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和答案
高中化學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和答案
想要學習好化學,離不開做題,下面學習啦的小編將為大家?guī)黻P于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化學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
1.下列過程一定釋放出能量的是(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原子結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應有可能是放熱反應,也有可能是吸熱反應。
答案: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焓變是指物質(zhì)參加反應時的能量變化
B.當反應放熱時ΔH>0,吸熱時ΔH<0
C.在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均為吸熱反應
D.一個化學反應中當反應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時,反應放熱,ΔH為“-”
解析:焓變是指恒壓條件下的熱效應;化學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與反應條件是否加熱沒有直接關系,ΔH<0,放熱反應,ΔH>0,吸熱反應。
答案:D
3.下列物質(zhì)加入水中,顯著放熱的是( )
A.固體NaOH B.生石灰
C.無水乙醇 D.固體NH4NO3
解析:初中階段已知NaOH固體、濃H2SO4溶于水會放熱,生石灰加入水中發(fā)生反應:CaO+H2O===Ca(OH)2,該反應為放熱反應,NH4NO3固體溶于水會吸熱,乙醇溶于水,溶液溫度無顯著變化。
答案:AB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凡有能量變化的過程都是化學變化
B.吸熱反應只能在加熱條件下才能進行
C.放熱反應可能需要加熱才能進行
D.天然氣在空氣中燃燒時,其化學能將全部轉化為熱能
解析:有能量變化的過程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水的蒸發(fā),NaOH(s)溶于水,兩過程都屬于物理變化,但前者吸熱,后者放熱,A不正確;吸熱反應不一定加熱才能進行,放熱反應也不一定不需要加熱才能進行,B不正確,C正確;天然氣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光能與熱能,D不正確。
答案:C
5.由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C和B+C―→A兩個反應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熱反應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總和
D.A―→B+C是吸熱反應,B+C―→A是放熱反應
解析:由圖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則反應B+C―→A一定是放熱反應,反之A―→B+C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兩反應吸收和放出的熱量一定相等。
答案:D
6.(2011•臨沂高二檢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干冰蒸發(fā)要吸收大量的熱,這就是化學反應中的吸熱反應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燈和內(nèi)燃機中的燃料,說明酒精燃燒是放熱反應
C.木炭常溫下不燃燒,加熱才燃燒,說明木炭燃燒是吸熱反應
D.人們用氫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屬,主要是利用了氫氣和氧氣化合時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干冰升華要吸熱,這是物理變化,A不正確。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就是因為它燃燒放熱,B正確。木炭燃燒需加熱引發(fā)反應,但反應一旦開始,反應放出的熱可使木炭繼續(xù)燃燒,說明反應是放熱的,C錯,D正確。
答案:BD
7.已知化學反應: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熱反應。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
B.56 g CO和32 gO2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總能量
C.12 g C和32 gO2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總能量
D.將一定質(zhì)量的C燃燒,生成CO2比生成CO時放出的熱量多
解析: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和CO的燃燒反應都是放熱反應,因此B、C兩項的說法正確。12 g C并不是全部的反應物,所以A項說法不正確。由于C――→O2 CO放熱,CO――→O2 CO2放熱,所以C――→O2 CO2比C――→O2 CO放出的熱量多,即D項說法也正確。故選A。
答案:A
8.下列變化為放熱的化學反應的是( )
A.H2O(g)===H2O(l) ΔH=-44.0 kJ/mol
B.2HI(g)===H2(g)+I2(g) ΔH=+14.9 kJ/mol
C.形成化學鍵時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學反應
D.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的化學反應
解析:A項,只是水的狀態(tài)變化,屬物理變化,不屬于化學反應;B項,ΔH>0,為吸熱反應;C項,若斷裂化學鍵時吸收的能量大于862 kJ時,反應吸熱;D項,由圖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放熱。
答案:D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zhì)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C.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與反應產(chǎn)物的總焓一定不同
D.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總是高于反應產(chǎn)物的總焓
解析: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zhì)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物質(zhì)發(fā)生物理變化、核變化(如原子彈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變化。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設為x)與反應產(chǎn)物的總焓(設為y)之間的關系為①x>y,化學反應為放熱反應;②x
答案:AC
