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論文(2)
大學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論文篇二
《心理社團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依托學生心理社團,注重發(fā)揮學生心理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斷完善心理社團建設,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社團;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劉曉華(1969-),女,河北昌黎人,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成長心理。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高等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涉及大學期間生涯規(guī)劃及能力發(fā)展、學習心理、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性心理及戀愛心理、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多個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廣泛,僅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的教學單一途徑顯然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和效果,也遠不能滿足學生心理成長的需求。為此,在實踐中,我們依托大學生心理社團,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發(fā)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一、心理社團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社團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心理社團是大學生的群眾性組織,是由心理學愛好者組成的學生群體。心理社團以“自助、他助、助人”為宗旨,采用各種活動形式,宣傳和普及心理學知識,引導同學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促進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同時,還為他人提供心理援助。心理社團團結廣大心理學愛好者,共同學習、研究心理學,舉行各類學習生活情感交流活動,營造一個真誠友愛的群體,開展心理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廣大同學心理素質,展現青春人生。心理社團組織成員學習研究心理學知識,對會員進行心理咨詢技能培訓,提高同學們掌握心理知識的深度及運用心理技巧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能力;開展學術研討、學術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動,濃厚校園學術氛圍。
在高職院校,心理社團廣泛通過心理講座、校園網心理論壇、成長訓練、朋輩輔導、宣傳專欄、心理征文、心理劇創(chuàng)作和演出、心理拓展訓練、心理電影賞析等進行心理學知識的推廣與宣傳工作,豐富同學們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提高同學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校和諧進步。積極解決社團成員面對的各類困難,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輕松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協助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心理測試、心理訪談、心理調研等服務,了解同學們的心理狀態(tài),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惑。
心理社團以其群眾性為基礎,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社團活動、有效地彌補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時空局限以及專業(yè)人員少、缺乏學科支撐等的不足,充分發(fā)揮了在大學生個人成長、朋輩互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心理社團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一)有助于高職學生關注自我心理狀態(tài)
中國人普遍具有“內斂”的性格特征,而且高職學生因為高考失利,大多有自卑心理。常常不能正確面對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向老師咨詢心理問題認為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這使得許多高職學生無法認識到更不能及時排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日積月累,就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影響,個別學生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心理社團關注每一個成員的心理狀況,在活動的組織中營造互相尊重、無條件接納的氛圍,人際環(huán)境寬松,引導同學們重視自我心理狀況。個體的社會化離不開與他人的互動,在互動中才能發(fā)展出個性與自我,人只有在互動中才能實現自我的完善。有調查表明,高職院校中有8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心理咨詢,但只有48.6%的學生愿意面對面咨詢;86%的學生有咨詢愿望,其中64.2%的學生對走進心理咨詢室存在種種顧慮。心理社團為每一個成員構建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增強成員間人際交往的愿望和能力,每個人都愿意吐露自己的心聲,在輕松的活動和真誠的交流中,培養(yǎng)了學生了解自我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社團的活動讓成員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一種自卑心理,自我評價偏低。普遍缺乏自信心。高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而相信自己是人的一種自愛能力,同樣是開發(fā)自己的潛能,走向成功的動力。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會喪失成功的機會。有了自信,才能把理想變?yōu)楝F實,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擁有一個健康的幸福的人生。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社團成員對自己的評價會更加客觀真實,優(yōu)點讓他們更加自信,也能夠正視本身的缺點和不足。在與他人的交流分享中,讓成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了解并體驗到自己是被其他人接納和支持的,在真實的體驗中改變對自我的消極評價和認知偏差。社團活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獲得新的經驗,培養(yǎng)積極、穩(wěn)定的心態(tài)和健全的人格。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科學的確立人生目標,即使遇到心理危機的時候,也能夠充滿自信的理智地對待,保持心理的平衡。心理社團在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客觀對待自我,適應環(huán)境等方面,效果尤為顯著。
(三)心理社團能夠發(fā)揮朋輩互助的作用
人際關系緊張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和人相處的技巧。因人際關系不良帶來的自卑、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常常給高職學生帶來困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齡和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帶來的影響,而同齡學生的交流可以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學生在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時,常常是把同齡的朋友放在首位,找朋友傾述也大多選擇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同學、朋友,這種交流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心理效果,達到心理互助的效果。心理社團能充分發(fā)揮朋輩互助的作用,源于心理社團成員間的信任、尊重以及悅納自我和欣賞他人的態(tài)度,這種氛圍會很快消除學生內心的孤獨感,克服社交障礙帶來的恐懼心理。據報道,北京科技大學陽光心理協會在全國高校中首創(chuàng)的“心理健康快車”活動,就是朋輩互助的典型代表。許多心理社團組織的一些諸如“心理驛站”、“心理沙龍”、“心理之聲”等活動,往往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心理社團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客觀的自我概念,提高了心理社團成員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導他們正視現實、找準定位、快樂成長。
大學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