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學管理論文(2)
大學教學管理論文篇二
津沽大學的教學管理特色
摘 要 津沽大學是河北獻縣耶穌會創(chuàng)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作為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津沽大學在教學管理方面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yōu)勢,它實行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設置繁重且獨具特色的課程,建立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和精簡高效的教學管理機構,為高等學校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 津沽大學,教會大學,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演K25 ?眼文獻標識碼?演A ?眼文章編號?演0457-6241(2013)18-0028-07
津沽大學初名為天津工商大學,系河北獻縣教區(qū)法國耶穌會士1921年于天津創(chuàng)辦。1933年8月,奉國民政府教育部批令正式立案,因所設系科未達“大學”標準,易名天津工商學院。1948年10月,教育部批準工商學院改建為大學,定名為私立津沽大學。1951年9月,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津沽大學改為公立,仍稱津沽大學。1952年8月,隨著全國高校院系結構調(diào)整,津沽大學工學院并入天津大學,商學院并入南開大學,以津沽大學師范學院為基礎,在原校址組成天津師范學院。1960年7月,天津師范學院改建為綜合性大學――河北大學。1970年11月,河北大學遷址保定,原校址改建為天津外國語學院。作為一所教會大學,津沽大學在教學與管理方面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yōu)勢,這成為它逐步發(fā)展并走向成功的關鍵。
津沽大學以其嚴格的教學管理而聞名,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學校都有相當嚴格之規(guī)定,這一點是其他高校無法與之比擬的。
(一)嚴苛的考生資格和入學考試
為了招收優(yōu)秀學生進入津沽大學學習,學校對考生的資格作了嚴格的限制。建校之初,由于普通中學畢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少,程度低,加之學校主要以法語授課,故學校先設預科,通過考試招收程度不同的預科生,經(jīng)過二至三年法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國文、地理等科目的學習,才能正式升入大學。1923年9月,學校正式招生,招收的51名學生皆為預科生;1924年招收的38名學生也是預科生,直至1925年,學校才招收了16名本科學生。①1927年學校由法文改為英文授課后,多數(shù)學習英文的中學畢業(yè)生可直接報考津沽大學。隨著招生范圍的擴大,學校對考生的資格要求越來越嚴格。1928年只籠統(tǒng)規(guī)定“入本科者亦應具有獲得高中文憑之程度”,②至1940年,考生資格更加嚴格:“1.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學畢業(yè)者;2.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六年制師范學校畢業(yè)者;3.公立或已立案之高中程度專門學校畢業(yè)者。”③這些規(guī)定,就把那些未立案的私立學校畢業(yè)生排除在報考范圍之外,從而保證了生源質(zhì)量。
在對考生資格作了嚴苛規(guī)定后,學校對于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也要進行嚴格的入學考試,只有通過考試,考生才能正式錄取。學校每年暑假于天津、北平、濟南三地同時舉行招生考試。考試科目工商兩科有所區(qū)別,工科主要有:國文、公民;英文(筆試和口試);高等代數(shù)、幾何、解析幾何、三角;數(shù)學(口試);物理、化學;史地;繪畫。商科主要有:國文、公民;英文(筆試和口試);代數(shù)、幾何;物理、化學;中外史地。如報考插班生,工科加試一門繪圖,商科加試一門商算。①從上述考試科目看,不僅考試科目多,而且范圍廣。從國文、英文到史地,從數(shù)學、幾何到物理、化學,工科還要考繪畫,這就囊括了中學所有科目。相比較而言,工科所考科目更多更難。面對繁重嚴格的考試,一些考生望而卻步,不敢報考。而一些立志工商救國的青年,不避艱難,毅然報考津沽大學。如1930班畢業(yè)生陳翕永,出身詩書世族,因感于我國工業(yè)之不興,遂于北京四中卒業(yè)后報考工商學院,立志學工。②
(二)嚴密的教學與日常生活管理
