)掌握行政權,選民間接選舉產生,4年一屆;聯邦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

  總統(tǒng)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2/3多數再次通過即為有效;總統(tǒng)有權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但須參議院批準。

  (4)評價: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體現一定民主精神;存在不足(允許奴隸制、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

  3.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法國1875年憲法)

  (1)內容:立法權屬于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會,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議案;總統(tǒng)由參、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掌握行政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tǒng)帥;總統(tǒng)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總統(tǒng)命令須經部長副署。

  (2)從法律上正式確立共和政體;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奠定基礎。

  4.《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憲法)

  (1)內容: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tǒng)帥,有權解散議會;宰相主持內閣,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各邦代表組成)和帝國議會(民選產生)組成;實行聯邦制。

  (2)評價: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專制主義色彩濃厚;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二:中國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第10、12課 )

  1.從鴉片戰(zhàn)爭到八國聯軍侵華史實

  戰(zhàn)爭

  時間

  侵略國

  結果

  主要事件

  鴉片戰(zhàn)爭

  1840-1842

  英國

  簽訂《 南京條約 》

  林則徐、海齡等民族英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6-1860年

  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條約》英法《北京條約》

  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894-1895

  日本

  《馬關條約》

  黃海海戰(zhàn)與鄧世昌殉國、威海衛(wèi)戰(zhàn)役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1901年《辛丑條約》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

  2.《南京條約》

  (1)主要內容: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賠款2100萬銀元,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打開了中國沿海門戶;協定關稅。

  1843年在《南京條約》附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中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租地居留等特權。

  (2)影響: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任務發(fā)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3.《天津條約》:外國公使進京;十口通商;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軍艦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條約》:《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俄國在此其間強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

  4.《馬關條約》

  (1)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免收內地稅。

  (2)影響:反映帝國主義時代瓜分世界、資本輸出的侵略特點;加重人民負擔、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內地;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加深。

  (3)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清軍劉永福、秀才姜紹祖、義軍首領徐驤英勇抗敵

  5.《辛丑條約》

  (1)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賠款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zhàn)略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響:使館界成為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1.原因:自然災害;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空前激化。

  2.過程:1851年廣西桂平金田起義;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上半年經北伐西征后進入全盛時期;1856年秋天京事變由盛轉衰;1864年天京陷落運動失敗。運動后期提拔領導人有陳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3.《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

  (1)內容: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平均分配產品的圣庫制度。

  (2)評價:太平天國運動革命綱領;反映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愿望,是幾千年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絕對平均主義根本無法實現。

  4.《資政新篇》(1859年)

  (1)內容:學習西方,以法治國,公眾選舉官吏;發(fā)展工商業(yè),獎勵技術發(fā)明;開設新式學堂。

  (2)評價:是先進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設想(或方案)。未能實行。

  5.特點:承擔起反侵略反封建革命任務;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方案;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第13課 辛亥革命

  1.過程:1894年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成立近代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覆滅;1912年3月袁世凱竊權。

  2.中國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日本東京。創(chuàng)辦機關報《民報》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即三民主義)

  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春)

  (1)內容:主權在民、民族平等、自由平等、三權分立體制;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多數黨產生,總理可駁回總統(tǒng)意見,總統(tǒng)命令須由總理副署。

  (2)意義:這是中國近代史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4.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1)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意義: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1.五四運動

  (1)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導火線)

  (2)過程: 6月5日以后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階級由此登上政治舞臺)。 釋放學生、罷免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3)評價: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中國共產黨的“一大”

  (1)條件:民族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并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建立;共產國際幫助。

  (2)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興南湖游船。

  (3)主要內容: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黨成立后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3.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

  (1)標志:

  實現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破裂標志:1927年七一五事變全面破裂。

  (2)北伐戰(zhàn)爭(1926-1927年)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成果:1927年初革命勢力發(fā)展到長江流域,遷都武漢。

  作用:動搖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根基。

  第15課 國共十年對峙

  1.南昌起義(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

  (2)意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2.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總方針。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

  4.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5.紅軍長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2)過程: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fā);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zhèn)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3) 遵義會議(1935年1月):

