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心理健康論文 > 2017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2)

2017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2017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

  2017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篇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摘 要:作者在明確心理健康標準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強科學研究、轉變教學理念、開展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活動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學科教學和日?;顒又?,以逐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標準 影響因素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161-01

  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指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的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可以為其在悅納自我,適應環(huán)境,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提供良好的保障,為最大可能地發(fā)展學生潛能和取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包括高校在內的學校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實踐中,要運用現(xiàn)代心理學理論與技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進行心理測試與輔導,切實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目標,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非物質條件。

  1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tài),專業(yè)人員可以根據(jù)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有效評定一個人是否處于心理健康狀態(tài)。心理學家認為符合以下標準為心理健康:(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3)日常生活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4)理智,現(xiàn)實,客觀,與現(xiàn)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改變自己。(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2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遺傳、生理、環(huán)境、教育、家庭以及個體的主觀因素等。對于大學生來說,以環(huán)境、家庭和個人主觀因素有關。

  2.1 環(huán)境因素

  對于多數(shù)初入大學的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嶄新而陌生的環(huán)境,有一個逐漸接受并適應的過程。學習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學會自主學習,尤其是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一般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其適應過程可能比本科院校學生更長。其次,要適應新的人際關系,這是最困難的,遠比對大學環(huán)境和學習的適應要難。進入大學就會面對一個新的交際環(huán)境和交際圈,這一時期的人際關系問題的處理,對大學生整個大學生活都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交際關系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新生之間,它存在于大學生活的每一個時期,并對學生產生著重要影響。其三,要適應自己的地位變化。我國能夠考入重點大學的一般是成績很好或者最好的學生,而進入高職高專的學生一般為重點高中的差生或普通高中的學生較多,有些學生在高中階段得到老師重視,進入高校后自己可能不為老師所重視。這種地位變化越強烈,他們適應起來就越困難,如果持續(xù)時間過長尚能出現(xiàn)各種人際交往矛盾,影響著其適應新環(huán)境的過程。

  2.2 家庭因素

  家庭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和教養(yǎng)方式、家庭結構的完整性等。其中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也會受到一些意外事件的影響,對學生后期心理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人的交際能力影響較大。這種影響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對大學生的交際和心理健康發(fā)展極其不利。

  2.3 個體主觀因素

  個人的自我意識、人格特點、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事物認知的態(tài)度等,都會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科學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客觀教育規(guī)律,要與中國教育特色相適應。確定教育模式時,必須考慮到在校學生的特點與實際需要,來研究和確定高職高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形式、方法和策略等基本原則,以促進大學生處于心理健康狀態(tài)。所以,必須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學研究,這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貫徹實施過程的有力保障之一。

  3.2 轉換教學理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每個人都有成長的潛能,只要人際環(huán)境健康,他就能有效發(fā)揮自身的潛能,積極成長。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也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指引為主,引導學生積極提出、思考和分析問題?,F(xiàn)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相對較強,教學時必須營造平等輕松的氛圍,為發(fā)揮學生潛能提供適宜條件,學生多數(shù)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中,教師在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加以指點,促進學生從問題和討論中領悟,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要關注性格特別內向的學生,鼓勵其積極發(fā)言。教師應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集體的接納和關懷,逐漸放下防御心理,真實地表達內心的體驗,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實處。教師的人格特征、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無疑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可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為一生的榜樣。教師不僅要不斷充實知識,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完善自己的人格。

  3.3 開展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活動

  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是配合心理教育,完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必須嚴格按照心理咨詢輔導的原則和方法,通過團體、小組、個別的心理輔導方式,結合訪談調查和心理測量,掌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變化,切實解決心理困擾,積極開展學習、擇業(yè)、交友等專題輔導輔導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3.4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學科教學和日?;顒又?/p>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也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教育和日?;顒舆^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主動取得學校領導的支持,要與學生、輔導員、政工團隊和各學科教師及時溝通,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會活動、輔導員日常管理活動專題、學科教學以及職業(yè)德育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拓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陣地,提高教育效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社會的共同關心和參與,必須與社會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形成合力,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最大效果。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提高當代大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環(huán)境的能力,塑造奮發(fā)有為的個性,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技能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對于大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1.

  [2] 靳媛,孫麗巖,楊曉云.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新范式――群體教學[J].教育科學,2001(6):60-62.

看過“2017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的人還看了:

1.2017心理學論文范文

2.2017心理學相關論文范文

3.2017心理學選修論文范文

4.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

282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