“法國教育的嚴格是世界上有名的。”③而津沽大學采取的就是法國式的教學與管理制度,學校對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管理異常嚴格,制定了一系列細致而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學?!度粘R?guī)則》規(guī)定了學生學習和作息時間:早上六點起床,七點進早餐,八點上課,十一點五十分下課,十二點吃午飯;下午一點半上課,三點半下課,期間進行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四點四十五分至六點室內(nèi)課業(yè)(自習),然后吃晚飯,八點至九點半在宿舍內(nèi)自修并保持靜默,九點四十五分熄燈并禁止談論。④如此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就把學生牢牢地固定在學業(yè)上,學生除了吃飯、睡覺及一定的體育鍛煉時間外,沒有一點自由時間。此外,學校對于上課、曠課、遲到、請假等事項也做了嚴厲規(guī)定。每天上課前由訓育科派校役帶點名簿到各教室交予教員點名,晚到學生非得訓育主任之許可證不得入教室聽講,遲到、缺課學生由訓育主任扣分并公布之;非因疾病或家庭要事及其他重大事故不得請假。⑤
在對學生學習嚴格管理的同時,學校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如宿舍、圖書館、電話室、接待室等的管理也都有明文規(guī)定,對于不守紀律的學生一律嚴懲不貸。以宿舍管理規(guī)則為例:早起須整理被褥并覆以白布床單;書籍衣服床鋪須清潔整齊不得污亂;宿舍內(nèi)不得用膳;住室內(nèi)不得盥洗;各種樂器除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外不準彈奏;未經(jīng)學校許可不得將外人引入校內(nèi)參觀;遇有重要事故學生欲離校外出者須先取得準許;每晚八時至九時半自修,自修時不得互相談笑;自修時不得擅入他人宿舍;各宿舍一律于九點三刻熄燈,熄燈后各宿舍不得再見任何燈光,更宜肅靜安眠;等等。⑥為了監(jiān)督學生對上述規(guī)定的執(zhí)行,每宿舍還配有一位神父或其他老師充當舍監(jiān),每晚八點對學生點名,不能外宿。這些極普通的日常小事,都規(guī)定的如此之細密,學校對學生管理之嚴格由此可見一斑。對于學生的一切活動,事無巨細,均實行嚴格管理,這樣可使學校教學秩序得以正常運轉(zhuǎn),對于保障教學質(zhì)量也能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思想受到嚴重束縛。
(三)頻繁嚴厲的考試制度
津沽大學的考試制度異常嚴格??荚嚦谀W年和畢業(yè)大考外,還有星期考、月考。星期考試是津沽大學的特色,也是最讓學生頭痛和緊張的考試。“星期考試的嚴重性,在工商的老同學已經(jīng)都領略過了。”⑦考試的科目不定,一般為主要科目,或口試或筆試,在每星期六上午的九點至十一點半舉行,考試時全校教職員工一起出動,訓育主任、副主任及各科主任也在考場中來回巡視,考場紀律嚴格,一旦發(fā)現(xiàn)作弊,除在訓育處布告欄上點名批評外,還要記大過一次。 學生成績評定初期實行20分制,12分為及格分。一個學生每學期的分數(shù)按照其每周考試成績與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平均分來計算。每一學年各科總成績平均分數(shù),至少須達12分方為及格。每一學年末,學生重要科目考試平均分介于9至12分之間者,可復考一次,復考仍不及格者,則勒令其留級復讀,如若復讀一年后再考,仍不及格,則只能退學;學年末考試成績平均分低于9分者,則無復考資格,直接令其自行退學。本科學業(yè)四年期滿,只有那些畢業(yè)考試各科平均成績都及格的學生才給予其肄業(yè)證書,達14分以上者,才有資格領得學士文憑。⑧后學分制由原來的20分制改為百分制,但對學生考試成績之要求并未放松。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學生“每學期試驗不及格之學程其成績滿50分者得補考一次,否則不得補考”。①同時,學校對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設計與答辯也很嚴格,除本校教師外,還請校外專家參加提問和評定成績。
嚴格的考試制度和畢業(yè)論文答辯,促使學生在大學四年中至始至終都要勤奮學習,不能有絲毫松懈,稍有不慎,即被淘汰。津沽大學每年留級、退學和得不到畢業(yè)文憑的學生比比皆是。以1946年畢業(yè)班商科國際貿(mào)易系為例,1942年入學時,該系學生達40多人,但“經(jīng)過四年的刷!刷!刷!(畢業(yè)時)他們只剩了15個人”。②
(四)嚴明的教師聘任與管理制度
津沽大學在對學生嚴格管理的同時,對于教職員工同樣有嚴格的管理規(guī)定。在《職員辦公通則》中規(guī)定:各處、科室人員“均應按照規(guī)定時間辦公”,“因事請假時應先得主管人員之許可”。在《教員服務規(guī)則》中規(guī)定:“教員對于聘約及院章規(guī)定之職務有積極履行之義務。”“教員因事請假須事前聲明,并得教務長之許可。”“教員非經(jīng)院長等認可不得在校外兼職。”“專任教員不得在校外兼任何職務。”“教員上課時間不得遲到或早退。”③
