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社會道德論文(2)
當代大學生社會道德論文
當代大學生社會道德論文篇2
淺談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
【摘要】道德責任是一個重要的倫理范疇,在元倫理學中和當代應用倫理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責任是人們對他人、社會包括自己在道義上所負的一種責任。大學生處在道德責任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成行,可塑性比較強,需要加強教育。本文對道德責任的含義進行了詮釋,闡述了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的內容、缺失表現(xiàn)和原因以及加強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責任;研究
道德責任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學范疇,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個體的自由程度逐漸擴大,現(xiàn)實領域內的道德責任問題也就更加凸顯出來。責任感既是衡量一個人對待國家、社會和他人態(tài)度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優(yōu)劣的基本尺度。大學生是未來祖國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能力直接關系的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直接關系到“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偉大實現(xiàn)。
一、綜合治理,凈化風氣,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jīng)濟轉型之中,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社會價值取向和道德尺度正處在實踐與重構之中。一方面社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到處是競爭和創(chuàng)造;而另一方面出現(xiàn)理想信念的失落、社會風氣紊亂和腐敗??梢哉f,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公德的缺失現(xiàn)象幾乎舉目可見,這就不可避免地感染、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風貌。因此,凈化社會風氣,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創(chuàng)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一項需全社會綜合治理的艱巨工程。
二、不斷強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個社會教育系統(tǒng)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其影響是巨大的,甚至貫穿了人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其懂得責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懂得對自己的過失要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而不能為所欲為,想怎樣就怎樣,在其幼小的心靈筑起一道承擔責任的堤壩。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責任心的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有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這說明合格的家庭教育必須是“有教之養(yǎng)”。
所以,作為父母從一開始就得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終,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對人對己負責任。使孩子從小就懂得要成為有出息、有教養(yǎng)的人,就必須按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程序發(fā)展。朱熹在《蒙童須知》中就講到:“夫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當所知。”這就告知我們,孩子只有從小在家庭中做到“于灑掃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yǎng)純熟”,長大以后,才能通達事務、有所作為。
三、學校要大力加強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在學生中堅持不懈地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使他們懂得什么是“對”與“錯”,什么是“應該做”與“不應該做”,什么是“必須提倡”與“堅決反對”,認識到自己的肩上承載著的公民責任。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在感情上認同和接受并自愿地承擔責任,才能逐步樹立起較強的公民責任意識。與此同時,還要堅持行為訓練和情境體驗,注意學生的自我管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廣泛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鼓勵他們利用節(jié)假日深人街道、社區(qū)、工廠、商店、農(nóng)村等地去調查了解情況,去體驗生活,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
通過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培養(yǎng)了社會的責任感;通過開展學雷鋒活動,教育學生體會和感受他人對自己關心的同時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人社區(qū),服務社區(qū),增強社會的責任意識;通過班級每月一次的評選“十佳”好人好事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教育學生每天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四、嚴格要求抓管理,“三重”“四嚴”“五規(guī)范”
“沒有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還應從制度上加以規(guī)范。大學生作為公民的一部分,有義務承擔一定量的公益事務。所以,學??梢詫W生必須承擔的公民責任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將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多少與他們的學分相掛鉤,缺了這項不給畢業(yè)文憑,并且對平時執(zhí)行的情況做出考核,登記在冊,并認定為畢業(yè)學分,且要求企業(yè)和行政機關在錄用時重視其參加公益活動的成績。為貫徹這一舉措,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必須突出“三重”、“四嚴”、“五規(guī)范”。“三重”是重平時、重思想態(tài)度、重日常行為表現(xiàn)。
具體做法是成立“大學生自律發(fā)展委員會”,通過對每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進行記錄,嚴格量化,學期末對量化不及格的學生限考。“四嚴”就是嚴而有情、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序。在學生中開展“嚴格自律,誠實守信”的教育活動,對于在誠信自律發(fā)展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大張旗鼓的表彰獎勵,對于學習成績和自律表現(xiàn)不佳,通報批評,堅決取消其評優(yōu)資格。“五規(guī)范”是規(guī)范課堂、作業(yè)、考試、活動和日常行為,對于曠課、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考試作弊和其他違犯學生行為規(guī)范者,絕不姑息遷就,一律嚴肅處理,賞罰分明。通過對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嚴格管理,營造良好的學風,強化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五、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三者有效整合的教育網(wǎng)絡
社會、家庭、學校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形式占據(jù)了大學生的整個生活,三方面無論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導致整個道德教育的失敗,因此,三種教育的協(xié)調與配合,是大學生責任心培養(yǎng)的關鍵所在。三種教育力量各具特色,彼此之間難以相互取代,只有三者的有效整合,才能保持整個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發(fā)揮最佳效益。
因此,必須做到:在社會中對具有強烈公民責任意識的行為要給予廣泛宣傳和表彰,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與感化作用,引導和激勵社會公民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培育學生對父母、老師、伙伴、他人、對集體、祖國、社會以及大自然的愛心;對不具備公民責任意識的行為要給予嚴厲批評和道德譴責,從而營造一個人人崇尚美德、人人具有公民責任意識的健康的、良好的、是非分明、扶正驅邪的社會氛圍。在家庭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yǎng),時時處處做孩子的表率,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感和責任心。平時,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從小養(yǎng)成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意識,徹底改變一切包辦代替的做法。再者,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性工作和公益活動,比如文藝演出、演講、幫鄰居家送報紙、陪老人聊天等。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獲得他人及社會對他的肯定,并且感受到自己所做事情的價值和意義,并從中得到樂趣,從而逐步建立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責任心。
當代大學生社會道德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