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如何構思
文章構思的產生,并不是憑空發(fā)生的,它常常是寫作主體得之于客觀外物的觸發(fā)、啟迪,產生某些觀念、看法,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寫作如何構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寫作如何構思
(1)萌發(fā)期
萌發(fā)期是構思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產生寫作動機的觸發(fā)、“引爆”階段。
文章構思的產生,并不是憑空發(fā)生的,它常常是寫作主體得之于客觀外物的觸發(fā)、啟迪,產生某些觀念、看法,從而引起寫作某種具體作品或文章的沖動或愿望。
作家馮驥才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回,他在火車上看到一對夫妻,丈夫很矮,而妻子個子很高,由于這違反了常例,全車廂的人都覺得別扭。但這兩個人相親相愛,相敬如賓,雖是在旅途中,也顯得那么情深意長。目睹了這幕不期而遇的場景,他的文章構思活動就觸發(fā)、啟動了,這就是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產生由來。陶鑄同志的著名散文《松樹的風格》也是由于從松樹那種郁郁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的高大形象受到啟示,引發(fā)了文思,進而聯想到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共產主義風格,從而產生了寫作這篇文章的動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盡管某些客觀物象經常成為作者構思的酵母,但它們只是促使構思萌發(fā)的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特殊(個別)條件,即外在條件。促使構思產生的更重要的條件還是寫作主體的內在條件,也稱一般條件。所謂“一般條件”,即指受現實生活長期影響而形成的寫作主體的各種內在因素,包括作者的生活積累、情緒記憶水平、對生活認識的深度、廣度和思想傾向以及特定的審美經驗、審美創(chuàng)造意識等等。這些主體因素不僅是觸發(fā)構思的內在原因,而且也是使這種觸發(fā)進而變成具體的寫作欲望、產生寫作沖動的基礎。寫作主體如果沒有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豐厚積累,即使受到某種現象的觸發(fā)或啟示,也難以點燃寫作欲望的烈火。所以,寫作構思的萌發(fā)正是這種“外感”與“內蓄”的共鳴,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至于萌發(fā)構思的“個別條件”,則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歸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啟動文章構思
前面所舉馮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即屬此類。這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此外,報紙上的通訊、報告文學、隨筆、調查報告、雜談等文章構思的啟動常屬這種情況。
②閱讀文章啟動構思
許多人在閱讀書報時,從正、反、側面受到某些啟發(fā),從而觸發(fā)了寫文章的構思活動。如論文、雜文、讀后感、評論、爭鳴文章的構思活動的萌發(fā),大多是由閱讀引起的。
③聽故事啟動構思
這在小說、影視和戲劇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很常見。例如托爾斯泰聽朋友講了一個關于妓女的故事,引起較大的興趣,萌生出長篇小說《復活》的構思。王蒙的小說《說客盈門》,乃是聽浩然同志有一次閑談時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引起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構思出來的。
④觀賞藝術作品啟動構思
如觀賞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啟動了我國青年作家劉建安的《洞庭纖夫》的創(chuàng)作構思;素描《阿芙樂爾》觸發(fā)了蘇聯作家拉甫列涅夫《決裂》的構思等。
⑤記憶、回憶啟動構思
自傳、回憶錄、回憶性的散文等常屬這種情況??傊?,構思萌發(fā)的個別條件是多樣而復雜的。我們應該開放五官,去廣泛感知外界事物;張開雙臂,熱烈擁抱現實生活;此外,我們還應積極的從前人的作品中吸取養(yǎng)料,為我所用,不斷的用新的信息來激活我們的大腦,使思維經常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增加文章構思萌發(fā)的機會。
(2)模糊期
