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有哪些必學的答題套路
高考生物有哪些必學的答題套路
掌握了生物的答題套路,就能輕易的拿下高考生物的高分。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生物必學的答題套路,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生物必學的答題套路
1、記住以下關系判斷呼吸方式:
(1)產CO2等于吸收O2:只是有氧呼吸。(或有氧和乳酸無氧同時存在)
(2)產CO2大于吸收O2:進行的是有氧和酒精無氧。
(3)產CO2不吸收O2:只有酒精無氧。
(4)不產生CO2也不吸收O2:乳酸無氧。
2、常用的實驗試劑:
NaHCO3(產生CO2);
NaOH或KOH(吸收CO2);
蒸餾水(對照);
煮沸的種子(防止物理因素干擾的對照)。
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直接推論或計算出答案,然后再與題目中所給定的供選答案相對照,與之相同者既為應選答案。通過計算來確定答案的選擇題或考試目標屬識記層次的選擇題多用這種方法解答。
【例1】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第一胎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兒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幾率是()
A1/4 B1/8 C1/16 D1/41/9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正?!庹!?題目已知條件可簡單地寫出遺傳圖解,并推知每一 P A a × A a 胎是白化病孩子的幾率是1/4。因此,第二胎和第三 ↓ 胎都是白化病的幾率應是1/4 ×1/4=1/16。 F1 白化病
答案:1/16/4
掌握“錯誤原理”
“知識錯誤”排第一,“邏輯錯誤”排第二,“表述錯誤”排第三,“與題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08四川)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在一塊牧草地上播種雜草形成雜草地后,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提高
B. 在一塊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后,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提高
C. 在一塊牧草地上栽種喬木形成樹林后,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下降
D. 一塊棄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越單純,營養(yǎng)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一般呈相反的關系。
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可能會使雜草等其他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導致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B選項,提高了牧草的產量,并未豐富其物種,營養(yǎng)結構、群落結構等并沒有變復雜。屬于知識性錯誤,當然,也涉及表述性錯誤。
答案:B
高考生物的解題技巧
高考生物題信息來源廣泛,題設障礙巧妙。有的題目解題條件隱蔽,有的故意設置迷惑條件,怎樣才能排除無效信息的干擾,迅速切中題目要害呢?
第一從題目提供的背景資料中提取相關信息,找到關鍵詞句。 抓住關鍵詞句,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第二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于發(fā)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第三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例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表,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準確答題:考試獲勝的保證
根據題干準確進行知識掛鉤:考題設置的情境真實地模擬現實, 不像書本知識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同學們前所未聞的,但總可以從課本上找出知識依據。例如多年來高考中的實驗題多不能與教材中某個具體實驗對號,但都是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實驗步驟,是否設置了對照實驗,能否有效控制實驗唯一變量、排除干擾實驗的因素、得出正確結論等。 運用多種思維方法:尋求答案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要使用對比、分析、綜合、推理、聯(lián)想等多種思維方法,防止思維定勢。
科學作答不可忽視。答案要準確,要做到層次清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答案簡潔,緊扣基本觀點。若是開放性的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式解答。要盡量使用生物學學科語言。
坐標曲線題審題是關鍵
坐標曲線題通常有三種類型。一是對曲線表達的生物學含義的表述,;二是對曲線表達含義的解釋;三是對曲線所能夠說明的問題。 第一種類型:注意橫坐標與縱坐標的內容,然后根據曲線的特征進行表達。這是最基本的類型。
第二種類型:在明解曲線含義的基礎上,對曲線變化的原因作出解釋。要注意把落腳點放在課本的知識原理上。
第三種類型:要注意盡量把所要說明的問題說完整。如生長素濃度對根、莖、芽的影響的三條曲線,既說明生長素濃度對植物器官作用的共同的特點,也說明它們的區(qū)別。
答好實驗設計題:至關重要
了解題目要求。明確題目是要求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還是對實驗作出改進?要不要對過程、現象作出分析?要不要預期實驗的結論?
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這是實驗設計的依據, 不同的實驗目的,不同的實驗原理,進行設計的思路是不同的。
確定實驗思路。確定實驗因子是什么?怎樣設計對照?等等。 設計實驗步驟。要注意充分利用題目的條件,如果給出了實驗的材料及試劑,那么要注意所給的材料與試劑要充分利用,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不能用題目條件中沒有的材料與試劑;如果題目中給出的材料沒有用上,那得考慮實驗步驟中是否還有考慮不周之處。
檢查??纯此悸肥欠窈侠韲烂埽噭┎牧鲜欠穸嘤没蛏儆?,表達是否準確。
開放性試題的出現是高考改革的一個方向。 開放性試題一般表現為題目條件的開放和試題答案的開放。
但不管怎么開放,題目總會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解題時首先要注意題目的限制條件是什么?其次,要從題目提供的條件尋找解答的思路和線索。第三,要注意答題的邏輯性和條件性。最好把不同層次的內容分別列成不同的小點,以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思路。
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1.構建知識網絡
我們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征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1) 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xù)學習自由組合規(guī)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jié)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并列關系,內容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2.完善理論體系
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jié)之中,如細胞學說、自然選擇學說、基因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么人會有“白化病”、“白癡病”?為什么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么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chuàng)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么人類要保護鳥類?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 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lián)系。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了解內環(huán)境自穩(wěn)態(tài)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溫、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tài)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營養(yǎng)級等概念的掌握。
(3) 把握各理論間的聯(lián)系。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并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
(4)提高解題技巧。近幾年生物學高考題目主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題、分析說明題、學科內及學科間的綜合題。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注意審題,搞清每一道題命題教師的考核意圖;其次,要學會區(qū)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遞進關系,還是包含關系;接著,要知道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最后,要具有分析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舉一反
3.觸類旁通
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yǎng)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guī)范實驗的操作要求,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lián)系,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扎實、更加全面;接著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涌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了解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最后,我們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lián)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tǒng)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