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智能打拐”初見回響
李彥宏“智能打拐”初見回響
李彥宏“智能打拐”初見回響,已對接超27000走失人口數據。下面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了解。
李彥宏“智能打拐”初見回響:已對接超27000走失人口數據
中新網3月15日電 “兒童走失問題關乎每一個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帶來了一份“溫情”提案,建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幫助解決走失兒童問題。
如今,李彥宏的提案已引來“回響”。據了解,百度正在與民政部以及一批社會公益組織積極展開合作,借力技術優(yōu)勢突破當前在尋親過程中所遇到的“認臉難”、“數據繁雜”等問題。目前合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截至3月12日,百度與民政部合作推出的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百度尋人平臺,已對接民政部全國救助尋親網27003名走失者的數據。而且,民政部與地方救助站等多方機構協調,確保每一名被送到救助站的走失者,第一時間就能采集圖像數據并上傳數據庫,以此來提升求助者找到親人早日回家的幾率。
此外,百度也積極聯合民間組織在公益領域貢獻力量。中國權威尋人平臺“寶貝回家”正在借助百度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尋親效率。 “寶貝回家”創(chuàng)始人張寶艷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對于“打拐”的幫助感知深刻,她談到,“‘寶貝回家’在2015年就成功的利用人臉識別尋找到一個被拐二十年的孩子,我們也成功的運用網站的搜索功能,在短短的一分鐘內就讓一個被拐十七年的孩子找到親人,這都是運用大數據打拐的成果。”
“寶貝回家”作為一個民間網站,尋人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操作,尋人過程很緩慢,張寶艷表示,“我們也希望能通過百度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幫助,讓尋人工作有捷徑可走。既符合當下科技發(fā)展的新局勢,也可以提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實用性。”她指出,“百度人工智能助力打拐這個項目的計劃實施,將給予國家打拐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也是打拐手段的新突破,我們相信強大的百度團隊的介入,對于眾多被拐兒童家庭來說,會讓他們在尋親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彎路,會讓更多的被拐兒童早日與家人團圓。”
如今,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支持下,那些因走失、被拐等原因流落在“四海八荒”的孩子,都有望更早與家人團聚。從前看似“高冷”的前沿科技,隨著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也不斷尋找到了與社會民生、經濟發(fā)展“牽手”的完美契合點。正如此次李彥宏所帶來的技術尋親提案,準確把脈公益領域的痛點,迅速為提案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應用空間。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離不開長期以來技術本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以“人工智能幫助尋親”為例,當前百度的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已經高達99.77%,同時,“一方面,人臉識別能夠提升圖像偵查效率,盡早鎖定失蹤兒童或涉案人員。另一方面,人臉識別能夠實現海量人臉數據的跨年齡比對,可有效幫助偵破兒童走失積案”,李彥宏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道。正是技術的日臻成熟,令其足以在實際應用中“大展拳腳”。
未來,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也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正如李彥宏所建議的,倡議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進一步協調公安部、民政部等“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重要組成單位,統(tǒng)籌企業(yè)和社會力量,利用人臉識別等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兒童走失案件的偵破效率與破案率,讓“天下無拐”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智能打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