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中學的歷史也是一種文化,著重重視中學的歷史,以讓我們中學生以及更多的中國人銘記歷史,所以中學歷史的教學方法也尤為重要,以下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闹袑W歷史教學方法。
一、運用精讀素材找出疑問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借鑒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素材中查找有效信息,便于他們產生疑問。比如在人教版初二歷史上冊第1課《鴉片戰(zhàn)爭》的教學中,筆者就要求學生圍繞“鴉片戰(zhàn)爭產生的原因及國際背景”閱讀課本,帶著問題查找其中有價值的信息。筆者利用導學案,給學生提供了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和英國的綜合國力對比材料,讓學生知道尤其是清朝的外貿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于是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通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事件來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軍民的反抗情況。學生帶著“處于貿易順差地位的中國為什么卻被打敗?”“《南京條約》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從歷史教材中探尋答案。初中歷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求,設計一定的導學方案,圍繞課程知識要點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等來設計導學案,讓學生有整體理解。選擇富有情趣的歷史小故事,讓學生從趣聞軼事的閱讀中發(fā)現更多的學習樂趣。多鼓勵學生朗讀、默讀、角色扮演等,引導他們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運用筆記形式找出學習難點,引導他們有效探討這些難點并加以理解消化。
二、任務協(xié)作破解難題法,增強互動與豐富體驗
為學生組建探索歷史知識的興趣小組,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單一講解模式,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有效破解難題,將識記轉化為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可探究任務,幫助學生在群體合作過程中相互討論學習,能有效激活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讓歷史課堂更加富有情境與趣味。
三、任務協(xié)作以學生自我探究為主線,突出合作探討
比如在《洋務運動》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以洋務運動的“自強”“求富”口號為切入點,要求學生與同桌從“洋務運動的概述”中找出運動實施的時間、做法、目的等,讓他們能夠認識到洋務運動是中國19世紀60~90年代,以恭親王愛新覺羅•奕䜣和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以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同時,筆者要求學生圍繞“怎樣評價洋務運動的改革思想?”“透過‘師夷制夷、中體西用’八個字你能讀出什么?”“洋務運動在軍事、經濟、文化和政治上有哪些發(fā)展的標志性事件?”“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擺脫失敗的厄運,但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很大,為什么?”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在探討洋務運動發(fā)生的時間、過程、結局及其影響的過程中全面深化理解掌握知識。筆者還要求學生以穿越時空的辦法采訪曾國藩、李鴻章、奕䜣等人,活化歷史。任務協(xié)作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明確學習思考的方向和目標,幫助學生在彼此交流中有效深化感知。教師設計的歷史導學任務應該突出多樣性和層次性,幫助學生有更多自由的選擇機會。多鼓勵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組間辯論等,讓他們在交流中產生學習動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三、總結追問反思法,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溫故而知新。運用總結反思法引導學生回顧歷史學習過程,使得他們的認知思維更加豐富,認知視野更加寬闊??偨Y能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歸納概括能力,反思使得學生有不斷修正的時間和空間。
四、總結反思能使學生的認知更加多彩
比如在《難忘九一八》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了解歷史事件真相的基礎上,總結日本的蓄意用心以及對中國的侵略,認識到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分析其必然性。學生在總結中能夠結合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國際影響,得出九一八事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的序曲”的結論。通過總結使學生在歷史事件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洞察出其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幫助他們在反復研讀中掌握歷史思維方法。引導總結反思應結合課程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拓展。關注學生的不同表達,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表述學習理解過程,讓過程更加具體、認知更加全面。如前所言,歷史不僅需要讀,更需要學生帶著激情和疑問去深思感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發(fā)現歷史的精彩,更能夠拓寬他們的認知思維,促進其知識技能生成。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使歷史教學更有吸引力和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