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高一政治的學習需要大家對高一政治的知識點進行框架總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請認真復習!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貨幣
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儆糜诮粨Q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谏唐返膬蓚€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有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生產者只有生產出較高的使用價值都有順利的銷售,實現商品的價值。
注:商品生產者從商品判斷標準的中得到的啟示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只有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順利實現商品價值。
(2)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質量上乘的商品,其價值容易實現。同時,產品質量越好,信譽越高,使商品供不應求,商品生產者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貨幣的含義、本質和基本職能
(1)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3)貨幣的職能是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賰r值尺度(生活中表示為價格標簽)——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貨幣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诹魍ㄊ侄巍X泿懦洚斏唐方粨Q媒介的職能。要求: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注1:貨幣的本質決定的貨幣職能,貨幣的職能體現貨幣的本質。
注2: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不是說貨幣只有這兩個職能。
注3: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流通手段強調貨幣在交換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貨幣參與交換的過程。
在交換過程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表現的是貨幣流通手段的職能;若交錢提前于交貨或滯后于交貨則表現的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3.了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1)紙幣的含義: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發(fā)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無價值)
注:任何國家的紙幣其實本質都一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因此不能具有貨幣相應的職能。
(2)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國家發(fā)行紙幣應當按規(guī)律辦事?)
?、偌垘虐l(fā)行的主體及權力:國家或某些地區(qū)的政府是紙幣發(fā)行的主體,通常情況下由它的中央銀行具體負責紙幣的發(fā)行;
作為發(fā)行主體的國家有權決定是否發(fā)行新幣種、有權確定紙幣發(fā)行的數量、有權規(guī)定紙幣的面值,但任何國家都無權規(guī)定紙幣的購買力。
?、诩垘诺陌l(fā)行規(guī)律: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量與價格水平的乘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即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成反比。
③國家雖然有權發(fā)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fā)行,必須自覺的遵循上述規(guī)律,否則就會引起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都會對經濟的運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比較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區(qū)別含義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xù)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物價全面持續(xù)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
實質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表現紙幣貶值、物價全面持續(xù)上漲、經濟過熱物價持續(xù)下降、市場疲軟、經濟萎縮
原因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過快、紙幣流通速度加快、外國經濟危機的傳導也會引發(fā)通脹部分商品出現階段性過剩、消費需求不足、貨幣增長乏力
危害使紙幣貶值、商品銷售困難,既影響人民生活,又會造成經濟秩序混亂影響生產者投資積極性,導致失業(yè)和收入減少,對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市場賣方市場買方市場
解決
辦法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guī)模,抑制總需求,給經濟“降溫”主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減少稅收,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擴大內需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聯系聯系都是由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經濟社會秩序;都需要國家宏觀調控加以克服。
4.了解信用卡的功能
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yōu)橐惑w。
5.了解外匯和匯率
(1)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注:外幣是指外國政府發(fā)行的紙幣,不能等同于外匯。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
注1:如果一定量的A幣可以兌換更多的B幣,則說說明A幣升值、A幣匯率升高,而B幣貶值、B幣匯率下跌。如果一定量的A幣可以兌換更少的B幣,則說明A幣貶值、A幣匯率下跌,而B幣升值、B幣匯率升高。
注2: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的增加,刺激對外旅游消費,增強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有利于增加對外投資能力;但不利于我國產品出口、吸引外來投資、入境旅游消費。
6.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起源上看,貨幣是商品交換是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
(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貨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對于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義的事。
注:綜觀以上三點,可以歸結為“不神秘”、“很重要”、“不唯利是圖”、“不揮霍浪費”。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價格
7. 理解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1)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這些因素最終都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給或者需求來實現的。
(2)當供不應求時,商品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物價上漲,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處于賣方市場;
當供過于求時,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物價下跌,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處于買方市場。
8.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1)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商品價格的高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商品的價值量不同。
(3)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9.理解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注:某企業(yè)的行為屬于個別(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某行業(yè)的行為屬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注意區(qū)分。
10.理解企業(y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
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個別勞動時間雖然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但是某企業(yè)如果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個別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低,就處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則處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降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注: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的關系圖
>>>下一頁更多精彩“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高一政治必修一重點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