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三上學期化學期末考試卷(2)
20.(2分)“神舟九號”于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場,通過長征二F遙九火箭發(fā)射升空,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2012年6月29日10時許,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位于內(nèi)蒙古中部的主著陸場預定區(qū)域.運送“神州9號”飛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學式為C2H8N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偏二甲肼是由碳、氫、氮三種元素組成的
B. 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氣
C. 偏二甲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7
D. 偏二甲肼中碳、氫、氮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
考點: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元素質量比的計算..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據(jù)偏二甲肼的化學式為C2H8N2,分析其組成和構成,并利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及元素的質量比.
解答: 解:A、由偏二甲肼的化學式為C2H8N2,則該物質是由碳、氫、氮三種元素組成,故A正確;
B、由偏二甲肼的化學式為C2H8N2,該物質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構成,該分子中含有氮原子,故B錯誤;
C、由偏二甲肼的化學式為C2H8N2,則相對分子質量為12×2+1×8+14×2=60,故C錯誤;
D、由偏二甲肼的化學式為C2H8N2,碳、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8:14×2=6:2:7,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利用信息中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組成、構成及計算,熟悉常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及化學式的簡單計算即可解答.
二、解答題(共6小題,滿分42分)
21.(10分)將如下所列舉的各種“現(xiàn)象”相對應的“解釋要點”的序號填入橫線上.
解釋要點: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改變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E.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
現(xiàn)象:
(1)10mL水與1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 B .
(2)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A .
(3)溫度計能指示氣溫的高低 C .
(4)水電解后變成氫氣和氧氣 E .
(5)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 D .
考點: 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從分子的性質考慮,分子都很小,都有間隔,都在不斷運動.有些宏觀的變化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的基本性質.
解答: 解:(1)10mL水與1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
(2)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3)溫度計能指示氣溫的高低,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改變;
(4)水電解后變成氫氣和氧氣,是因為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現(xiàn)象;
(5)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是因為碘和碘蒸氣都含有碘分子,所以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故答案為:(1)B;(2)A;(3)C;(4)E;(5)D.
點評: 能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能判斷一種變化體現(xiàn)了分子的什么性質.
22.(4分)我們所學過的氣體有:O2、CO、CO2、CH4.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 CO2 ;具有還原性,而且有毒的是 CO ;屬于有機物的是 CH4 ;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O2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
專題: 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 明確氣體O2、CO2、CO、CH4的性質:O2密度比空氣大,能夠支持呼吸,不易溶于水;CO2密度比空氣大,一般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能與水起反應生成物使紫色石蕊溶液變?yōu)榧t色;CO有毒性,可以燃燒,并且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的火焰.甲烷是有機物,具有可燃性并且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的火焰.
解答: 解: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yōu)榧t色的是酸性氣體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O2
以上物質只有CO有毒性且具有還原性;故答案為:CO
以上物質只有甲烷是有機物;故答案為:CH4
O2密度比空氣大,能夠支持呼吸,不易溶于水所以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答案為:O2
答案:
CO2
CO
CH4
O2
點評: 此題注重考查了氣體O2、CO2、CO、CH4的性質和用途,是往年??嫉闹R點之一,需要同學們認真記憶才行.可燃性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在遇到明火時有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氣體在加熱或點燃前有進行驗純.
23.(7分)氫氣是一種理想的燃料,它具有①資源豐富,②產(chǎn)熱高,③燃燒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這三大優(yōu)點,從社會進步和發(fā)展要求的角度,你認為它作為一種能源和現(xiàn)有其它能源物質比較,最大的一條優(yōu)點是?、邸?填序號).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正致力于研發(fā)氫氣的獲得技術,我們知道電解水可產(chǎn)生氫氣,但此法不宜大面積使用,理由是 消耗電能,不經(jīng)濟 ,請寫出電解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H2O 2H2↑+O2↑ .
考點: 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yōu)缺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化學與能源.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氫氣燃燒產(chǎn)物為水,不會污染空氣,但是使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氫氣時,消耗的能源太大,以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進行解答
解答: 解:根據(jù)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可以看出,最大的優(yōu)點是燃燒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但是使用電解水的方法生產(chǎn)氫氣,消耗的能源太大,不經(jīng)濟;科學家目前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廉價的制取氫氣,即降低制氫成本;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 2H2↑+O2↑.
故答為:③; 消耗電能,不經(jīng)濟;2H2O 2H2↑+O2↑.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以及怎樣使氫氣成為普遍使用的能源,完成此題,可以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
24.(8分)按要求用正確的化學符號表示:
(1)2個氮原子 2N .
