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時間:
徐娟玉1由 分享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對于轉變課程功能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常有教師埋怨課程資源太少。其實,即使是農村或相對落后的學校,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fā)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對課堂教學做多方面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為此,筆者結合新課程教學探討一下如何挖掘課程資源,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活用教材資源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畢竟帶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顧所有的地區(qū)、學校及學生。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增減、調整、置換,使教材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二、運用生活資源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新課程給了教師自己開發(fā)、創(chuàng)造教學資源的權利。但是,最豐富的課程資源蘊含在學生的身上。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活生生的課程資源,最需要老師去開發(fā)、利用和拓展。
如一年級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時,雖然個別學生已有了一些認識,但大部分學生還很模糊,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兩周就布置學生主動跟父母上市場買東西,觀察人民幣的面值情況,并試著幫父母算賬。有了課前的生活體驗,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已潛伏于腦際,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已成“有源之活水”,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著數學問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教材上的數學問題與生活的聯系,用生活中的現象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使之產生學習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巧用錯誤資源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泉。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
四、捕捉生成資源
學生的個性經歷和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會為課堂教學帶來各種可能。從生成性資源的角度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教師如果能有效捕捉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對師生的成長都會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將起到促進作用。
一、活用教材資源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然而,教材畢竟帶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顧所有的地區(qū)、學校及學生。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增減、調整、置換,使教材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二、運用生活資源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
新課程給了教師自己開發(fā)、創(chuàng)造教學資源的權利。但是,最豐富的課程資源蘊含在學生的身上。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活生生的課程資源,最需要老師去開發(fā)、利用和拓展。
如一年級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時,雖然個別學生已有了一些認識,但大部分學生還很模糊,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兩周就布置學生主動跟父母上市場買東西,觀察人民幣的面值情況,并試著幫父母算賬。有了課前的生活體驗,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已潛伏于腦際,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已成“有源之活水”,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著數學問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教材上的數學問題與生活的聯系,用生活中的現象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使之產生學習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巧用錯誤資源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泉。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
四、捕捉生成資源
學生的個性經歷和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會為課堂教學帶來各種可能。從生成性資源的角度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教師如果能有效捕捉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對師生的成長都會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將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