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如何抓好語文教學
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教師要認真刻苦鉆研教材,立足實際認真精心備課。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小學階段如何抓好語文教學,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學階段如何抓好語文教學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一是向學生講道理,告訴他們我們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二是告訴學生他們這個年齡就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年齡,如果現(xiàn)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會徒傷悲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著手。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文本內容、準備教學內容,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可以從心理學方面來考慮,我們要給學生自信心,當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時去表揚他,讓他知道,我能學好這門功課,我有信心學好這門功課,這樣他就會逐步對這門功課感興趣。學生有了錯誤,不宜過多指責從而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二、改變課堂形式,明確學習任務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是自主學習的陣地,因此我在課堂上會因不同的文本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字詞的學習,學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梗概,讓學生先寫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剛開始學生可能由于表達能力不強或膽小,直接說不好,所以事先先寫出來,這不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去獨立思考,也訓練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在進行文本分析時采用說寫恰當結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獲益,聽說讀寫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氣
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氣。習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需注重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氣的養(yǎng)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注重,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厲要求,嚴厲練習,去培育學生良好的習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育習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思學通知我們:習氣養(yǎng)成教育,有時還必需帶有強迫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以為,真正的“以人為本”,并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繁華鬧,一味的依從和將就學生,必要時,還需求有教員意志的左右。由于,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實質的含義。
關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氣首當其沖:一、自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氣;二、細心仔細、一絲不茍的習氣。三、勤于入手、動筆、動腦的習氣;四、大膽、小氣、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氣;五、顧惜書本文具的習氣;六、好問的習氣;七、在協(xié)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氣;八、規(guī)范、整潔寫字的習氣。
培育習氣,要悉心引導,嚴厲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育學生的寫字習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需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需規(guī)范、整潔地寫字。必需經(jīng)常自動習字。筆者發(fā)現(xiàn),良好的寫字習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guī)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氣養(yǎng)成了,其他習氣:如顧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仔細,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下去了。
四、多管齊下,上好每一節(jié)課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課堂40分鐘落到實處。上好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探索:課型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創(chuàng)新、找切入點,過程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板書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語言風格創(chuàng)新等。要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教師要上得輕松,教師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課的關鍵。以我個人的體驗,我認為備好課主要備以下內容:備教材,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jù)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備教學法,為了達到目標,采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
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么要求和問題教師都要有所準備。備自己,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等。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腦筋,多觀察,多問幾個為什么。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讓學生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流意見,發(fā)表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效率會不斷提高,。如果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了這幾點,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上課一定輕松自如。
如何抓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一、教師刻苦鉆研教材,立足實際認真?zhèn)湔n
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教師要認真刻苦鉆研教材,立足實際認真精心備課。一是教師要抱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傾注熱情,執(zhí)著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實踐。二是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應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xiàn),教師要精心地鉆研教材,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不斷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指導時,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誦讀。三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和業(yè)務的理論修養(yǎng),要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 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的不懈追求,永葆教育者的青春。
