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權的加強知識點總結
《明朝君權的加強》是七年級歷史上冊的內(nèi)容,《明朝君權的加強》這一課需要掌握什么知識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明朝君權的加強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明朝君權的加強必考知識點
1.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wèi)、朱棣設立東廠負責對臣民的監(jiān)查、偵查,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明政府還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nèi)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3.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成功并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明朝君權的加強教案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wèi),八股取士等措施。
2.掌握靖難之役和明成祖遷都北京,掌握明成祖削藩和設東廠等加強君主專權措施。
3.掌握君主專制制度在明清時期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治的措施與明朝的相關措施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
2.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
教學重點
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教學難點
八股取士
1.講析法。本課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教師在課堂上對一些內(nèi)容要進行詳細的講述分析。
2.聯(lián)系法。本課內(nèi)容屬于封建社會晚期,好多問題都可以通盤考慮,聯(lián)系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理解。
3.討論法。對于一些內(nèi)容,像明朝加強君權措施的兩方面作用等內(nèi)容,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由教師進行講解。
4.文學作品輔助法。像對明朝八股文的理解,就可以通過對一些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
明朝君權的加強同步試題
1、明朝的建立時間在( )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國內(nèi)閣決策制度形成于( )
A.明太祖時 B.明成祖時
C.元朝 D.南宋
3、明代一知識分子想?yún)⒓涌婆e考試,他必須復習的內(nèi)容是
A.唐詩 B.宋詞
C.四大名著 D.四書五經(jīng)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說明封建制度已經(jīng)漸趨衰落的是( )
A、廢除丞相,權分六部 B、 廢行省,設三司
C、設廠衛(wèi)特務機構 D、 以八股取士
5、朱棣登上皇位的過程,類似于 ( )
A、劉秀 B、楊廣
C、李世民 D、趙匡胤
6、關于明朝科舉制( )
①明朝沿襲了前代科舉取士制度 ②明朝開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舉試卷僅從四書、五經(jīng)中命題 ④答卷文體有嚴格規(guī)定,不許發(fā)揮個人見解
7.識圖題:
(1)請在右邊《清朝疆域圖》中填出北京和南京的準確位置。
(2) 年, 以 為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
(3)靖難之役之后, 改 為北京,于 年,遷都北京,以加強 。
拓展探究
1.后世人朝諷明朝以來考取功名的人說:“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第??芍廊ā⑺氖肥呛蔚任恼?,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閱讀材料后請回答:
(1)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2)造成材料所說的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3) 有人說:“科舉制的實行,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選拔社會上的優(yōu)秀分子,使之參與了國家的政治。”有人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效……”結合史實談談你對這兩種觀點的評價。
2.1990年,我國發(fā)行了由沈陽造幣廠鑄造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幣(第七組)金幣”。該套紀念金幣共一枚,紀念金幣上的朱元璋相貌堂堂,頭戴皇冠,身穿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左手持書卷,雙目凝視前方,儼然帝王氣派。但是從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朱元璋的畫像來看,朱元璋是非常丑陋的,《明史》本傳記載:朱元璋“姿貌雄偉,奇骨貫頂”。應說這是一副奇特古怪,長相不雅的容貌。那么,朱元璋的相貌到底是丑是俊?請你查閱有關資料深入探究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好皇帝還是不好的皇帝?
明朝君權的加強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