學校對教師實行嚴格管理與監(jiān)督,使教師――為人師表者,能夠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同時對教師實行聘約制,并對其兼職事項做嚴密限定,以策勵和監(jiān)督教師們,使他們能夠?qū)P慕虒W事務,從而提高學校教學質(zhì)量,對學校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有一定促進之功。把這些規(guī)范教師行為準則的標準,即使放之于今天的教育制度當中,也仍不過時,有其一定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津沽大學由獻縣教區(qū)耶穌會創(chuàng)辦,初期的教師主要來自于法國等歐洲國家,其身份也大多為傳教士。后來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和學校的發(fā)展以及教學的需要,華人教職員逐漸參與學校事務,陸續(xù)登上講臺或從事相關教學管理工作,師資隊伍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偟恼f來,教師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一是耶穌會傳教士教師。這部分教師包括神父、修士和修女,他們大多為專職教師,一般都能講授一門以上的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二是外籍專家教師,他們多為兼職教師,主要來自于一些在企事業(yè)單位中從事實務的外籍工程師、會計師、律師等,這部分教師主要從事學校的專業(yè)課教學。三是華人教師。他們當中專職和兼職教師都有,主要教授學校的中文課以及部分專業(yè)課。④此三部分教師在學校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其人員消長是有所變化的。
表1(見下頁)顯示,1933年學校向國家立案以后,華人教師人數(shù)逐年增加,與傳教士教師和外籍教師的比例越拉越大,很顯然有后來者居上之勢,漸趨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主力軍,這與當時的社會條件是分不開的,與中國政府對其態(tài)度是有深刻關系的,也是學校當局為謀學校長期發(fā)展而作出的重要調(diào)整。
津沽大學為了突出自己的工商學科優(yōu)勢,在課程設置上具有明顯特色,偏重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應用科學。同時,津沽大學課程的繁重在當時也是有名的,其程度遠遠高于其他高等學校。
(一)繁重的課程
津沽大學開辦后直至全面抗戰(zhàn)勝利前,學校課程設置繁重,課程一律必修,無選修課。1948年改建為大學后,學校開始逐步仿效美國教育制度,增加了一些選修課,但主要課程仍為必修。以工科為例,1935年時工科四年共開設32科課程,從一年級至四年級,每星期開課十幾門,課時總數(shù)達三十五六節(jié)。同期其他學校每周只有十幾節(jié)課(見表2)。
津沽大學工科課表顯示,工科四年共開設32科課程,不論黨義、國文、文牘、哲學、軍事訓練等公共課,還是微積分、測量學、地質(zhì)學、應用機械、土石工程等專業(yè)課,每門課程都是必修。從一年級至四年級,每星期開課十四至十六門不等,課時總數(shù)達三十五六節(jié)。對于繁重的課程,有些學生倍感壓力,認為課程“太煩重了,為什么人家每周十幾個鐘點,這個學校要到三十個鐘點呢?”對于學生的這種抱怨,1942年畢業(yè)班工科學生梁世熙撰文解釋:在真正看重學問的大學校里,課程必須繁重,這樣才能真正求取學問,對學生以后前途負責任。①這種認識,與學校管理者辦學初衷基本一致,目的是使學生學一科會一科,學一科精一科,為日后成為踏實、務實的建設人才打下基礎。
(二)獨具特色的課程設置
津沽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基礎課,相當于今天的公共必修課,全校學生均須修習;二是專業(yè)課,供各專業(yè)學生獨立修習。
1.基礎課程
學校在沒有向國民政府教育部注冊立案之前,主要開設的基礎課為哲學和法文兩門課。其中,哲學課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為主,以求培養(yǎng)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觀點和方法以及在實際工作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要求學生們不論其所學專業(yè)為何,每學年均須修習哲學課。
關于法文課,因為學校本身的法國背景,故對法文課程是相當重視的,上課一般都是用法語講授。學生不分專業(yè),授課時數(shù)定為:一年級每周4學時;二年級和三年級每周3學時。三年共計有法文課360學時,約占課程總數(shù)的1/5。②用法語授課當然也存在弊端,即直接導致學校生源的緊缺。因為當時大部分初、高中學校所開設的外語課程一般為英語。1926年,裴百納校長采取了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建議,學校由法文授課逐步向英文授課轉(zhuǎn)變。③
