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放松
打太極拳不僅可以消除疲勞增進新陳代謝技能、暢通筋絡、緩解衰老過程,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還可以提高我們在太極拳種的技擊水平??墒谴蛱珮O拳如何放松?又何以謂之松?這都是諸多習拳者所關注的一個話題。太極拳的放松是什么?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太極拳的放松。供您閱讀!
太極拳的放松
考論太極拳前輩的經典拳論可知其要求,如若練拳能做到肢體柔順不僵滯,呼吸順暢而不短促,面容安詳而不緊張,動作和諧而不參差,那就初步達到了放松。如果是在練習過程中肢體僵滯、呼吸短促、面部緊張、動作參差、不能周身一家,那就是還沒有做到放松。
練習太極拳要“動靜相兼”,要用心意指導動作,“意在動先”,因此,得從“心靜體松”入手。武派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武禹襄先生提出練太極拳要“身雖動,心貴靜”。其傳人李亦畬先生在《五字訣》中進一步闡明“心不靜則不專(不能專心致志),一舉手前后左右全無定向。”心靜則不妄動,而后能定(精神專注,目的明確),定而后能安(體態(tài)自然,從容不迫),安而后能慮,(潛心研求),慮而后能得,心里有拳,才能有收獲。練拳如果心煩意亂,必然神情緊張,呼吸短促,進退失據。吳殳在《手臂錄》中說:“用技易,治心難……能治心者,心不妄動,才能專心練拳,專心對敵。”練太極拳欲求放松,要在心靜上多下功夫,練拳起勢前,先靜心站立片刻,俟心靜,呼吸順暢后再開始練拳,就易做到放松。
太極拳的放松
練太極拳務必要身法正確,從整體上說,要正確地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具體地說,要做到提頂、吊襠、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騰挪、閃戰(zhàn)、尾閭正中,氣沉丹田,分清虛實。太極拳史論家徐震先生在《太極拳發(fā)微》中強調練太極拳要身法合度,如此“于弁搏(技擊)養(yǎng)生咸可得效矣!”
武禹襄說的身法要領,基本上是按我國傳統(tǒng)道德對人們的要求而制訂的,其核心要領是“中正安舒”,內心要求是“心靜氣穩(wěn)”,二者咸備,練拳就易做到放松。
在諸多身法要領中,如從放松角度著眼,首先要松腹。《十三勢行功歌》云:“腹內松靜氣騰然”,腹內松靜不緊張、不挺腹、不憋氣,有益于周身放松。其次,兩肩兩胯要放松。松胯的竅要是收尾閭(尾閭正中)和裹襠。能松胯則回旋便利,有益腰部折疊運化,松肩的竅要是肩關節(jié)舒展放松,不上聳,不下沉,肩骨微向前合,后骨縫微開。肩松則臂活,以利靈活運化。身軀主干要做好提頂吊襠、涵胸拔背和尾閭正中。提頂和拔背相結合,可使脊椎上下相撐,節(jié)節(jié)松開,尾閭下垂。
拳勢規(guī)范,動作才能符合太極拳理。如果動作參差不齊,不能周身一家,內外相合,其拳勢一定不規(guī)范。武禹襄先生在《十三勢說略》中指出練太極拳最易出現的弊病是“缺陷”(指拳勢)、“凹凸”(指身法)和“斷續(xù)”(指運作)。拳勢如有缺陷,就不能端正圓滿。身法如有凹凸,軀干易低頭彎腰突臀,后仰挺胸腆腹。上肢聳肩仰肘;下肢弓步時前膝過屈或不及、后膝過彎或挺直;拳勢運行不能一氣貫串連綿不絕,斷斷續(xù)續(xù)。如有這些弊病,一定會影響放松。
欲要拳勢規(guī)范,根據前人經驗,開始學太極拳要慢,學好一勢再學一勢,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身法要中正,拳勢要規(guī)矩,動作要自然,幅度要大一些。拳勢運作徐緩,中正,大度,周身肌肉則易松沉,有助于把關節(jié)韌帶拉開,動作圓潤自然,氣度軒昂,呼吸深細,氣沉丹田。練拳要求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由松入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
打太極拳是有階段性的。太極拳的放松也同樣是有階段性的。在初學太極拳是,由于對動作的不熟練、身法欠佳、肢體僵滯,這些原因不可放松,但是必然的。到了一定階段之后,身法正確了,動作也規(guī)范了,全是運作熟練之后,自不而然也就漸漸放松了。武派太極拳名家郝月如先生說:練太極拳要“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脫規(guī)矩,合規(guī)矩”,闡釋了練太極拳的階段性,其中也包含著放松的階段性。
看了“太極拳的放松”文章的人還看了:
6.太極放松真諦
9.練習太極拳之難
10.太極拳理法十解
太極拳的放松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道家思想影響下的太極拳
下一篇:太極拳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