(2)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
(3)5個二氧化碳分子 5CO2 .
(4)鋁元素 Al .
(5)氧化鎂中鎂元素顯+2價 O .
(6)3個亞鐵離子 3Fe2+ .
(7)構成氯化鈉晶體的陰離子 Cl﹣ .
(8)銨根離子 NH4+ .
考點: 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shù)挠嬃繑?shù)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jù)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2個氮原子,就可表示為:2N;
(2)硫離子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16,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故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5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5CO2.
(4)鋁元素的元素符號為:Al;
(5)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確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標出的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shù)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shù)字在后,所以氧化鎂中鎂元素顯+2價,故可表示為: O;
(6)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1個亞鐵離子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故3個亞鐵離子可表示為:3Fe2+.
(7)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構成氯化鈉晶體的陰離子表示為Cl﹣;
(8)根據(jù)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因此銨根離子表示為:NH4+;
故答案為:(1)2N; (2) ; (3)5CO2; (4)Al; (5) O;(6)3Fe2+; (7)Cl﹣;(8)NH4+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25.(4分)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并填空:
(1) 2 Pb(NO3)2 2 PbO+ 4 NO2↑+ 1 O2↑
(2) 1 Al2(SO4)3+ 6 NaOH═ 2 Al(OH)3↓+ 3 Na2SO4.
考點: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各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選擇相應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shù)法、定一法等)進行配平即可;配平時要注意化學計量數(shù)必須加在化學式的前面,配平過程中不能改變化學式中的下標;配平后化學計量數(shù)必須為整數(shù).
解答: 解:(1)本題可利用“定一法”進行配平,把Pb(NO3)2的化學計量數(shù)定為1,則PbO、NO2、O2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1、2、,同時擴大2被,則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2、2、4、1.
(2)本題可利用“定一法”進行配平,把Al2(SO4)3的化學計量數(shù)定為1,則NaOH、Al(OH)3、Na2SO4前面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6、2、3.
故答案為:(1)2、2、4、1;(2)1、6、2、3.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配平時化學計量數(shù)必須加在化學式的前面,配平過程中不能改變化學式中的下標;配平后化學計量數(shù)必須為整數(shù),配平過程中若出現(xiàn)分數(shù),必須把分數(shù)去分母轉化為整數(shù).
26.(9分)有A、B、C、D、E、F六種物質,其相互轉化如下:將紫黑色固體粉末A加熱,可產(chǎn)生無色氣體B,同時生成一種黑色固體C和另一種固體物質D;黑色固體C可用于加熱氯酸鉀制氧氣時的催化劑;另一黑色固體E在無色氣體B中燃燒,產(chǎn)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F,綠色植物可將氣體F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轉化為無色氣體B.
根據(j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KMnO4 ,C MnO2 ,F(xiàn) CO2 _;
(2)寫出固體A受熱分解的反應方程式: 2KMnO4 K2Mn04+MnO2+O2↑ ;
(3)寫出固體E與氣體F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CO2 2CO _;
(4)寫出C催化雙氧水分解的反應方程式: 2H2O2 2H2O+O2↑ .
考點: 物質的鑒別、推斷;氧氣的化學性質;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物質的推斷題.
分析: 根據(jù)F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綠色植物可將氣體F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轉化為無色氣體B,所以F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黑色固體E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將紫黑色固體粉末A加熱,可產(chǎn)生氧氣,同時生成一種黑色固體C和另一種固體物質D,黑色固體C可用于加熱氯酸鉀制氧氣時的催化劑,結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藥品和方法可知,A是高錳酸鉀,C是二氧化錳,D是錳酸鉀,然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 解:(1)F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綠色植物可將氣體F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轉化為無色氣體B,所以F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黑色固體E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所以E是木炭,將紫黑色固體粉末A加熱,可產(chǎn)生氧氣,同時生成一種黑色固體C和另一種固體物質D,黑色固體C可用于加熱氯酸鉀制氧氣時的催化劑,結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藥品和方法可知,A是高錳酸鉀,C是二氧化錳,D是錳酸鉀,經(jīng)過驗證,推出的各種物質都滿足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正確,所以A是KMnO4,C是MnO2,F(xiàn)是CO2;
(2)固體A受熱分解的反應是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04+MnO2+O2↑;
(3)固體E與氣體F在高溫條件下的反應是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CO2 2CO;
(4)C催化雙氧水分解的反應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O2↑.