1933年,學校在民國政府教育部立案以后,以三民主義為主要講授內(nèi)容的“黨義”課成為學生們必修的一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并相應地加強了國文課程的教授,規(guī)定教師課堂授課一律改用國語,以矯正其洋化過剩的弊病。另外還增設了第二外國語、軍事訓練等課程的教授。 新中國成立之后,更是對于公共必修課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與限制。新政府規(guī)定各高校應一律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新民主主義論”以及“政治經(jīng)濟學”這三門公共政治理論必修課。另外為適應新中國發(fā)展之需,對于國民經(jīng)濟計劃原理、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體育等公共課程也須相應開設。
2.專業(yè)課程
津沽大學針對工科和商科不同的專業(yè)特點,在課程設置上明顯不同,力求突出各專業(yè)的特點,同時側(cè)重各專業(yè)實用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性,為學生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yè)基礎。以初期工科課程和商科課程為例,工科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科目:(1)數(shù)學,包含大代數(shù)、三角、微積分、解析幾何、圖形幾何等;(2)物理,包含電學、熱學、機械等;(3)化學;(4)平面測量;(5)靜力學與材料學,包含建筑材料、鐵筋水泥、材料試驗、工程估計學、水力學等;(6)房屋建筑,包含圖解力學、工程設計等;(7)市政學、鐵路學;(8)會計學原理;(9)商業(yè)英文;(10)工業(yè)實習,利用寒暑假介紹學生到工廠進行實地操作練習。商科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二大科目:(1)會計學、商算;(2)中外簿記學;(3)化學;(四)商業(yè)與運輸;(5)普通商業(yè)地理;(6)商業(yè)產(chǎn)物;(7)財政學,包括銀行、匯兌、銀錢等;(8)保險,包括各種保險;(9)商法與民法或民商法;(10)商談與商業(yè)公牘;(11)經(jīng)濟學原理;(12)商業(yè)實習,利用寒暑假介紹學生到銀行或商店進行實地操作練習。①從上述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學校以培養(yǎng)不同專門人才為目標,學科專業(yè)色彩鮮明。學工科的學生,要求其學會設計施工;學商科的學生,要求其能通曉企業(yè)管理、從事國內(nèi)外貿(mào)易。
在中華民國教育部立案注冊后,津沽大學的課程設置更加具有專業(yè)特點。如表《1935年津沽大學工科課程表》所示,工科四年開設的32門課程中,除黨義、國文及文牘、哲學、軍事訓練4門為公共課程外,其余28門均是針對工科專業(yè)特點而設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從一年級至四年級,每學期設有一門練習課(實習課),每周3~5個學時不等。這就從中看出專業(yè)課程在津沽大學課程設置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具有明顯的專業(yè)特征。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很注重學生的實地實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將實習課作為一門課程單獨安排出來,且每星期都有實習課程,這在中國教育史有著深遠影響,打破了以往背書本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能力。
3.夜校班
津沽大學課程設置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夜校班的開設。1933年,津沽大學根據(jù)社會需要,開始招設夜校班。夜校班生源主要是天津市一些企事業(yè)單位以及行政部門的職員,上課時間一般為晚上和星期天。所開課程有外國語專業(yè)、統(tǒng)計學專業(yè)以及中國現(xiàn)代法學專業(yè),其中以外國語專業(yè)最受歡迎,人數(shù)也最多,故夜校班主要是以外國語班為主。就當時形勢來講,在高等院校中開設夜讀班在當時中國實屬罕見,此舉極大地擴大了學校的影響,提高了津沽大學在華北乃至全國的知名度,使其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支持;其次,某種程度上,提高了社會在職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水準,滿足了社會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使該校受到其學生所在企事業(yè)單位的認可和贊助;再次,也使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使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面得以擴大和普及。