二、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扎實抓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它是教學過程中信息輸出和反饋的主要途徑之一。好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才算好的提問呢?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
(一)問題要新穎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的意料,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如上五年級《莫高窟》一課時,我問:“敦煌莫高窟為什么聞名于世?請你閱讀課文,概括回答?!睂W生迅速行動起來,認真閱讀起來,積極開動腦筋,到文中去尋找答案。當然,問題的深淺度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段和年級段設計。
(二)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
教師啟發(fā)性的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fā)思維的出發(fā)點,它能夠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引起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因此,要求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從分考慮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學,才能達到效益。教師啟發(fā)性的提問一方面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有了成功的喜悅感,這對于將來的學習是多么重要。
(三)優(yōu)化有效講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講授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開展離不開講授。因此,在實踐中優(yōu)化課堂講授、提高講授的有效性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講解,有效指導。比如當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碰到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此時,教師就應停下來,對字、詞的意思進行講解,從而理解句子、文章的段意,中心思想等。
講授不是純粹“填鴨”灌輸。有效的講授必須切合學生的智力,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講授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講多講少,應視學生的需要而定,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效的講授要注重內容的邏輯性,不能機械盲目地講授。教師的講授是通過語言進行的,教學語言的好壞同講授效果有密切關系。好的教學語言可以使講授如虎添翼,使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三、加強學生基礎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抓好課堂閱讀教學,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買一些有關寫作方面的書籍自己閱讀,特別是優(yōu)秀的習作、名家范文要多看多閱讀,理解和掌握寫作方法和技能。我在教學中,重點加強學生“說”的訓練,先讓學生進行一些口頭的句式練習,訓練可逐句進行,最后連成一段,要求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讀后感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開發(fā)學生智力
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一上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如《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教材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獨特風情和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本課時如果按一般講讀課文的模式上,學生的情感很難被調動,因為學生對威尼斯了解非常少,重難點突破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最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fā)言有創(chuàng)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有一次,一位老師正在講課,外面忽然雷聲大作,頃刻間大雨從天而降,學生都往外看。他看到大家無心聽課,靈機一動,就干脆請同學們站起來,趴在窗戶上看雨景,隨即說:“同學們,誰能一邊看雨景,一邊說出一些貼切的描寫雨景的詞句?”學生們高興極了,看看說說,邊看邊說,課堂上妙語連珠,什么電閃雷鳴、烏傾盆大雨、雷聲隆隆……幾分鐘上了一堂精彩的口頭作文課。這樣讓學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滿足,又激起了他們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怎樣抓好小學語文教學
一、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一定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讓其知道應從預習中已經(jīng)懂得些什么,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課堂上解決,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上課,從而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抓住重難點,用輕松愉快的方法讓同學們學好每一個知識點,充分向課堂的每一分鐘要質量。課后認真做好查漏補缺工作,當然,還應做好每個單元的檢查復習工作。
二、保持學生的熱情
即具有熱愛祖國言語文字的感情,學習言語文字的熱情。筆者以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tài)的,有生命的現(xiàn)象。更贊同一種觀念,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生長的課堂。因此,分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言語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進程中,需求學生的真情和熱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于語文課程目的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需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求引導,需求熏陶,需求結合習氣養(yǎng)成教育來培育。尤其需求留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言語文字傷了感情。
很好了解,試想,假設學生看了課表,某節(jié)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樣上?筆者在臨時的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于趣,要讓學生對言語文字有興味,對美妙生活充溢熱愛和向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重的興味,感情自然也就發(fā)生了。并釋放出龐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自動性強了,對教員的嚴厲要求也能充沛了解,并按教員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要害的一點,學生對言語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都來源于教員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暖和課堂!
三、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設計最佳方案
在教學中,學生起著主體作用,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節(jié)目主持人,一個好的組織者,好的領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課文讀幾遍,然后再看各類教學參考書,在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領悟備課。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學習新課以前通過課外書籍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課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自覺的學習獲得知識。這樣教師學生同時運用得來的知識會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四、改變作業(yè)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基礎培養(yǎng)
