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抽象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yǎng)
以下是OMG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歡。
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思維能力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而不善于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解決物理問題。只求一般性的感知過程,有時甚至不自覺地運用“想當然”的一些錯誤思維方法,造成學習物理上的思維障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察覺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種種錯誤思維方法,并要注重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思維是這對促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物理思維
物理思維就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事物(包括物理對象、物理過程、物理現(xiàn)象、物理事實等)本質屬性、內部規(guī)律以及物理事物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關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和能動的反映。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物理思維的對象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序列的完整網絡和有機整體。在積累了大量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對物理事物立體的、完整的認識。因此在注意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能力時,必須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獲得關于物理事物本質屬性的外部表現(xiàn)材料。這就要進行觀察和實驗。根據思維材料的不同,可將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分為:物理抽象思維、物理形象思維、物理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物理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些中學生,對學習的要求往往只停留在知覺階段。學一個概念,只知道背熟它的定義;做一個實驗,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做一道習題,只知道這道題的具體解法,而不知道從整體上去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
在物理學中,抽象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提出物理問題、建立物理概念、獲得物理規(guī)律、系統(tǒng)物理知識及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思維方式,而且也是學好物理知識,培養(yǎng)各種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
引導學生從物理事實出發(fā),進行抽象和概括。 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事實的分析基礎上,通過概括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屬性形成的。
抽象 概括 抽象 概括 抽象 概括 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其中所謂“推”、“提”、“拉”、“壓”、“吸”都是物體間的作用方式,這些被作用的物體包括車、彈簧、鐵釘,或發(fā)生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或發(fā)生形變??梢娏κ且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相互作用,作用的結果使被作用的物體發(fā)生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即產生加速度)或發(fā)生形變。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理事實基礎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 很多物理模型,例如質點概念的形成,理想氣體模型的建立等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結果。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強化這種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用物理模型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如下圖(a)(b)中,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給出的已知條件中,求繩子的張力。首先必須明確所研究的對象屬于哪一類物理模型,否則就很難解答。圖(a)中的球可視為質點模型,因此利用共點力平衡條件來處理;而圖(b)中應把球視為剛體模型,因此,必須用力矩平衡條件來求解??梢姡粋€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屬于不同的物理模型,這一點是不應該忽視的。 指導學生總結歸納物理知識并形成知識體系 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逐步學會把自己所 學的知識由點到面形成體系,即學會總結概括是培 養(yǎng)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從整體 上把握物理知識。這是學生綜合運用物理知識是基礎,也是學生記憶和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過程和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講力學時,先從力學的研究對象出發(fā),論述運動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指出:運動是絕對的,但在具體研究某物體運動時,又是相對的。要定量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引入參照系和坐標系,在此基礎上講描述運動的物理量,緊接著介紹各種各樣的運動。在講完運動學后,提出:為什么物體會做各種各樣的運動呢?為什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能夠發(fā)生變化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得考慮其他物體對它的作用——力。然后,研究力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講述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描述了力的瞬時作用規(guī)律,再討論力的時間積累作用規(guī)律和力的空間積累作用規(guī)律,得出動量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律、功能原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最后,討論一些應用,如機械振動、機械波。這樣講解,整個教學內容一條思路貫穿始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抽象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明確各知識點在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各個概念及規(guī)律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物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頭腦中的 “物理知識”并非是一張白紙,而已從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不少與物理有關的感性經驗,形成一幅被前科學概念和經驗所占領了的,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描繪的物理世界圖畫。其中有些經驗中形成的觀念和前科學概念是錯誤的或片面的,從而干擾物理學習的正常進行,干擾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正確理解。例如:認為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運動的;物體受力才會運動,受力越大,物體運動的越快,受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越慢;重物比輕物下落快;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才受到浮力等等。這些都對物理學習產生干擾,因此要使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必須設法排除這種干擾。 形成正確的物理形象是進行物理形象思維的基礎,只有形成正確的物理形象,才能使視覺參與思維,才能畫出有助于解決問題的示意圖,才能排除次要因素干擾,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才能組構原有表象,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因此要在物理教學中采用實驗、掛圖、模型等手段,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充分發(fā)揮電化教學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勝,讓學生生活在一個形象的物理世界里,通過動態(tài)的畫圖將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物理圖景、物理形象、抽象概念形象化,將在課堂教學中不便演示的現(xiàn)象和內容以立體的信息輸入大腦。在教學中還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物理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養(yǎng)成善于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能思善記的良好習慣??赏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如小實驗、小發(fā)明、小制作、物理游戲、參觀工廠和實驗室等,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物理的感受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問題;二是思維方法的問題。學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亂套公式。引導學生總結正確解題思路,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解答物理問題是一個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相互結合、共同作用的過程。對于簡單問題,主要是找出適題的物理規(guī)律;而對于難度較大的物理問題,所涉及的物理過程往往比較復雜,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比較多,可能要用到好幾個物理規(guī)律。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又隱蔽,不易看出。因此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在于搞清物理圖景、確定解題途徑,尋找適題的物理規(guī)律,而把待求量和已知量聯(lián)系起來,把物理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同時,在解題過程中還要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從這些規(guī)律、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題思路是形成解題的基本方法。
引導學生在對物理事物進行概括處理的基礎上,形成物理認知結構,貯存知識組塊,積極地、多方位地、快速地進行思維,不斷總結解題技巧和探索解決物理問題的最佳途徑。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物理世界的探求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物理思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