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壯侗語和漢語東南方言雙賓構(gòu)式的比較(4)
淺析壯侗語和漢語東南方言雙賓構(gòu)式的比較
所以,從二者的比較中我們知道,壯侗語除臺語支外,其他語支的雙賓構(gòu)式幾乎沒有雙賓B式,而漢語東南方言雖然雙賓B式使用條件相對嚴格,但無一例外,都存在該形式;壯侗語的介詞都來源于虛化的[+給予]類動詞,而漢語東南方言中,介詞“得”、“度”等卻不是相應的動詞虛化而來的;壯侗語中,有部分語言如泰語、毛南語沒有復合詞式雙賓構(gòu)式,而漢語東南方言中都有復合詞式;另外,由于壯侗語的量詞可以單獨做主語、賓語,而漢語東南方言的量詞沒有此功能,所以其量詞單獨不能充當主語和賓語,如:te1 ha?3 pou4 an1 .(他給每人一個(水果)),而漢語東南方言中“渠畀個只。”類句子卻無法成立。,除此外,二者基本一致。
3 結(jié)語
通過分別描寫壯侗語和漢語東南方言的雙賓構(gòu)式,經(jīng)過比較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雙賓構(gòu)式在兩種語言中分布不平衡,也有有相同點。我們認為,兩種語言都有雙賓B式,且雙賓B式是兩語言的固有形式,但由于雙賓B式本身使用的條件限制性,加之漢語接觸的影響,壯侗語中除臺語支外其他語支基本不使用雙賓B式,漢語東南方言各方言的雙賓B式使用也受限制。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的雙賓構(gòu)式的特點及形成都極其相似,體現(xiàn)了類型學上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梁敏,張均如.侗臺語言的系屬和有關(guān)民族的源流[J]. 北京:語言研究,2006,(4).
[2] 參考林艷. 漢語雙賓構(gòu)式句法語義研究[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 68-80.
[3]盧桂芝. 漢語“給”與泰語“hai3”的比較研[D]. 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4] 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編. 壯侗語組語言文學資料集[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342.
[5] 見曹志耘. 金華湯溪方言動詞謂語句[A] 李如龍、張雙慶編 .動詞謂語句[C].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
[6] 見戴昭銘. 天臺方言研究[M]. 北京:中華書局,2006.
[7] 見劉丹青. 蘇州方言的動詞謂語句[A] 李如龍 張雙慶編.動詞謂語句[C].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
[8] 見劉綸鑫.江西客家方言概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9] 見詹伯慧 甘于恩.廣府方言[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10] 這與先賢觀點不一致。
[11] 此構(gòu)式的例子均摘自《黎語語法綱要》所附錄的話語材料中的民間故事
[12] 根據(jù)語料,我們認為黎語有復合詞式的雙賓構(gòu)式,這與先賢觀點不同
[13] 梁敏 張均如 李云兵.普標語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