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1-3年級的好習慣養(yǎng)成要點內(nèi)容
作為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知書達理、聰明伶俐,但是這些都和孩子的日常習慣有關系的,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離不開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生1-3年級的好習慣養(yǎng)成要點內(nèi)容。
孩子好習慣養(yǎng)成一覽表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說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由此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年級,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
一年級習慣
二年級習慣
三年級習慣
怎樣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
故事熏陶
由于小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因此家長可以經(jīng)常講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讓梨》、《七色花》等等經(jīng)典故事,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兒歌、歌曲,如《互相幫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讓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身體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對孩子品質的形成、行為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時,如果坐的是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見到有孕婦、老人等需要幫助的人時,家長應主動讓出座位,并可以利用這個好時機給孩子講:“要照顧老人,因為她年歲大了,站著累,車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沒有座位也要像爸爸一樣啊!”經(jīng)過家長的身體力行,孩子在今后也會養(yǎng)成禮貌助人的好習慣的。
從點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質和行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應從一點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著教育的機會,都不要放松。如不亂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處等。孩子每做對一件事,家長要馬上給予肯定和鼓勵,切忌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歡表現(xiàn)的,當他的表現(xiàn)得到鼓勵和認可,他會更樂于去表現(xiàn)。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種好的習慣了。
確保孩子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同步養(yǎng)成
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一個有序利用時間的過程。學習習慣是一個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必然離不開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早晨按時起床、上廁所、洗漱、吃早飯,晚上回家后寫作業(yè)、吃飯、看動畫片、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用電腦來學習、和家長進行娛樂、洗漱、睡前閱讀、睡覺。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建立有節(jié)奏的生活秩序,這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
如果家長只想從學習上下手,其他的環(huán)節(jié)都忽略了,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被強迫學習,不利于習慣的建立和鞏固。為了讓孩子能順利進入習慣建立的軌道,請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習慣,自己必須做到,并且堅持做好,你的言傳身教會帶給孩子很大的激勵和影響。
孩子日常禮儀習慣養(yǎng)成方法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尤其是孩子處在5-12歲這個年齡階段。在孩子12歲之前幫助他養(yǎng)成好習慣,不僅會讓孩子受益一輩子,父母自己也會省心很多。
孩子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習慣。首先這些禮儀習慣,爸媽們借鑒下吧,然后教給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
1.彎腰撿東西、系鞋帶時,一定要蹲下,不能撅著屁股朝天,看起來很不雅。
2.吃東西不要發(fā)出聲音,千萬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損形象。面條要咬斷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湯用小勺。
3.坐板凳要雙膝并攏,雙手放在膝蓋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雙腿張開、或翹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別人家做客時,未經(jīng)主人允許,不要隨意亂翻東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歡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飲,不管在家還是在外。
6.到別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燒的飯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發(fā)出真誠的贊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畢,最好幫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對方不讓幫忙,也要有這個舉動,表示感謝。
8.接打電話,第一句要說“你好”,話說完畢,讓對方先掛電話;如果對方讓你先掛,說過“再見”后,停頓3秒再掛。
9.別人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別人手機照片或電腦等其他物品,未經(jīng)允許,不要往下翻動。
11.公共場合,少吃豬手、骨頭、雞爪等大骨頭類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齜牙咧嘴啃東西的樣子,實在不好看。
12.對人友善,時刻保持微笑。這是世界通行證,不分國界,不需翻譯,永不過時。
這些禮儀知識,都是一個人良好修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爸媽不僅要教給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爸媽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有樣學樣”,自覺遵守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yǎng),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yǎng),以利于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fā)展打好底色。
猜你感興趣:
3.一年級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