故答案為:(1)KMnO4,MnO2,CO2;
(2)2KMnO4 K2Mn04+MnO2+O2↑;
(3)C+CO2 2CO;
(4)2H2O2 2H2O+O2↑.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三、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3分)
27.(13分)通常情況下,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如圖甲所示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 A (填編號),收集氨氣應選用 E (填編號). 為了防止多余的氨氣逸散到空氣中造成污染,可用 水 吸收處理.
(2)實驗室制取CO2,其發(fā)生裝置可選用 B (填編號),收集裝置可選用 D (填編號),請寫出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3)CO2是初中化學重點研究的氣體之一,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A和圖B所示的實驗來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質.
?、僭撆d趣小組用干燥管、燒杯、銅網(wǎng)等設計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如圖A所示.在干燥管內(nèi)的銅網(wǎng)上應盛放 石灰石或大理石 ,將制得的CO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同學們觀察到前者變渾濁,請寫出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而后者則無明顯現(xiàn)象,于是提出問題:CO2和NaOH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跒榱蓑炞CCO2與NaOH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李明同學設計了甲、乙兩個實驗(如圖B所示).實驗現(xiàn)象為:甲﹣﹣軟塑料瓶變癟,乙﹣﹣“瓶吞雞蛋”.趙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CO2和NaOH反應使瓶內(nèi)壓強變小 .張小雯同學提出質疑,她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說明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其理由是 CO2溶于水或與水反應也會導致瓶內(nèi)壓強變小 ,于是補充了一個對照實驗,這個實驗是 把NaOH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同樣的實驗,看現(xiàn)象是否有差別 .趙虎向甲實驗后變癟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稀鹽酸 ,觀察到 有氣泡產(chǎn)生 現(xiàn)象,從而證明CO2與NaOH已經(jīng)發(fā)生了反應.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堿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實驗室制取氨氣時需要加熱,反應物都是固體,應該選擇能夠加熱的實驗裝置,氨氣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水可以吸收氨氣.
(2)根據(jù)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據(jù)發(fā)生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進行解答;
(3)①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可以據(jù)此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诙趸己蜌溲趸c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據(jù)此解答該題;要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必須證明在溶液中存在碳酸鈉,可以結合碳酸鈉的性質來完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實驗室制取氨氣時需要加熱,反應物都是固體,應該選擇A裝置制取氨氣,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氣法收集.制取氨氣時為防止多余的氨氣逸散到空氣中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可以用水來吸收;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不需加熱,屬于固體和液體常溫反應,故選發(fā)生裝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3)①在干燥管內(nèi)的銅網(wǎng)上應盛放固體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谝驗槎趸寄芘c氫氧化鈉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瓶內(nèi)氣體減少,氣壓降低,故甲﹣﹣軟塑料瓶變癟,乙﹣﹣“瓶吞雞蛋”.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內(nèi)氣壓降低.可將氫氧化鈉溶液換為清水或酸性溶液觀察有無此現(xiàn)象;因為變癟后的塑料瓶內(nèi)有碳酸鈣生成,所以若加入酸性溶液會有氣泡生成.
故答案為:(1)A;E,水;
(2)B,D,CaCO3+2HCl=CaCl2+CO2↑+H2O
(3)①石灰石或大理石,CO2+Ca(OH)2═CaCO3↓+H2O;
?、贑O2和NaOH反應使瓶內(nèi)壓強變小; CO2溶于水或與水反應也會導致瓶內(nèi)壓強變小; 把NaOH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做同樣的實驗,看現(xiàn)象是否有差別; 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或CaCl2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碳酸鹽的檢驗方法、氣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熟練掌握這些知識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四、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5分)
28.(5分)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6.40g,充分加熱后,剩下固體4.48g.
(1)根據(jù) 質量守恒 定律,可制得氧氣 1.92 g,剩下的固體物質是 MnO2 和 KCl ;
(2)通過計算確定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結果精確到0.01).
考點: 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 (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氣的質量=反應前物質質量總和﹣反應后物質質量總和;
(2)利用氯酸鉀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計算出參與反應的氯酸鉀質量;在此反應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混合物的質量減去氯酸鉀質量就是二氧化錳的質量.
解答: 解:(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氣的質量=6.40g﹣4.48g=1.92g;剩下的固體物質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
(2)設參與反應的氯酸鉀質量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
x=4.90g;
則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為:6.40g﹣4.90g=1.50g.
故答案為:(1)質量守恒;1.92;MnO2 和 KCl;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為1.50g;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和質量守恒定律解答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氣的質量;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