在構思萌發(fā)的中期,作者往往精神興奮,對未來的作品充滿朦朧的希望和信心。然后,作者便要對未來的作品進行具體的孕育和構思。這就進人了構思的孕育期或模糊期。這一階段,是寫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段,也是構思活動中最苦的階段。孕育一開始,在作者頭腦中,各種問題、各種想法紛至沓來,從人物、景物形象到文體結構,從情感到語言,朦朦朧朧,若即若離,稍縱即逝,難以捕捉和定型。構思的艱辛,往往使作者有焦慮、煩悶、痛苦等一系列緊張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甚至會引起失眠、食欲不振、脾氣反常、時喜時憂、時哭時笑的如癡如狂的生理、心理反映,極容易使作者身心疲憊而中途退卻。人們平常所說的寫作之“苦”主要指此而言。例如,托爾斯泰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他創(chuàng)作《安娜·卡列尼娜》構思的情景時說:“我感到悲哀,什么也沒有寫,痛苦地工作著。您簡直想像不到。我在這不得不播種的田野上進行深耕的準備工作,這對于我是多么困難??紤],反復地考慮我目前這部篇幅巨大的作品的未來人物可能遭遇到的一切。為了選擇其中的百分之一,要考慮幾百萬個可能的際遇,真是極端困難。我現在做的正是這個……”。這也是為什么在“寫作”這座巍巍大山的山腳下徘徊、在半山腰滯留的人多,而真正登上峰巔的人都很少的原因之一。福樓拜曾告誡人們:著書要有堅強的意志。只要闖過這一關,便會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取得文章構思的成功。
文章構思模糊期的長短,因人因文而異,差別很大。郭沫若寫《地球,我的母親》時,靈感和詩興襲來,迫使他打著赤腳臥倒在路邊,匆匆記下了那噴涌而出的詩句。創(chuàng)作中的這種揮筆而就的現象很多,模糊期短到幾乎不易覺察。相反,有時卻很長,例如左思的《三都賦》構思十年而成,冰心的散文《一只木屐》“卡殼”十五年后才發(fā)而為文。
在構思處于模糊期中,要求作者的思維既要能不枝不蔓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專心思考,同時又必須打破時空界限,圍繞中心,把已經映現在頭腦中的信息材料作進一步的擴充、延展,并進行再體驗、再認識的思維活動。這一階段的思維活動主要從兩個方面同步展開:即橫向的擴展和縱向的掘進。橫向擴展,是把思考的問題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縱向掘進,是把思考的問題進一步深化。在實際寫作中,縱向掘進與橫向擴展往往是同步進行的,從內在關系來說,處于一種互為因果的互動狀態(tài):聯想的展開,現象的組合,是作者思想深化的結果,同時又為在新的緝合層上作再掘進提供了基礎;而再掘進的結果又導致更廣闊的聯想,喚起記憶中更多的儲存,從而構成新的聯結和組合。
構思的模糊期中,作者頭腦中往往會不斷跳躍出一些閃光的思想、精彩的句子或片斷的形象,但一般說來是不穩(wěn)定、不系統(tǒng)的,依靠它還不足以使寫作的外化階段得以開始。但如果把它記下來,可以幫助作者深入地構思。很多作者都在此時記下情節(jié)草案、作品提綱、段落提要、人物簡表等等,有時還畫出了未來作品中的人物肖像。這些做法有助于思路的梳理,有助于使構思的模糊化向明朗化、定型化的方向發(fā)展。
(3)明朗期
如果把萌發(fā)期和模糊期看做是構思的不定型階段,那么明朗期則是構思的后期階段、定型階段,所要解決的主要是如何藝術地定型化的問題。構思活動的完成,以形式的確定為最后標志。只有對未來文章或作品的具體形式有了基本確定的構思以后,作者才能進入文字表達,著手由“意”到“文”的轉化。概括地說,明朗期的構思具體內容為以下三點:
①定型化
即作者首先要從宏觀上整體把握作品。如選定恰當的體式、開拓明晰的思路等;或以提綱的形式將其中的人物、事件、思想、結構、環(huán)境(指記敘性文章)以及大小論點、總分論點和論據(指理論性文章)列出,形成一個完整的“預想”表現體系。
②有序化
即作者按照思路的發(fā)展,對未來作品進行總體構架與局部層次的有序設計。其中包括層次段落的安排、線索的設置、材料的調整與組合等,從而變萌發(fā)期、模糊期的“無序”為“有序”。構思中的“優(yōu)化”(或曰“美化”)活動,是著眼于未來作品的“物態(tài)化”程度及藝術表達效果來考慮的。它主要包括展現形象或展開問題時所運用的具有美學功能的手法、技巧,乃至敘述語言的風格等。如賈平凹在談《滿月兒》的構思時說:“一出場要自然,要有場景,以形象抓人;時時寫進生活情趣……描繪要細膩,敘述要抒情,產生詩的意境;調子要柔和,語言不要出現成語和歇后語一類太‘土’的話,節(jié)奏和音響更有鄉(xiāng)下少女言談筆語式的韻味;結尾要電影式的‘淡出’,淡得耐嚼?!憋@然,作家上述的種.種具體構思設想,都是以作品藝術表現的優(yōu)化為宗旨的。
總之,未來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的特點都達到了定型化的程度,標志著構思明朗期的結束。行文表達即可開始。
學生寫作如何構思相關文章:
學生寫作如何構思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寫好作文開頭的方法
下一篇:語文成績如何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