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的使用方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體會

時間: 馮迎軍 張瑛1 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臨床治療方法。方法 對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44例視為治愈,6例視為治療有效或者好轉,7例急性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者心腦綜合征。結論 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確診斷,盡早積極的合理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小兒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臨床治療
心肌炎是心肌發(fā)生的局限或彌漫性炎癥,病因有感染、藥物、理化因素等,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以腸道病毒尤其是柯薩奇病毒B組感染最多見。本文對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男33例,女24例,年齡1.5~12歲。6歲以下24例,6~12 歲33例。病程2~24天, 平均6天。診斷均符合2000 年公開發(fā)表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修訂草案)》的標準[1]。54例有病毒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30例, 肺炎10例, 支氣管炎9例,腸炎5例。發(fā)病前有發(fā)熱、上呼吸道感染、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25例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后抽搐和意識喪失。49例患兒出現(xiàn)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等一系列急性左心衰竭的癥狀。7例患兒表現(xiàn)胸悶、乏力、厭食、惡心嘔吐、口唇發(fā)紺、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輔助檢查:心電圖ST-T改變42例, 期前收縮10例, 房室傳導阻滯8例, 束支傳導阻滯11例。心肌酶譜( CK、CK-MB、HBDH ) 異常55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癥治療 急性期臥床休息,在心電圖正常以及癥狀、體征好轉后方可活動,活動量逐步增加。飲食應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積極糾正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
1.2.2 原發(fā)病的治療 金剛烷胺、嗎啉胍口服抗病毒。伴細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
1.2.3 改善心肌營養(yǎng)及調節(jié)免疫反應 (1)能量合劑:ATP 20 mg+輔酶A 100U+細胞色素C 30 mg滴注,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可重復。(2)維生素C :100~200mg/kg-1·d-1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可重復。(3)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d-1,靜脈滴注。(4)極化液:普通胰島素4U+10%葡萄糖250ml+10%氯化鉀5ml,靜脈滴注,7~10天為1療程。(5)大劑量丙種球蛋白:2g/kg,2~3天內靜脈滴注。
(6)糖皮質激素:通常不主張使用,但如有高熱、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可予氫化可的松10mg/kg-1·d-1,靜脈滴注,病情好轉后逐漸減量[2]。
2 結果
57例患兒經(jīng)治療后,44例主要癥狀消失,體征、檢驗指標恢復正常,視為治愈。6例患兒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心電圖、肌鈣蛋白或心肌酶等實驗室輔助檢查指標雖未能完全恢復正常,但有較明顯的改善,視為治療有效或者好轉。7例急性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者心腦綜合征。
3 討論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兒心血管常見病之一, 是由多種病毒及其毒素侵犯心臟, 引起局灶性或彌漫性心肌間質炎性滲出和心肌纖維變性、壞死,導致心功能障礙和全身癥狀的疾病,有的還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癥改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及患兒生命的嚴重感染性疾病。由于其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的非特異性,使得其臨床診斷有一定的困難。并且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已經(jīng)成為兒科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
目前認為,機體在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既可以直接侵犯心肌而使組織受損,也可通過免疫反應損傷心肌細胞[3],其中細胞免疫比體液免疫的作用更為重要。許多患者往往都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腹瀉的前驅表現(xiàn),對于這些就診患者,應特別注意聽心音、心率及心律的變化。若發(fā)現(xiàn)可能有心律失常,則應及時進行心電圖等相關檢查。測定心肌酶是檢測心肌是否損傷的常用手段,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但特導性、敏感性有限,持續(xù)時間較短。心電圖雖然敏感性強、特異性高,檢查方便,經(jīng)濟有效,但心電圖改變具有多變性,容易漏診,因此,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避免漏診,進行動態(tài)檢查很有必要。
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針對病毒性心肌炎的特效的治療手段,主要靠綜合性治療措施。主要囑患兒臥床休息,并且進行對癥和支持療法,防治各種并發(fā)癥。早期給予抗病毒治療,防止病毒直接或者間接損傷心肌細胞。積極使用抗氧化劑,保護心肌。如大劑量維生素C 可以清除細胞內外過氧化物,降低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幫助受損心肌修復,還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毒免疫能力。而1,6-二磷酸果糖則可以在心肌受到不良侵害時,明顯抑制過氧化物的產(chǎn)生,從而保護心肌避免受損。輔酶Q10 能有助于維持心肌細胞內線粒體的形態(tài)與功能,支持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從而減輕心肌受損程度,減少心肌受損的范圍。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筆者建議加用糖皮質激素,以減輕自身免疫反應對心肌的攻擊,緩解心肌水腫。病情危重者,應在心電監(jiān)護下,盡快采取措施穩(wěn)定生命體征,控制急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積極搶救休克,根據(jù)病情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以提高治愈率。病情穩(wěn)定后定期隨訪,并給予相應處理。
總之,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積極采用多種診斷手段,盡早明確診斷。對于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確診斷,盡早積極的合理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因素。
參 考 文 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修訂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2):75.
[2]汪素平,彭志勇.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78 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18(3):165-166.
[3]譚忠友,肖祥彬,易豈建.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機制研究和臨床治療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9,38(7):866-868.
3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