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汗癥?
什么是多汗癥?
多汗癥是由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交感神經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制出汗散熱來調節(jié)人體的體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疾病的醫(yī)學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一、多汗癥臨床表現(xiàn)
1.全身性多汗癥
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廣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熱;內分泌失調和激素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功能亢進、肢端肥大癥、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絕經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包括大腦皮質、基底神經節(jié)、脊髓和周圍神經的損害),帕金森病、嗜鉻細胞瘤、水楊酸中毒、虛脫等亦可導致全身性多汗。
2.局部性多汗癥
常初發(fā)于兒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減輕的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窩、會陰部,其次為鼻尖、前額和胸部,其中以掌跖、腋窩部最為常見,皮膚可浸漬發(fā)白。多汗呈短暫或持續(xù)性,情緒波動時更明顯,無明顯季節(jié)性。掌跖多汗往往伴有手足潮冷或發(fā)紺現(xiàn)象,跖部因汗液分解可產生特殊臭味。腋窩多汗通常無異味,不同于腋臭。鼻尖、前額和胸部的多汗往往與刺激性食物有關,常在進食辛辣食品、熱咖啡、熱茶、飲烈性酒時發(fā)生,又稱為味覺性多汗癥。
二、多汗癥治療
身性多汗癥很難控制,重點是醫(yī)治與之相關的基礎疾病。掌跖多汗癥以局部處理為主。腋部多汗癥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癥。
1.藥物治療
(1)外用藥:常用的止汗劑包括20%~25%氯化鋁溶液、0.5%醋酸鋁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礬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藥使用次數(shù)過多,會引起局部干燥、輕度皸裂或嚴重刺激現(xiàn)象。
(2)內用藥:全身性多汗癥主要是治療相關的原發(fā)疾病。鎮(zhèn)靜藥(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劑量抗焦慮藥(地西泮、羥嗪、多塞平等)對情緒性多汗癥有效。較大劑量的抗膽堿能藥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難以忍受的口干,故趨向淘汰。
(3)物理療法:自來水離子電泳療法,適用于局部(掌跖、腋窩)外用治療失敗的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者禁用。淺層X線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僅適用于其他治療失敗的嚴重的掌跖多汗癥患者。
(4)肉毒桿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多用于治療掌跖及腋窩多汗癥。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顯,平均可維持9~12個月。
2.手術治療
選擇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對胸交感神經,對手掌、腋窩、胸部及面部多汗癥均有顯著效果,但不適用于足跖多汗癥患者。且手術可導致永久性無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償多汗,故應慎用。僅腋窩多汗者,可選擇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躍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