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如果寫字不過關,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名家于永正在談寫字作業(yè)時強調布置作業(yè)要循序漸進,先多后少。而我想改變以往的生字作業(yè)形式也能起到減輕負擔增強興趣的目的,因此我將生字作業(yè)分為書法作業(yè)和拼音作業(yè)。書法作業(yè)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當天學完課后的字帖、照著字帖寫的小楷、月末書法展示;拼音作業(yè)是精讀課中含有生字的詞語,要求學生先寫好拼音,然后互相對換寫。這種作業(yè)比較靈活,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這不僅有助于書法練習,而且?guī)椭鷮W生強化生字的記憶,學生也不會因寫字繁多枯燥而產(chǎn)生厭煩情緒。
五、改變積累形式,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學生知識的增長是點滴積累而成的,因此語文學習要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淀,這種過程積累顯得尤為重要。積累就是將摘抄內容熟練背誦,牢記不忘,久而久之,無形中你身體里儲存的“糧食”就多了。在教學中,我利用課前5分鐘,開展背誦展示活動。每天背誦的內容不同,總結為“一段二句三詞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優(yōu)美段落、詩詞;二句即周二被兩個名言警句、歇后語或俗語等;三詞即周三、周四背三個積累好詞,說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課堂中增加學生的背誦量,根據(jù)文本內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積累背優(yōu)美段落,不斷鞏固背熟練,力爭篇篇課文有背誦,記憶內容要熟練。通過最大限度的記憶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兩周一次的“背誦大展示”活動,讓學生默寫強化,從中盡情享受識記的樂趣。
如何抓好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教學
一、嚴厲與關心、尊重并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只有讓學生“親其師”,才能讓學生“信其道”。
1、尊重學生首先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在我眼里,無論是六年級還是一年級的學生,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我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其次,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課堂上不以長者、尊者、權威者的姿態(tài)自居,在平等、融洽、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教學活動,課堂外經(jīng)常與學生交談,并且讓談話在自然、融洽的氣氛中進行,這使得學生都愿意與我聊天,這不但了解了學生的情況,而且也改變了師生關系。
2、關心愛護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生活學習上予以幫助,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此外,做到不體罰學生,學生是不成熟的個體,他們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當學生犯了錯時,一味懲罰只會使學生產(chǎn)生對立情緒,久而久之,他們甚至會認為犯錯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受一點懲罰就可了事,這顯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于犯了錯的學生,我主要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從心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主動改正。
3、嚴格要求學生。制定規(guī)章制度,讓學生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能做。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嚴格要求學生一定要在尊重、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上嚴格要求,不然學生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有了對學生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對你的嚴格要求也能心服口服,不必打罵,幾句話就說到心坎里,常常都能收到奇效。
二、因地制宜,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農(nóng)村小學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有著更多的與動物、植物親近的機會
老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把課堂搬到外面去,這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我通常在兩種情況下采取這一做法:一是教學內容與自然環(huán)境有聯(lián)系的情況下,將課堂搬到相宜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二是教學內容與自然沒有聯(lián)系,但學生處于一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狀態(tài)時。我也讓學生到外面去。
(二)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引起學生興趣
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也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
如果學生長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知識被強制性的往頭腦中灌輸,久而久之必定失去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感覺到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課堂中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討論、去活動。
三、聽、說、讀、寫從低年級抓起,全面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
(一)聽與說
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已經(jīng)能將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等合成一句話,也就是說,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聽說能力,但是這種聽說能力畢竟只是簡單的、最基本的、是不甚規(guī)范或者是地方化的――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這種情況可能是更為突出,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學生一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要重視對學生的聽說訓練,一方面要及時地提高、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免學生的聽說訓練出現(xiàn)斷層;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的語言表達逐步規(guī)范,符合普通話和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
(二)讀與寫
讀寫訓練是貫穿語文教學始終的一項任務。從小學到大學,可以說都在進行讀寫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知道怎么寫,因為讀既是語言的積累,也是思想的積累,還是怎樣用語言去表達思想的積累,當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讀寫訓練要求不可能太高,最初可根據(jù)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從簡單的閱讀開始,從讀懂一句話,到能讀懂書上的課文再到閱讀一些簡單的課外讀物,每一個階段老師都要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去讀,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在進行讀的訓練的同時也可以進行寫的訓練,把句子補充完整可以說是最初的寫的訓練。
補充句子要注意開放性,不要太關注答案的正確性、唯一性、要讓學生富于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開放性地補充句子,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等發(fā)散思維能力,此后,是寫一句話的練習以及寫幾句話的練習,讓學生逐步地能通過一兩句話表達清楚一件簡單的事情,具備較為初步的文字表達能力,有了小學低年級這樣的讀寫訓練,學生就能輕松地過渡到中高年級對語文的學習,表現(xiàn)出較高的閱讀與作文水平。
小學階段如何抓好語文教學相關文章:
小學階段如何抓好語文教學
上一篇:先進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下一篇:單片機的學習方法學習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