  內容:糾正博古等人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16課 抗日戰(zhàn)爭

  1.過程:兩個階段分為局部抗戰(zhàn)和全面抗戰(zhàn);兩條抗戰(zhàn)路線:全面抗戰(zhàn)路線和片面抗戰(zhàn)路線;三個戰(zhàn)場為正面戰(zhàn)場、敵后戰(zhàn)場和國外戰(zhàn)場。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成為日本法西斯侵華的開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成為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1937年8月起淞滬會戰(zhàn);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百團大戰(zhàn);1942年與1945年初兩次遠征緬甸;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zhàn)勝利結束。

  2.日本侵華罪行: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和731生化部隊

  3.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1)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2)勝利根本原因: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zhàn)。

  第17課 解放戰(zhàn)爭

  1.內戰(zhàn)與和平的斗爭

  (1)1945年8月到10月國共重慶談判,簽署《雙十協定》,確立和平建國方針。

  (2)1946年初,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2.內戰(zhàn)爆發(fā):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1947年春起,國民黨重點進攻陜北和山東解放區(qū)。

  3.戰(zhàn)略反攻: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zhàn)略反攻序幕

  4.戰(zhàn)略決戰(zhàn):1948年秋到1949年初,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基本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

  5.渡江戰(zhàn)役:1949年4月北平和談破裂,發(fā)動渡江戰(zhàn)役;4月23日,占領南京,標志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tǒng)治結束。

  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意義:結束百年屈辱史;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壯大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士氣。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三:備考建議

  1.利用好課堂的檢查督促環(huán)節(jié),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復習漏洞。由于每周總課時量較多(最后兩周達到24節(jié)課),面對的學生面又太寬,因此,每堂課的課前聽寫和提問,成為我了解學生復習情況的重要途徑。為了給同學們一些壓力,對于不認真復習的同學,給予針對性的輔導督促,例如:到辦公室一對一的背書、請班主任親自出馬做思想工作、發(fā)動家長在家監(jiān)督復習等。總之,隨時關注他,盯著他,讓學生不學都不好意思。

  2.抓好習題訓練,進行鞏固和查缺補漏。習題訓練過程中,不可只做題而忽視總結、歸納,應該幫助學生學會掌握答題技巧,掌握規(guī)律性的歷史線索和答題思路。此外,進行分類訓練和針對性訓練,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夯實。試卷不能只用成卷,還應該自己出題,或組合經典例題和各地的好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3.利用模擬考試,進行實戰(zhàn)演習,鼓勵士氣。模擬考試對于了解考查學生復習情況極為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為了強化復習,我們年級以考代練,每天下午都有模擬考試。每個學科基本每周都進行一次摸底。雖然閱卷很辛苦,但為了及時摸清學生的情況,我們全年級師生都咬牙挺過來了。而且,對試卷要有練必改,有改必評,評要到位,查找問題,及時解決,提升學生答題技巧,同時,不斷鼓勵、督促學生。針對問題嚴重的答卷,我找到本人,進行說明和指導,讓其重視自己存在的問題。

  4.選擇一些重點、熱點問題和周年問題作為專題進行復習。如: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的功與過;制度的創(chuàng)新(中央集權制度、科舉制度);中國的近代化;科技革命和科技成就等等。

  5.培養(yǎng)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復習時,我利用幻燈片,將第一次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典型卷面(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放映給同學們觀看,吸取他人長處,養(yǎng)成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做題時,我要求學生注意答題格式,即條理化,段落化、層次化,可將答題要點用①②③來分類分段歸納,切忌一段式答題。答題內容準確到位、言簡意賅,語言通順,使用規(guī)范的學科語言答題。切忌冗長繁瑣,詞不達意,使用口語。還應該注意錯別字問題。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歸納

對于理科生來說,高二最重要的考試是,學業(yè)水平考試,歷史的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不知大家都掌握了沒?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知識點一:近代西方代議制民主 1、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
    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

    高二的學業(yè)考試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想必大家都已經掌握了。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高二歷史學業(yè)考試的必備知識點

  • 2018年高二學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018年高二學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018年高二學考的歷史必背知識點已經出爐啦。需要歷史知識點總結的小伙伴快來看

  • 2018高二學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2018高二學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高二學考即將來臨,沒復習的小伙伴趕緊來看學考歷史科目的必備知識點總結啦。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2018高二學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希望對大

  • 2018年高二學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2018年高二學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2018年的高二歷史學考你是否做好準備了?歷史的必備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2018年高二學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

367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