津沽大學課程設置的適時性和實用性,充分體現(xiàn)了該校的辦學宗旨,即“循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之需要,予青年以相當鞏固之知識……造就實用人才”。②另從該校課程設置的變更上也可以看出,完全脫離社會的純粹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每一時代的教育多多少少都會帶有時代的印跡,教會學校亦不例外。
津沽大學的教學管理機構不僅十分精簡,而且管理科學,運轉(zhuǎn)高效,構成它管理方面的又一大特色。作為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津沽大學辦學規(guī)模雖不及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規(guī)模大,但也有一定規(guī)模。它不僅擁有大學部,還有附屬中學、北疆博物院等機構,學生數(shù)量亦逐年增多。面對日益龐大的辦學規(guī)模,學校的教學管理機構并沒有變得冗雜和繁瑣,而是始終保持精簡高效的管理模式。津沽大學設院長、院務長各1人,總轄全校校務;設教務長1人,處理全校教務及學術設備事宜;設秘書主任、秘書各1人,秉承院長處理院務;設圖書館主任1人,辦理圖書館一切事務;校醫(yī)1人;工商兩科各設主任1人,辦理各科一切事務。③工商兩科主任由任專職教師的法國傳教士擔任。他們一面開設不少于專職教師的課程,一面負責教學行政管理,還要進行科研工作,身兼數(shù)職。此外,全校還有1名庶務、兩名圖書管理員和十幾名工人。
從津沽大學管理機構的設置看,其教學管理人員十分精簡,專職行政管理人員只不過幾人,各科主任多是兼任。這種設置,不僅避免了社會上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xiàn)象,而且責任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增強了管理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正是上述寥寥十幾個人,管理著津沽大學成百上千的學生和教師隊伍,嚴格執(zhí)行著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他們在使學校正常運轉(zhuǎn)的同時,還不斷推動學校向前進步。
綜上而論,津沽大學在教學與管理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嚴格的教學與管理制度、繁重且獨具特色的課程設置、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及簡便高效的管理機構,這些特色無疑是它區(qū)別于其他高校的特異之處,也是它躋身于京津高校之林并逐步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與一些“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校管理方針相比,津沽大學在教學與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特色當屬嚴格的教學與管理制度及繁重的課程設置。這種嚴苛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踏實的學風,使他們能掌握一定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鉗制了他們的思想,限制了他們潛能的自由發(fā)揮。由此,津沽大學只能囿于一所地方性大學,不能與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著名教會大學相抗衡。當然,它獨具特色的課程設置、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及精簡高效的管理機構又成為其探索科學教學管理模式的一個重要嘗試,并引導它逐步走向成熟和發(fā)展。
【作者簡介】李曉晨,女,山東省汶上縣人,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史、宗教文化史研究。
看了“大學教學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4.淺談高校教育論文
大學教學管理論文(2)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大學行政管理論文范文
下一篇:大學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