10.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總伴隨著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過程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熱量,通常叫做反應熱。符號:__________,單位:__________,比較反應熱大小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的變化 吸收 放出 ΔH kJ/mol ΔH的正負號
能力提升
11.如圖所示,把試管放入盛有25℃飽和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試管開始放入幾小塊鎂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鹽酸于試管中。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實驗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總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鎂片和鹽酸的總能量。
(5)如將本題中“25℃澄清石灰水飽和溶液”換成“20℃碳酸飲料”進行探究實驗,實驗(1)觀察到的另一現(xiàn)象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Mg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溶液受熱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證明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
答案:(1)鎂片上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鎂片逐漸溶解;燒杯中溶液變渾濁
(2)鎂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該反應為放熱反應,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析出Ca(OH)2晶體
(3)Mg+2H+===Mg2++H2↑
(4)小于
(5)燒杯中液體放出氣泡的速率加快 碳酸飲料中CO2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燒杯中的液體放出氣泡的速率逐漸加快
12.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是破壞1 mol物質(zhì)中的化學鍵所消耗的能量:
物質(zhì)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物質(zhì)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氫化物中最穩(wěn)定的是( )
A.HCl B.HBr C.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__________。
(4)相同條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別與氫氣反應,當消耗等物質(zhì)的量的氫氣時,放出或吸收的熱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5)若無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能正確回答出(4)嗎?________,你的根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鍵能越大,分子越穩(wěn)定,能量越低,反之分子越不穩(wěn)定,能量越高。
(3)可以根據(jù)鍵能數(shù)據(jù)計算。
(4)可以根據(jù)X2+H2===2HX計算判斷。
(5)生成物越穩(wěn)定,即生成物鍵能越大時,放出熱量越多。
答案:(1)A (2)A (3)放熱反應 (4)Cl2 (5)能 生成物越穩(wěn)定,放出的熱量越多,在HX中HCl最穩(wěn)定
13.把煤作為燃料可通過下列兩種途徑獲得熱量:
途徑Ⅰ:直接燃燒:
C(s)+O2(g)=====點燃 CO2(g) (放熱Q1 kJ)
途徑Ⅱ:先制成水煤氣,再燃燒水煤氣:
C(s)+H2O(g)===CO(g)+H2(g) (吸熱Q2 kJ)
2CO?g?+O2?g?=====點燃 2CO2?g?2H2?g?+O2?g?=====點燃 2H2O?g? (共放熱Q3 kJ)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途徑Ⅰ放出的總熱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徑Ⅱ放出的總熱量。
(2)在制水煤氣的反應里,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因此在反應時,反應物就需要__________能量才能轉化為生成物,其反應的條件為__________。
(3)簡述煤通過途徑Ⅱ作為燃料的意義。
解析:物質(zhì)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僅與反應物最初狀態(tài)及生成物的最終狀態(tài)有關,而與其中間變化過程無關。所以,炭雖變?yōu)樗簹庖约八簹馊紵肿優(yōu)镃O2,其實質(zhì)就相當于炭燃燒生成CO2的一步反應,故放出熱量相同。
答案:(1)等于 (2)小于 吸收 高溫 (3)固體煤經(jīng)過處理變?yōu)闅怏w燃料后,不僅在燃燒時減少SO2和煙塵對大氣造成污染,而且燃燒效率高,也便于輸送。
14.某同學設計如下圖的實驗方案來探究NH4Cl和Ba(OH)2•8H2O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根據(jù)他的實驗步驟填寫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
列表整理實驗事實和結論:
實驗步驟 實驗
現(xiàn)象 得出
結論
A.將晶體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攪拌混合物
B.用手觸摸燒杯下部
C.用手拿起燒杯
D.將粘有玻璃片的燒杯放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上,一會兒再拿起
E.反應完后移走燒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觀察反應物
解析:此實驗操作過程中需注意如下幾點:
(1)Ba(OH)2•8H2O晶體應研磨成粉末,以便于NH4Cl晶體充分接觸;(2)一定要在晶體混合起反應時立即用玻璃棒攪拌混合物,以便它們快速反應;(3)反應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要注意防止吸入NH3;(4)底部粘有水的小燒杯不能提得太高,移得太遠,防止玻璃片脫落損壞。
根據(jù)結論可知反應原理為2NH4Cl+Ba(OH)2•8H2O===2NH3↑+BaCl2+10H2O,此反應過程吸收能量。
答案:
實驗現(xiàn)象 得出結論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有NH3生成
感覺燒杯變涼 反應吸熱
燒杯下面帶有幾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燒杯底部 反應吸熱量使體系溫度降低,使水結成冰
玻璃片脫離上面燒杯底部 冰融化
混合物成糊狀 有水生成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高中化學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的訓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