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過寒冬的竅門
健康過寒冬有哪些竅門?
警惕床上致病源
警惕鴨絨被致敏源。鴨絨被又輕又暖,卻常常是蕁麻疹的致敏源。不少人蓋上鴨絨被,就會引起全身過敏,出現(xiàn)紅斑和蕁麻疹團塊。有的人甚至還會發(fā)生哮喘和喉頭水腫,醫(yī)學上叫羽絨過敏癥。所以,對皮毛具有特殊過敏反應,或者患有過敏性鼻炎、喘息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等過敏性疾患的人,在棉被的選擇中就應慎之又慎。
慎用電熱毯。電熱毯對風濕和腰肌勞損有一定理療作用,但使用時間過長,會引起口干、喉痛、便秘、尿短赤等“內熱”現(xiàn)象。為此,使用電熱毯最好的方法是電熱毯不要直接與人體接觸,中間應夾一層被單;睡前打開“高溫”開關預熱,睡時以“低熱”保溫或關閉,并增加晚餐后的飲水量。
溫熱食物宜常食
大雪已過,天氣越來越冷,人們應該多吃一些溫熱益補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應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因為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川菜中的麻辣火鍋也不錯,因為民間自古就有說法稱“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揮發(fā)油,胡椒中含胡椒堿。它們都屬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也是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對于怕冷的人來說,主要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三暖”護好心臟
冬季是心臟病的高發(fā)期,中醫(yī)認為,保暖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尤其是頭、胸、腳三個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襲,更應該加強保暖措施。
1、戴上帽子暖好頭:為什么冬天有許多人總說凍得頭疼?那是因為寒氣灌頂導致血管收縮引起的頭痛和頭暈。所以,對心臟功能較弱的人來說,帽子不僅僅是裝飾品。
2、睡前足浴暖好腳:由于腳離心臟最遠,皮下脂肪層較薄,血液供應會更慢更少,所以冬天經常雙腳冰涼,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每天睡前用熱水溫暖雙腳,這樣會使血液流動加速,也給心臟減輕了負擔。
3、戴個圍巾暖好胸:常言說得好,冬天戴個圍巾好比多穿件衣服。冬天風寒襲人,首先沖撞的就是人體面積最大的胸腹部。胸腹受寒容易損傷體內陽氣,不利于心臟正常的運行。此外,胸腹保暖還可以養(yǎng)護胃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